•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伤寒论》第113条应为阳虚感寒证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周安帮 四川省泸县得胜镇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13条古今对其所述之意颇有争议。原文是这样叙述的:“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有人认为此条是阴不足而兼内热者,有人认为是温病之证,而我认为此条讲的是阳气不足感受外寒证。其“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指出感受外寒,病情形如伤寒之症。
在太阳病篇第3条即有叙述:“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说明此条所述形作伤寒当有恶寒体痛之症,但其脉不紧,说明又非太阳伤寒证,脉不弦又提示非少阳病。脉弱乃阳气不足之脉象,弱脉乃阴脉而非阳脉,如《伤寒论》之平脉法第62条、64条即明确指出:“寸口脉弱而迟,弱者卫气微;寸口脉弱而缓,弱者阳气不足。”这两句仲景均明确指出弱脉是阳气不足之证,何来弱脉是阴气不足或温病之理呢?阳气不足,阳虚不足以化气,气不行津而上润,则咽干渴也。此渴当是渴而不欲饮冷,所以弱者必渴。
阳虚感受外寒,本当用温阳祛寒法,不当用火劫发汗,而医却用之,致使虚阳被邪火侵袭,汗出阳气更伤,心神不宁,本当致惊狂。如《伤寒论》太阳病篇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惊狂乃亡阳之重症,最低下限也当致谵语,《伤寒论》阳明病篇第211条仲景即指出:“发汗出,若重发汗者,亡其阳,谵语,脉短者死,脉自和者不死。”仲景在此条明确指出谵语不独见于阳明热实证,而亡阳、阳虚时也可见谵语。近代医之大家冉雪峰也有这样的看法,他认为《伤寒论》113条是“承上条亡阳更进一步的研究,阳虚脉弱不当渴,而必渴者,水不到,则气不到,气不到,则水不到;正阳既虚,邪火骤袭,势将惊狂,最低额亦必谵语。不待阳明燥结而即谵语,此亦是仲景自加诠释。”
弱者本不当发热,若脉弱而浮,兼发热者,是阳气来复,邪有从表出之象,故治疗当用解表法治之,但脉浮弱,不可用麻黄辈,当用桂枝辈治之,如《伤寒论》太阳病篇第42条所述:“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之,宜桂枝汤。”第116条指出“脉浮故知汗出解”。
另有《温病条辨》明确指出温病之脉证:“太阴之为病,头痛发热,自汗出,口渴或口不渴而渴,微恶风寒,午后热甚,其脉不缓不紧而动数,或两寸独大,尺肤热者,名为温病。”由此可见,温病之脉证显然与《伤寒论》第113条所述之脉证不同。
综上所述,本条应当是阳虚感寒之证,而非阴不足兼内热之证或温病,仲景将本条放在太阳病篇叙述,意在强调疾病不能误治,如果误治则会变证蜂起。
 
形作伤寒,其脉不弦紧而弱,弱者必渴,被火必谵语,弱者,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形作伤寒。。弱者必渴。。发热脉浮,解之,当汗出愈;

说明太阳病表将解而里欲热
需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解表邪而散郁热。

具体可参见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单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