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的中医诊治特点
任立新
中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 后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 渐成体系。本文仅就癫证、狂证、郁证等几种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特点进行探讨。
1 病因病机
111 癫证中医所言癫证, 是以精神抑郁, 表情淡漠, 沉默痴呆, 语无伦次, 静而少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癫证的名称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内经》等书亦作了详细记载。以阴阳失调, 外邪为患为主要发病机理。晋唐时期, 医家着重从风、火、痰等方面论述癫证的发病。
112 狂证金元以前主要从人体阴阳失调岁火相乘, 外邪为患等方面阐述其发病机理, 金元以后从“内伤”方面探讨其发病机理。如张子和从情志因素入手, 认为思虑过度, 脾阳失职, 或心亦不能主思, 而使火炽, 心血日涸, 脾液不行, 则可致狂证的发生。
113 郁证郁证是中医精神病临床的一种特殊病种。《黄帝内经》中有“五郁”的记载, 至元代朱丹溪将郁证单列为病, 并分成6 个证候类型, 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和食郁。认为人体患病多因郁而得, 而气郁又常为诸郁之始。导致气郁的原因则以怒、思、忧为主。
2 诊法特点
211 望诊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上, 望诊是不可或缺的诊察方法, 临床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情感、意向等有无障碍。
212 闻诊对精神病人来说, 闻诊不仅要听患者说话的声音高低轻重, 更主要是通过听患者说话来判断患者的感知、记忆、思维、定向力、自知力即智能等方面的功能有无障碍。以语言速度的快慢、语言的多少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兴奋状态还是抑郁状态。
213 问诊问诊主要围绕起病原因、病前性格、家族史和遗传史及工作、家庭情况等, 还包括患者的个人身体感觉等情况。
214 切诊切诊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应处于从属地位。如脉象, 在某些情况下往往要舍脉从证, 而且精神疾病的脉象多为二、三种以上的复合脉象, 在证候的判断上较为困难。
3 治法
311 劝说疗法即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说服教育患者, 解释病情, 使患者了解病情, 以期得到患者的主动配合。
312 暗示疗法是通过语言行为等手段使患者在无意中接受某种暗示并因此获得疗效。
313 适应疗法是指对周围环境中某些无法消除但又可刺激患者加剧其心理障碍的因素, 可以试用反复刺激的方法,使患者对这一类刺激因素逐渐感到习惯从而适应所生存的环境, 复归于社会。
314 以情胜情疗法源于五行相克理论如怒胜思、恐胜喜等, 即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 有意识地诱发患者某种新的、暂时的、剧烈的情志反应, 以抵消或抑制患者原有的持久而强烈的病理性情感活动。
任立新
中医学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源于《黄帝内经》, 后经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 渐成体系。本文仅就癫证、狂证、郁证等几种常见精神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诊治特点进行探讨。
1 病因病机
111 癫证中医所言癫证, 是以精神抑郁, 表情淡漠, 沉默痴呆, 语无伦次, 静而少动为特征的一种病证。癫证的名称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内经》等书亦作了详细记载。以阴阳失调, 外邪为患为主要发病机理。晋唐时期, 医家着重从风、火、痰等方面论述癫证的发病。
112 狂证金元以前主要从人体阴阳失调岁火相乘, 外邪为患等方面阐述其发病机理, 金元以后从“内伤”方面探讨其发病机理。如张子和从情志因素入手, 认为思虑过度, 脾阳失职, 或心亦不能主思, 而使火炽, 心血日涸, 脾液不行, 则可致狂证的发生。
113 郁证郁证是中医精神病临床的一种特殊病种。《黄帝内经》中有“五郁”的记载, 至元代朱丹溪将郁证单列为病, 并分成6 个证候类型, 即气郁、血郁、痰郁、火郁、湿郁和食郁。认为人体患病多因郁而得, 而气郁又常为诸郁之始。导致气郁的原因则以怒、思、忧为主。
2 诊法特点
211 望诊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上, 望诊是不可或缺的诊察方法, 临床应主要观察患者的意识、情感、意向等有无障碍。
212 闻诊对精神病人来说, 闻诊不仅要听患者说话的声音高低轻重, 更主要是通过听患者说话来判断患者的感知、记忆、思维、定向力、自知力即智能等方面的功能有无障碍。以语言速度的快慢、语言的多少等情况判断患者是兴奋状态还是抑郁状态。
213 问诊问诊主要围绕起病原因、病前性格、家族史和遗传史及工作、家庭情况等, 还包括患者的个人身体感觉等情况。
214 切诊切诊在精神疾病的诊断中应处于从属地位。如脉象, 在某些情况下往往要舍脉从证, 而且精神疾病的脉象多为二、三种以上的复合脉象, 在证候的判断上较为困难。
3 治法
311 劝说疗法即是通过语言的交流, 用浅显易懂的道理说服教育患者, 解释病情, 使患者了解病情, 以期得到患者的主动配合。
312 暗示疗法是通过语言行为等手段使患者在无意中接受某种暗示并因此获得疗效。
313 适应疗法是指对周围环境中某些无法消除但又可刺激患者加剧其心理障碍的因素, 可以试用反复刺激的方法,使患者对这一类刺激因素逐渐感到习惯从而适应所生存的环境, 复归于社会。
314 以情胜情疗法源于五行相克理论如怒胜思、恐胜喜等, 即是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 有意识地诱发患者某种新的、暂时的、剧烈的情志反应, 以抵消或抑制患者原有的持久而强烈的病理性情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