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十八种痹辨治要则

杏林一脉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6
帖子
2827
获得点赞
30
声望
38
十八种痹辨治要则

1.行痹

[释名]行痹又称风痹、走注疼痛、历节风、流火等,是因风邪较胜而形成的痹病。

[主症]四肢关节疼痛,行而不定。

[诊断]此证只要抓住风邪善行数变的本性,即疼痛部位不固定,游走不定,则不难诊断。

[治法]以散风为主,以除寒祛湿为佐,再适当地结合和血行血之品,此因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故。

[方剂]

(1)小续命汤倍防风:主治素体气虚之人患行痹者。

(2)增损五痹汤:主治气实之人患行痹者。

(3)心悟蠲痹汤加秦艽、防风:本方力三痹通治方,但加入秦艽、防风则偏治行痹。

(4)三痹汤:主治行痹日久,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者。

(5)顾氏行痹方:主治邪郁病久,风变为火之证。
 
2.痛痹

[释名]痛痹,又称痛风,是因寒邪较胜而形成的痹证.

[主症]疼痛较甚,痛有定处,或筋骨挛痛。

[诊断]只要抓住寒邪收引凝滞、阳气不行之特点,即痛甚,部位固定,不难诊断。

[治法]以散寒为主,疏风燥湿佐之,再参以补火之剂。因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方剂]

(1)小续命汤倍附子:小续命汤虽为治疗诸痹之通用方,但倍用附子温阳祛寒,则偏治痛痹。

(2)增损五痹汤重用麻黄、附子:加强原方温阳、温散之功,主治痛痹。
 
3.着痹

[释名]着痹又名湿痹,是因湿邪胜而形成的痹证。

[主症]其病重着不移,或肿痛,或麻木不仁,或四肢拘挛。

[诊断]本证以沉重与麻木及重着不移为特点。因湿邪重着粘滞,湿从土化,故病多发于肌肉也。

[治法]以燥湿为主,祛风散寒佐之,再参以补脾之剂,因土旺胜湿故也。

[方剂]

(1)小续命汤倍防己:倍用防己增加利水消肿之功,主治湿痹。

(2)增损五痹汤重用防己、羌活:防己利水消肿。羌活胜湿祛风,主治着痹。
 
4.皮痹

[释名]皮痹是秋季感受风、寒、湿邪而形成的痹证。

[主症]皮肤发麻,尚觉痒痛,抓之如隔帛,或瘾疹风疮。

[诊断]以病在皮肤,但尚觉痒痛为特点,因秋气在皮肤故也。

[治法]养血疏风。

[方剂]

(1)小续命汤加黄芪或桂枝皮:主治皮痹之气实麻木者。

(2)增损五痹汤重用黄芪、桂枝为主药:主治皮痹而麻木者。

(3)黄芪益气汤:主治气虚皮肤麻木不知痛痒者。

(4)秦艽地黄汤:养血疏风,主治皮肤抓之如隔帛或有瘾疹风疮者。
 
5.肌痹

[释名]肌痹是长夏即六七月之间感觉风寒湿邪而形成的痹证。

[主症]肌肉麻木,不知痛痒。

[诊断]以发于长夏、病在肌肉、麻木不知痒痛为特征,以长夏之气在肌肉故也。

[治法]解肌发表,祛邪止痛。

[方剂]

(])小续命汤加葛根或白芷:葛根解肌,白芷祛风解表,消肿止痛。主治肌痹。

(2)增损五痹汤重用葛根、白芷:以加强其解肌发表、止痛之功。主治肌痹。
 
6.脉痹

[释名]脉痹是夏令遇风寒湿邪而形成的一种以血脉证候为突出表现的痹证。

[主症]脉因血不能正常流行而色变。

[诊断]发在夏季,病在血脉,色变为主症,因夏气在脉故也。

[治法]活血通经。

[方剂]

(1)小续命汤加片姜黄或红花:加姜黄、红花,活血通经止痛,主治脉痹。

(2)增损五痹汤重用红花、桂枝:以活血温通经脉,主治脉痹之偏寒者。

(3)升麻汤去麻桂加萆蘚、石膏:主治脉痹之偏热者。

(4)秦艽四物汤:主治脉痹而血虚者。

(5)人参汤:主治脉痹而气虚者。
 
7.血痹

[释名]血痹者,乃素体气血虚弱,风寒湿邪闭着于血分之痹证。

[主症]身体不仁,如风痹状,脉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

[治法]宣达阳气,补虚祛邪.

[方剂]

(1)黄芪桂枝五物汤:主治血痹,重在益气通阳行痹。

(2)当归汤:主治血痹血虚而风邪胜者。
 
8.骨痹

[释名]骨痹是指冬令时感受风寒湿邪而形成的以骨节症候为突出表现的痹证。

[主症]骨重疼痛不能举。

[治法]疏风散寒,祛瘀通痹。

[方剂]

(1)小续命汤加虎骨或狗骨:主治骨痹之虚证者。

(2)增损五痹汤重用虎骨:主治骨痹之实证者。
 
9.热痹

[释名]是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的痹证。

[主症]关节红肿热痛,肌肉如火。

[治法]清热祛湿,宣痹止痛。

[方剂]

(1)加味升阳散火汤:即升阳散火汤加羚羊角、犀角。主治热痹关节红肿热痛,发热倦怠者。

(2)桂枝芍药知母汤:主治热痹而阴虚者
 
10.冷痹

[释名]是指素体阳虚,复感风寒湿邪,病从寒化的一种痹证。

[主症]痹病而身寒无热,四肢厥冷。

[治法]温阳散寒,行痹止痛。

[方剂]

