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阴阳”超科学的‘妙处’

马桢伟谈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328
获得点赞
3
声望
18
第三节:『中医象数2‘阴阳’的现代解释』
“阴阳”超科学的‘妙处’
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

一、‘阴阳’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实践方法有机贯通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中西分水岭),它不仅是古人用以阐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古人探求宇宙本源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又是广泛用以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描述和构建人体控制管理模型的工具(自然科学、医学);还是具体指导着疾病诊断、防治的实践方法(技术、方法学)。
从上文,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傅景华老师对传统中医理论概念的三级分类可知:
[td=1,1,113]一级概念范畴
【明理】
[td=1,1,137]道、气(精气神)、数、序、势、象等
[td=1,1,99]基础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介入层面和方式
[td=1,1,103]因不易理解而易被抛弃
[td=1,1,113]二级概念范畴
定法】
[td=1,1,137]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
[td=1,1,99]应用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模型分类
[td=1,1,103]因机械对应而易被曲解
[td=1,1,113]三级概念范畴
合于术数】
[td=1,1,137]摄生、诊道、治道、方剂、本草、针灸等
[td=1,1,99]治法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具体方法和手段
[td=1,1,103]因功利主义而易被异化


【明理】“元气(精气神)、阴阳、太极’三者合而为‘道’。”《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属哲学范畴的世界观、方法论。
定法】阴有太阴、少阴、厥阴、心阴、肝阴、脾阴、肺阴、肾阴……精血属阴,阳有太阳、少阳、阳明、心阳、肝阳、脾阳、肺阳、肾阳……气属阳之生理;又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之病理;皆有具体实象所指,属具体医学范畴的自然科学内容。

合于术数】凡分析四诊资料、概括征候、指导养身(摄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性能、确定针灸方案等俱当‘法于阴阳’才能合于术数。属具体技术方法手段。

因此阴阳实质上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故明《景岳全书》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理有阴阳、证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二、阴阳学说与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区别

单纯的阴阳对立不能构成事物的系统,只有阴阳的统一才能形成特定的事物或系统。
哲学界有人把中医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矛盾关系作了一个比较(见下表)∶
[td=1,1,75]
[td=1,1,266]阴阳学说
[td=1,1,226]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td=1,1,75]基本内容相同:
[td=1,1,266]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
消长转化、自和平衡。
[td=1,1,226]同左,都是研究对立统一关系。
[td=1,1,75]范畴不同
[td=1,1,266]⑴必须符合阴阳属性特殊质的规定;
⑵与气结合带有一定实体范畴痕迹。
[td=1,1,226]⑴适应一切领域(宇宙最普遍规律)
⑵纯粹是关系范畴。
[td=1,1,75]作用不同
[td=1,1,266]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
中医理论有机组成部分-生理病理方法学
阴阳与脏腑、六气、经络统一、分三阴三阳六个层次,建立了三阴三阳开、关、枢理论及六经辩证体系。
[td=1,1,226]并不能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
[td=1,1,75]观点不同
[td=1,1,266]重视强调‘以和为贵’调和、中和、和谐;
‘和’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法则;围绕着‘道’‘天人合一’认识展开。
[td=1,1,226]重视强调‘对立’认为矛盾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矛盾内部斗争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
[td=1,1,75]统一不同
[td=1,1,266]蕴含着互补的统一、差异的统一。
[td=1,1,226]对立基础上的统一。
[td=1,1,75]平衡不同
[td=1,1,266]阴平阳秘并非消极平衡,而是阴阳消长运动在一定时空、一定限度内的有序、协调和稳定。
(稳态-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
[td=1,1,226]力量对比消极抗衡的对偶协调平衡。

(平衡态-稳定平衡的死结构)
[td=1,1,75]属性不同
[td=1,1,266]‘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观物取象、重道而轻器’不重客观实在,而是意象思维(思辩性模糊控制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范畴。
[td=1,1,226]大量可观察积累的、可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体显微结构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实体概念。
[td=1,1,75]来源不同
[td=1,1,266]来源于传统中华文化‘中和位育’思想,是一种‘和谐化辩证法’。
[td=1,1,226]来源于西方冲突辩证逻辑体系,
是一种‘冲突化辩证法’。

正是上述诸多不同,形成了中医阴阳学说区别于西方矛盾对立统一的特质:让哲学、人文科学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并将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熔融一炉,在把握人体整体生命运动中,用复杂性思维从不同方面(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不同层次(藏象、脏腑、精气血津液…)、不同阶段周期(生长壮老已)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线性冲突辩证逻辑体系的逐级阴阳分析式和谐辩证逻辑体系。不仅使中医理论的概念、判断、推理具有了显著的辩证性质,而且使之变成了直接融入自然科学(医学)的具体方法。要真正贯彻中医赖以生存的三大特色(整体观、辩证论治和综合观)俱当从阴阳做起,阴阳既是中医临床的起首功夫,中西分水岭,又是中医临床通过理、法、方、药技实现疗效优势的唯一有效途径,(现代翻译:用复杂性思维解决整体系统多层次的模糊问题非此不行)。《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此“捷径”之提炼概括。倘若简单思维认为‘阴阳学说只是矛盾双方的简单填平补齐’用于临床,那么‘庸医’之称,自然与之对号入座!


