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与癌症、冠心病为危害人类生命的三大顽症,古人亦云“瘫、痨、臌、膈”为难治之症。根据多年诊治中风的临床实践,我认为只要抓住时机,及早参与,中风及后遗症瘫痪等的治疗完全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治中风,首先对于其病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唐宋前对于中风多从外邪立论,其治以大小续命汤为主加减;唐宋之后尤其到金元四大家时期多从内风理论,提出“火、气、痰”的类中风理论。今人各据其说,争执不休。其实,古人的认识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所谓的内风其实质是本虚,所谓的外风其实质是标实。中风之所以称之为风,是有深意存在的,指中风是在本虚的情况下,外邪诱发肢体抽动、瘫痪而已;当然这种外邪具有相当大的诱发作用,称之为风者,有示人以预防和重视之意,并非指此病病因纯属外感。如果将其病因简单化纯粹归于外邪因素,那么中风与感冒发烧,伤寒、中风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而且也与临床实际不符。根据我的临床观察,众多患者发病之前都有受凉感冒、汗出当风、吹风扇空调,或者类似感冒的畏寒发热的前驱症状出现,这大约就是古人所谓真中风;同时也发现一些病人,平素有“三高”等病症,于情绪激动、饮酒、疲劳之时往往容易发病,这就是所谓的类中风了。
根据中风发病及其后面的发展变化,我把中风的病机总结为以下几点:脾胃痰湿为本(本虚),肝胆燥热为标(标实),肺气郁闭(外邪诱发),心火偏旺(阴虚阳亢),肾精不藏(伤及元气)。脾胃气虚,清阳不运而生痰湿阻滞经脉,多见四肢麻木沉重,此为本虚;土虚则木来乘之,肝胆燥热顿起,伤及阴血,肝火上升,多见头目眩晕、口眼歪斜,此为标实;本就肝脾失调,一遇外邪,肺气郁闭,营卫失和,正不胜邪,遂发中风,此为诱因;发后心神受损,舌窍不通故而失语、昏迷;病久或者发病深重直入肾经则痰涎壅盛、二便失禁。由此可见中风为一大症,轻则肢体麻木、口眼歪邪,头目眩晕,重则深及脏腑经络,出现肢体瘫痪、中风不语、失明、痴呆、二便失禁等全身症状。出现这些后遗症、并发症是往往五脏同病,气血精津同时受损的表现,再进一步则累及元气,动摇根本,终归瘫痪不起而伤及性命。
根据中风的病因病机特点,我把中风后遗症分为七种基本证型,临床根据见证消息处之。这七种证型是:气、血、风、痰、湿、瘀、虚。气血者,诊病先辩其在气分、血分,查其病位所在、病邪深浅以便合理用药,如丹溪云“气用四君子,血用四物汤”,这是大概用法;湿、痰、瘀均可阻滞经脉,而又各有侧重,常常贯穿于中风病的全部过程,亦应当据其轻重予以治疗,此为治络之意;虚者,气血、血虚、阴虚、阳虚,而病久瘫痪不起,大多归于肾经元气亏虚,真气既去,邪气独留,动摇人身根本,故多年瘫痪最难医治。我自拟“太极复瘫丸”(其方论药物组成容以后再叙)专治中风后遗症,调气和血,疏通经脉,平衡阴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各证型具的体用药可以参看我的系列中风医案。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要治中风,首先对于其病机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唐宋前对于中风多从外邪立论,其治以大小续命汤为主加减;唐宋之后尤其到金元四大家时期多从内风理论,提出“火、气、痰”的类中风理论。今人各据其说,争执不休。其实,古人的认识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而已,所谓的内风其实质是本虚,所谓的外风其实质是标实。中风之所以称之为风,是有深意存在的,指中风是在本虚的情况下,外邪诱发肢体抽动、瘫痪而已;当然这种外邪具有相当大的诱发作用,称之为风者,有示人以预防和重视之意,并非指此病病因纯属外感。如果将其病因简单化纯粹归于外邪因素,那么中风与感冒发烧,伤寒、中风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而且也与临床实际不符。根据我的临床观察,众多患者发病之前都有受凉感冒、汗出当风、吹风扇空调,或者类似感冒的畏寒发热的前驱症状出现,这大约就是古人所谓真中风;同时也发现一些病人,平素有“三高”等病症,于情绪激动、饮酒、疲劳之时往往容易发病,这就是所谓的类中风了。
根据中风发病及其后面的发展变化,我把中风的病机总结为以下几点:脾胃痰湿为本(本虚),肝胆燥热为标(标实),肺气郁闭(外邪诱发),心火偏旺(阴虚阳亢),肾精不藏(伤及元气)。脾胃气虚,清阳不运而生痰湿阻滞经脉,多见四肢麻木沉重,此为本虚;土虚则木来乘之,肝胆燥热顿起,伤及阴血,肝火上升,多见头目眩晕、口眼歪斜,此为标实;本就肝脾失调,一遇外邪,肺气郁闭,营卫失和,正不胜邪,遂发中风,此为诱因;发后心神受损,舌窍不通故而失语、昏迷;病久或者发病深重直入肾经则痰涎壅盛、二便失禁。由此可见中风为一大症,轻则肢体麻木、口眼歪邪,头目眩晕,重则深及脏腑经络,出现肢体瘫痪、中风不语、失明、痴呆、二便失禁等全身症状。出现这些后遗症、并发症是往往五脏同病,气血精津同时受损的表现,再进一步则累及元气,动摇根本,终归瘫痪不起而伤及性命。
根据中风的病因病机特点,我把中风后遗症分为七种基本证型,临床根据见证消息处之。这七种证型是:气、血、风、痰、湿、瘀、虚。气血者,诊病先辩其在气分、血分,查其病位所在、病邪深浅以便合理用药,如丹溪云“气用四君子,血用四物汤”,这是大概用法;湿、痰、瘀均可阻滞经脉,而又各有侧重,常常贯穿于中风病的全部过程,亦应当据其轻重予以治疗,此为治络之意;虚者,气血、血虚、阴虚、阳虚,而病久瘫痪不起,大多归于肾经元气亏虚,真气既去,邪气独留,动摇人身根本,故多年瘫痪最难医治。我自拟“太极复瘫丸”(其方论药物组成容以后再叙)专治中风后遗症,调气和血,疏通经脉,平衡阴阳,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各证型具的体用药可以参看我的系列中风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