(])金鉴蠲痹汤:主治冷痹四肢厥冷,身寒疼痛者。

(2)通痹散:主治冷痹关节痛甚者。
 
11.周痹

[释名]周痹是指周身或半身疼痛之慢性痹证,此病多由真气不能周流于身,风、寒、湿客于分肉(即皮之内脏之外)而致。

[主症]周身疼痛,沉重麻木,项背拘急,或手足痛有定处,痛无歇止,或从上病及于下,或从下病及于上,有的似诸痹之痛有歇止,左右相移,流走不定,也有的或两手或两足或半身偏废不仁不用,状似中风,但口眼不歪斜而身有疼痛也。

[治法]益气和营。祛邪通痹。

[方剂]

(1)心悟蠲痹汤加桂枝、白术、狗脊、薏米:主治浑身痹痛,周身挛痛麻木并作者。

(2)太原舒筋散:主治妇女产后而发周痹者。
 
12.胞痹

[释名]胞痹是指痹病日久发展到膀胱之腑而以少腹、膀胱症状为突出表现的一种痹证。

[主症]少腹手按之其痛如沃汤之状,小便秘涩,鼻流清涕.

[治法]温阳利水。

[方剂]

附子五苓散:主治胞痹而阳虚者。
 
13.肠痹

[释名]肠痹是指痹病日久不已,发展到大小肠,以大小肠病症为特征的一种痹证。

[主症]喜饮水,便秘,泻则不胀,不泻则胀。

[治法]利尿健脾。

[方剂]

五苓散加苍术:温阳利水,燥湿健脾,治肠痹而阳虚水湿泛溢者。
 
14.心痹

[释名]心痹是由于脉痹日久不愈,重感外邪,内犯于心,心气痹阻,脉道不通而致的内脏痹证。

[主症]心烦,心悸,心痛,暴上气而喘,有时则恐,咽干噫气。

[诊断]以本病的主症为主,再参合病史是否曾有脉痹.血管变色,则不难诊断。

[治法]养心祛邪,活血通脉。

[方剂]

(1)三痹汤:主治心痹而气血虚者。

(2)独活寄生汤:本方即三痹汤去黄芪、续断,加桑寄生而成。为治痹证日久人脏,补血祛邪之方,可用于心痹正虚邪实者。

(3)加味五痹汤:五痹汤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倍白芍。主治心痹而正虚者。

李老认为,上述三方均为补正祛邪之剂,可用于心痹。三方区别在于三痹汤药力较大,寄生汤次之,五痹汤又次之.用时对证选择可也,如在用量上加以注意则更为确当。
 
15.肝痹

[释名]肝痹是因筋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内犯于肝而成的一种内脏痹证。

[主症]喜饮,小便数多,夜卧则惊,太息。

[诊断]本病诊断不难,根据主症,再结合病史曾有筋痹(即筋挛关节屈伸不利之症状)即是。

[治法]扶正祛邪。

[方剂]

(1)三痹汤:补正祛邪,可用于肝痹之重症者。

(2)独活寄生汤:补正祛邪,可用于肝痹。

(3)加味五痹汤:五痹汤加酸枣仁、柴胡,倍白芍。治肝痹而肝郁、夜寐不宁者。
 
16.脾痹

[释名]脾痹是因肌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而形成的一种内脏痹证。

[主症]呕涎,心下痞硬,四肢懈惰。

[诊断]此病诊断不难,首先根据本病的主症,再参合以前曾否有过肌痹的肌肉麻木、不知痛痒等症状即可确诊。

[治法]以补正为主,斟酌加入祛邪之品。

[方剂]

(直)三痹汤。

(2)独活寄生汤。

(3)加味五痹汤:五痹汤加厚朴、枳实、砂仁、神曲,倍白术。

以上三方均以补正祛邪为主,其中三痹汤药力较大,寄生次之。五痹汤又次之。用时随证之轻重取去可也。
 
17.肺痹

[释名]肺痹是由皮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而形成的一种内脏痹证。

[主症]心烦,胸满,气喘,咳嗽,呕吐。

[诊断]本病诊断不难,根据本病的主症,再参合病史是否曾有皮肤麻木等皮痹症状即可确诊。

[治法]因属久病,仍以补正祛邪为主。

[方剂]

(直)三痹汤。

(2)独活寄生汤。

(3)加味五痹汤:五痹扬加半夏、紫菀、杏仁、麻黄。

以上三方都以补正祛邪为主,三痹汤药力较大,寄生汤次之。五痹汤又次之,用时据具体症状加以选择可也。
 
18.肾痹

[释名]肾痹是指骨痹日久不愈,复感于邪而形成的一种内脏痹证。

[主症]腹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

[诊断]根据主症即可确定,参合病史曾有骨痹症状则更为准确。

[治法]补正祛邪。

[方剂]

(1)三痹汤。

(2)独活寄生汤。

(3)加味五痹汤:五痹汤加独活、官桂、杜仲、牛膝、黄芪、萆蘚,倍白芍。

以上三方都是补正祛邪之剂,三痹汤药力较大,独活寄生汤次之,五痹汤又次之。用时如能根据症状适当地加以裁剪则更好。
 
杏林老师,我想请教一下,手指骨折,庸医以石膏固定整个手机手腕,10天后方知误治,去掉石膏后,手已变形,虽用内服外用药两个月,手指的功能还是严重受损,算不算人为的痹症,此时怎样治疗为好?
谢谢
 
应该还属骨科的范围;
重新再找其他高明骨科大夫救治;
若视为痹证;则误事坏事: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