三、阴阳学说直接融入自然科学意义
㈠中西医理论比较

山西贾得道(中医史学家)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中医是两头大中间小,西医是中间大两头小,正好相反。中医理论起首于大量哲学内容,西医没有,中医的生理病理相当简单,甚至是纯逻辑推理,可它的临床方法却比西医多得多‘浩如烟海’。”
(笔者注:起首大量哲学内容创造了中医整体观特色,‘浩如烟海’的临床方法坚持了中医综合观特色,简单的纯逻辑推理又为中医的辩证施治建立了模糊管理的系统控制模型。)

实际上不仅是这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两头才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特色(没有阴阳学说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和实践方法,任何自然科学都不会有这浓重的两头)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贯通,使人类大脑思维的前瞻性、远虑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中医理论本就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援物比类思辩主义的产物。如果说现代科学是试图见微知著,用微观实证来解释事物的话,中医则是见著测微,用大自然规律来推导和探究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轨迹。古人在那面对人体黑箱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不可能被打开的年代,聪明地运用了思辩主义的好处,从哲学入手,建立哲学逻辑构想系统(阴阳、五行、六经等类似于现代系统控制管理模型)用于归纳整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所得的经验和方法,用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系统控制管理模型)来代替当时不可能知道的现代生理病理。
因此阴阳实质本是依靠类比或比喻对事物(系统)加以属性归类的相对划分方法,而类比在一定条件下只是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手段,它绝不是今天的科学论证,某种程度上只是提供人们研究问题线索的一种方法学而已。至于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它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确切严格的范围概念。比如中医规定,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外为阳、内为阴,那么腹部的皮肤相对于背部的皮肤则为阴,相对于胸背部的内在器官(肺)则为阳。由此回看当今某些仍在热衷于‘寻找发现’阴是什么?阳是什么?的大科学家们的行为,岂非显得有些幼稚可笑!
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的好处

正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所以打一开始就不用受时代科技发展的束缚,具有跨时代、垮系统的包容性,不用眼见为实,只需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按原来构想中的系统装填,因此更具有海纳百川之胸襟,它可以容纳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思辩主义的好处,一旦贯彻可以按原有结论概括无限事实,可以容纳后世各种辩证理论和实践。”决定了它是‘肯定之肯定’走在事实前面的真理,尤胜于西医永远跟着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展后面(眼见为实)‘否定之否定’走在事实后面的真理。

