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4
- 获得点赞
- 95
- 声望
- 38
张登本陕西中医学院
——有感于《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
《难经》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就其内容而言,与《内经》没有必然的学术源流关系,自三国东吴太医吕广对其首开研究之河至今,在近两千年间,约有150余家对其进行了深刻研究。在众多的研究者中将《内经》、《难经》结合研究虽然不乏其例,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段延萍教授主编出版的《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以《难经》原文为主体,融《内经》、《难经》学术思想于一炉,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彰显二者指导临证实践作用的力作。我在认真阅读此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明确了《内经》、《难经》关系
关于《难经》与《内经》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难经》是《内经》的衍生物,是对《内经》的解难和答疑。该书作者旁征博引,认为《难经》的学术不是渊源于《内经》,而是与《内经》分属不同学术体系的古代医学知识传本。这一学术立场不但值得肯定,而且显现了其在中医经典论著研究及中医理论研究方面丰厚的功底。
就“脉学”知识而言,自《难经》以后,才使“独取寸口诊脉法”以完整、神奇、简便、适用的特有面目呈现并造福于芸芸众生,无论从两手六部脉位的命名、寸关尺三部脉位长短的界定、诊脉指力大小的量化等等,《内经》都没有企及。就“藏象”知识板块而言,更能彰显《难经》不同而又丰富于《内经》的学术魅力。其中有从“形态决定功能”的角度较准确地述了五脏的大体形态,细化了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的结构,发现了“七冲门”的准确部位及命名,从气化三焦和部位三焦的角度阐释了“有名无形”三焦说,告诫人们不能用形态学的眼光去认识三焦。
就“经络学”知识而言,《难经》虽然传载的知识显得单薄,但却率先提出了“奇经八脉”概念,丰富了相关内容,真正开创了“奇经八脉”理论研究的先河。就“病证”知识板块言之,《难经》将其卷首“脉学”成就贯穿于始终,以脉象论病证,据脉象指导临床施治选穴,成为后世脉学研究的典范,如“重阴(尺部属阴,又见沉、迟、细、涩属阴之脉)者癫,重阳(寸部脉属阳,又见浮、洪、滑、数属阳之脉)者狂”即是其例。《难经》的腧穴内容明显不同于《内经》以经统穴、以病证统穴(如治水病57穴,治热病59穴等)的方法和内容,而是采用按主治功效归类腧穴的研究思路,如背俞穴、胸腹募穴、络穴和八会穴等。因此说,《内经》、《难经》共同奠定了腧穴学基础。
同时,该书还从三个方面对《内经》、《难经》针法理论进行了比较性研究。一是介绍了进针与出针、针刺角度与深浅、行针与得气等手法;二是研究了子母补泻、南北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营卫补泻、徐疾补泻、深浅补泻、吐纳补泻等等多种针刺补泻方法;三是因时取穴、因时用针、因时致气(根据时令气候,针刺导引经气)的因时施针治病方法等。
《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作者熟识《内经》、《难经》在以上六大知识板块的原理和应用,熟知两者之间的异同,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使人读后耳目一新。
突出了《难经》、《内经》的文化理念
《难经》和《内经》同为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知识的典祖,两者与汉代及其以前的古代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段延萍教授以其扎实的古文化知识功底,对《难经》及《内经》原文进行了准确、到位、贴切地解读。《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一书,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丰富流畅的语言修辞表达了这一主题,这对进一步确立《难经》、《内经》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圈中的学术地位,弄清秦越人的《难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着直接的帮助。
突出了《难经》、《内经》重视生命科学的思想
中医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是《难经》和《内经》成书的初衷、主旨,还是其中传载的六大知识板块;也不论是脉学、经络、藏象,还是病证、腧穴和针法,都毫无例外地紧扣重视生命科学的主题。《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以《难经》六大知识板块为纲,以其81节为目,辅以《内经》相关的精辟内容,将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凝炼为400余个知识点,进行了融贯古今,联系临床,深入浅出地论证,准确地表达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资源。
强调了《难经》、《内经》对临证的指导作用
“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灵枢·九针十二原》),这是《内经》、《难经》的主题主旨。《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作者紧紧地把握了这一主旨,无论书中对“脉学”、“经络”、“藏象”知识板块的研究,还是对“病证”、“腧穴”、“针法”内容的研究,均以临床实例和临证实践为依据,对《内经》、《难经》的经旨要义进行阐释和论证,使两千年前古人的经验总结更具时代的气息和更具临证价值的鲜活生命力。
