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1/01/06
- 帖子
- 792
- 获得点赞
- 5
- 声望
- 16
田×芳 女71岁
初诊: 2006.1.13. 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实12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紫苏10克
藿香10克 水煎服,三剂
二诊:06.1.17. 昨食香蕉后呕吐,今大便先干后溏。常觉胃脘灼烧。脉右虚弦,左浮弦软虚,舌同前。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党参12克
紫苏10克 水煎服 五剂
三诊:纳进。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脉右小弦滑数,左弦滑数而稍大于右,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
上方加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5克 水煎服,五剂
四诊:泛水、骨蒸、心悸均大止。嘱服完下方后停药,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羌活5
独活5克防风5克 水煎服
讨论
赵:初诊恶心、泛酸水为饮邪上逆。形瘦黄暗、纳差便燥、脉短均属脾虚,此余固知之,而二诊以脘灼加入党参何也?
孙:党参甘润,不仅益气且有濡养阴血之用。故《伤寒论》桂枝新加汤以其治汗后身疼证。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殆由此而悟也。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总之,参为胃药,功可开胃进食;术为脾药,性擅温升治泄而便秘亦可择用。此其大概言之也。,
赵:三诊加入风药三味,其理何在?
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
赵:此案已服降气化饮方八剂而效不著,第三诊加入风药而病始大愈,可证风药之特殊功效,确须研究也。
孙:考风药之用,自南北朝以来,明清之前,甚为广泛。而金元之际,河间、东垣尤善用风药者。防风通圣丸、升阳除湿汤、益气聪明汤、升阳益胃汤等均为其代表方剂。迨明清以降,温热派兴,风药使用几息。今人只知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而不知东垣之学术精华,不尽在此也。吾人若欲学习东垣,风药之用法,实不可不知。周学海《读医随笔》力倡学医须于唐、宋方书下功夫,良有以也。
初诊: 2006.1.13. 恶心泛酸水,黎明前尤甚。纳差,口苦,大便干燥五、六日一行。小便频,夜尿五、六次。形瘦色黄暗。脉右关弦微虚,左关弦久候渐短小如粟粒。舌微红苔薄白腻。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实12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紫苏10克
藿香10克 水煎服,三剂
二诊:06.1.17. 昨食香蕉后呕吐,今大便先干后溏。常觉胃脘灼烧。脉右虚弦,左浮弦软虚,舌同前。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党参12克
紫苏10克 水煎服 五剂
三诊:纳进。黎明前仍泛水而不酸。据述心悸阵发则泛水。自觉骨蒸发热而两足厥冷。脉右小弦滑数,左弦滑数而稍大于右,舌微红苔薄白腻。处方:
上方加 羌活5克 独活5克 防风5克 水煎服,五剂
四诊:泛水、骨蒸、心悸均大止。嘱服完下方后停药,
处方:
半夏12克 黄连2克 陈皮10克 茯苓10克
枳壳10克 杏仁10克 白术15克 羌活5
独活5克防风5克 水煎服
讨论
赵:初诊恶心、泛酸水为饮邪上逆。形瘦黄暗、纳差便燥、脉短均属脾虚,此余固知之,而二诊以脘灼加入党参何也?
孙:党参甘润,不仅益气且有濡养阴血之用。故《伤寒论》桂枝新加汤以其治汗后身疼证。叶天士以人参为养血通络之药,殆由此而悟也。胃脘嘈杂灼烧者,当益气中寓养血之用,若用甘腻,胃必不受,党参恰为其选。总之,参为胃药,功可开胃进食;术为脾药,性擅温升治泄而便秘亦可择用。此其大概言之也。,
赵:三诊加入风药三味,其理何在?
孙:黎明前心悸则泛水且经常骨蒸烦热,知风邪久陷中焦,卯时阳气当升不升,而风挟肝邪克乘脾胃,故使饮邪上逆也。
赵:此案已服降气化饮方八剂而效不著,第三诊加入风药而病始大愈,可证风药之特殊功效,确须研究也。
孙:考风药之用,自南北朝以来,明清之前,甚为广泛。而金元之际,河间、东垣尤善用风药者。防风通圣丸、升阳除湿汤、益气聪明汤、升阳益胃汤等均为其代表方剂。迨明清以降,温热派兴,风药使用几息。今人只知东垣创立补中益气汤,而不知东垣之学术精华,不尽在此也。吾人若欲学习东垣,风药之用法,实不可不知。周学海《读医随笔》力倡学医须于唐、宋方书下功夫,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