总之,《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一书是作者以解读《难经》原文为主,辅以《内经》的相关内容充实《难经》、助读《难经》,阅读全书,读者可从中体悟二者的异同,感受二者共同铸就中医理论的事实和意义。
中国中医药报
——有感于《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
《难经》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就其内容而言,与《内经》没有必然的学术源流关系,自三国东吴太医吕广对其首开研究之河至今,在近两千年间,约有150余家对其进行了深刻研究。在众多的研究者中将《内经》、《难经》结合研究虽然不乏其例,但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段延萍教授主编出版的《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以《难经》原文为主体,融《内经》、《难经》学术思想于一炉,使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是彰显二者指导临证实践作用的力作。我在认真阅读此书后有以下几点感受。
明确了《内经》、《难经》关系
关于《难经》与《内经》的关系,多数学者认为《难经》是《内经》的衍生物,是对《内经》的解难和答疑。该书作者旁征博引,认为《难经》的学术不是渊源于《内经》,而是与《内经》分属不同学术体系的古代医学知识传本。这一学术立场不但值得肯定,而且显现了其在中医经典论著研究及中医理论研究方面丰厚的功底。
就“脉学”知识而言,自《难经》以后,才使“独取寸口诊脉法”以完整、神奇、简便、适用的特有面目呈现并造福于芸芸众生,无论从两手六部脉位的命名、寸关尺三部脉位长短的界定、诊脉指力大小的量化等等,《内经》都没有企及。就“藏象”知识板块而言,更能彰显《难经》不同而又丰富于《内经》的学术魅力。其中有从“形态决定功能”的角度较准确地述了五脏的大体形态,细化了胆、胃、小肠、大肠、膀胱的结构,发现了“七冲门”的准确部位及命名,从气化三焦和部位三焦的角度阐释了“有名无形”三焦说,告诫人们不能用形态学的眼光去认识三焦。
就“经络学”知识而言,《难经》虽然传载的知识显得单薄,但却率先提出了“奇经八脉”概念,丰富了相关内容,真正开创了“奇经八脉”理论研究的先河。就“病证”知识板块言之,《难经》将其卷首“脉学”成就贯穿于始终,以脉象论病证,据脉象指导临床施治选穴,成为后世脉学研究的典范,如“重阴(尺部属阴,又见沉、迟、细、涩属阴之脉)者癫,重阳(寸部脉属阳,又见浮、洪、滑、数属阳之脉)者狂”即是其例。《难经》的腧穴内容明显不同于《内经》以经统穴、以病证统穴(如治水病57穴,治热病59穴等)的方法和内容,而是采用按主治功效归类腧穴的研究思路,如背俞穴、胸腹募穴、络穴和八会穴等。因此说,《内经》、《难经》共同奠定了腧穴学基础。
同时,该书还从三个方面对《内经》、《难经》针法理论进行了比较性研究。一是介绍了进针与出针、针刺角度与深浅、行针与得气等手法;二是研究了子母补泻、南北补泻、迎随补泻、提插补泻、营卫补泻、徐疾补泻、深浅补泻、吐纳补泻等等多种针刺补泻方法;三是因时取穴、因时用针、因时致气(根据时令气候,针刺导引经气)的因时施针治病方法等。
《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作者熟识《内经》、《难经》在以上六大知识板块的原理和应用,熟知两者之间的异同,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使人读后耳目一新。
突出了《难经》、《内经》的文化理念
《难经》和《内经》同为中医药文化和中医药知识的典祖,两者与汉代及其以前的古代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段延萍教授以其扎实的古文化知识功底,对《难经》及《内经》原文进行了准确、到位、贴切地解读。《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一书,运用大量翔实的资料,丰富流畅的语言修辞表达了这一主题,这对进一步确立《难经》、《内经》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圈中的学术地位,弄清秦越人的《难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有着直接的帮助。
突出了《难经》、《内经》重视生命科学的思想
中医学是研究生命科学的知识体系,无论是《难经》和《内经》成书的初衷、主旨,还是其中传载的六大知识板块;也不论是脉学、经络、藏象,还是病证、腧穴和针法,都毫无例外地紧扣重视生命科学的主题。《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以《难经》六大知识板块为纲,以其81节为目,辅以《内经》相关的精辟内容,将相关的生命科学知识凝炼为400余个知识点,进行了融贯古今,联系临床,深入浅出地论证,准确地表达了其中传载的生命科学内涵,为中医学的经典论著和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资源。
强调了《难经》、《内经》对临证的指导作用
“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灵枢·九针十二原》),这是《内经》、《难经》的主题主旨。《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作者紧紧地把握了这一主旨,无论书中对“脉学”、“经络”、“藏象”知识板块的研究,还是对“病证”、“腧穴”、“针法”内容的研究,均以临床实例和临证实践为依据,对《内经》、《难经》的经旨要义进行阐释和论证,使两千年前古人的经验总结更具时代的气息和更具临证价值的鲜活生命力。
总之,《析经解案——<难经><内经>理论与临床》一书是作者以解读《难经》原文为主,辅以《内经》的相关内容充实《难经》、助读《难经》,阅读全书,读者可从中体悟二者的异同,感受二者共同铸就中医理论的事实和意义。
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