又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它一旦发现事实与之不相符合时,它可以制造系统的周边缓冲地带,构造新的缓冲理论。例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桓(脾胃派)提出‘甘温治大热’虚证发热可以用补气方法退热,与原来【内经】【伤寒】热者凉之不符,结果演变发展了一个阴火理论缓冲之;清代王清任背刑场尸体解剖证实,中医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实际看到不符,写著名【医林改错】希图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结果后世保留了他几个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方,创造了一个活血化瘀的中医络病学将之容于传统中医。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断言:“从根本上看,与其说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科学落后于中医的实践和思维。”同上理,常常中医能够包容西医,而西医不能容纳中医。
《黄帝内经》由此而海纳百川
试想离开了阴阳学说,世界上哪一门自然科学能够同时海纳哲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医学、…以及老百姓浩如烟海的经验技术方法,能够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组合成一门学科?然而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做到了,一部《黄帝内经》包涵着:
老子的‘道’-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依存……辩证哲学思想;
先秦‘精气学说’-气化、精气神,人体三大子系统分层次综合控制管理;
老庄的‘无为’-自然无为、虚静恬淡,后世儒家-修身正性少欲,养身思想;
儒家‘仁、礼’-‘爱众’‘亲仁’医德;‘中庸’-毋太过不及,以平为期;‘儒家五行’-忠信义礼智、心脾肝肺肾;
孟轲、董仲舒‘天人合一’-人符天数的自然无为论、自然本源论;
荀子‘天人相分’- 自然、人类有为论;‘神’的概念-无神论“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孟子、管子、荀子‘心主神明’-“喜怒忧患伤身,……守敬莫如静,内静外敬养性。”;
墨子、施惠、公孙龙等先秦诸子‘合同异、别同异,三物法类比类取假说’-《内经》比较、类比、演绎、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应用;
韩非子‘内外因’说-“必有因加而发”《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阴阳家邹衔等‘阴阳五行糅合成系统’构成《内经》‘四时五脏阴阳’‘五运六气’理论;
杂家的某些看法观点,-《内经》兼收各家、博采众长,合于医理者留、不合者去;
兵家《孙子兵法》诸多军事思想和法则为《内经》所采用,‘用药如用兵’的治法治则是其集中体现;《灵枢·逆顺》“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暠暠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
海纳百川的前瞻性、远虑性构成了优秀的中华文明
学问有万般,病况有万端,客观事物变化、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类似于现代复杂性思维),千变万化唯有不越阴阳两法,以阴阳为纲统领万病,乃《黄帝内经》“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海纳百川融汇诸多学问后,高屋建瓴、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之总结(运用复杂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此才能将各家学问圆融贯通,理论、方法、实践圆通运用,也正是这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前瞻性、远虑性的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复杂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中华文明(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上千年,才有了今天我们常常引以为骄傲的传统优秀文化。但遗憾的是,十六世纪以后此类概念和方法逐渐被实用主义的技术发展所替代,致使中国文化和科学反被西方超越而甩在他们身后(重要因素之一),久而久之,因为不被理解,今天还有更多的人误将其视为糟粕。
对此,清末民初大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当年有言:“病有千端,漫云易为窥测,苟能识得阴阳两字,而万变万化之机,亦由此而推也。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五行生克(细枝末节)上追求……开口即在这五行生克上论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历代以来,后世中医著作数十余家,皆含糊不清,并未将阴阳底蕴明明指出,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论,铺张满纸……宗旨不明,源头不澈,故知斯道之精者寡矣。至于受病,浅深各有旨归。然分类以治之,未始不当,但方愈多而旨愈乱,若不再行推醒,拈出(阴阳)旨归,将来后学无从下手。当今之际,谁非见肿治肿,见胀消胀者哉?”阴阳本是中西分水岭,今日面上之中医不幸为其言中,由于不明或不究阴阳圆通之本旨,西式思维只能一味见病治病,逐一论治,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机械套方套药,越来越多西式思维下的灵丹妙药,旨多反晦。由此疗效之打折,不究失其中医阴阳之中枢,反责中医理论无用,已成时习井市之通病。痛乎!惜乎!(见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
㈤科学发展让阴阳学说重新找到了容光再现的历史机遇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现代科学在其全盘西化的过程中,中医、中医文化依然还在顽强生存,其思辩主义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的好处,不仅今天还在继续‘救苦救难’充当着解决现代科学尚未能解决的补充,而且逐渐已成‘西方科学的灵感来源’孕育了大量现代跨系统的前卫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旧三论);20世纪由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发展带来的西方科学思潮一系列‘革命性’特征变化,如:⑴从绝对性走向相对性;⑵从一面性(单义)走向多面性(多义);⑶从实在走向模糊;⑷从因果性(决定性)走向偶然性(概率论);⑸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⑹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⑺从个体性走向系统性;⑻从定域论走向‘场’论;⑼从空间性走向时间性;……几乎无一不与受到东方阴阳学说的启示有关。现代科学走了几千年‘否定之否定’路程,今天又走上了我们老祖宗阴阳学说的轨道,用复杂性思维解决复杂事物的模糊性、系统性问题非此莫属。战胜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哲学)之间的隔阂,缩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距离,在思维整合的平台之上,运用非线性复杂思维去追求多样化统一的目标体系,让传统中医阴阳学说重新找到了容光再现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言,阴阳学说这一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滋润,还将更多地发挥其应有的巨大影响力!
未完,接下
 
接上:
四、关于阴阳学说的现代科学研究
正因为阴阳学说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实践方法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是哲学、人文科学对具体自然科学的直接介入,所以几乎可以在大部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中找到它的身影(熔融于某一学科的反映),但又往往不是真正的它(不是高度统一、有机贯通的反映),也许只有将它们有机贯通、至少达到思维高度的统一方能显示真正的它。“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有待于更多后来者的努力探索。试举例如下:
人文科学:
周翰光认为《内经》阴阳学说的逻辑思维可分为六个具体思维模式:⑴比类对应式; ⑵互含递进式; ⑶转化循环式;⑷消长平衡式; ⑸楑度合参式; ⑹正反递从式。
张其成从方法论角度研究中医思维模型建构生命形态和运动规律,发现中医阴阳、藏象、经络的实质是‘二体三用’模型,而不能用实验、实证方法来衡量、验证。
李国彰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方法探讨中医的稳态观,认为‘阴平阳秘’是稳态观的高度概括,从时间因素考虑此为预言性稳态;因概率变化因素考虑此为反应性稳态;从自我调节过程考虑此为反馈调节稳态。
现代研究发现:阴阳是变量性质,起着对人体状态的变量作用。生理三个规律:⑴节奏律-阴阳消长;⑵稳定律-阴阳平衡;⑶演化律-阳生阴长、阳杀阴藏。病理四个规律:⑴失衡律-阴胜阳病、阳胜阴病;⑵衰变律-阴损及阳、阳损及阴;⑶假象律-热极似寒、寒极格阳;⑷突变律-亡阴、亡阳。
高德认为阴阳五行八卦是制动序(阴)和促动序(阳)按照事物五种基本发展形态规律演化的秩序公式排列组合(秩序论)。
……。
数学研究:
赵喜新建立物质属性变化数学公式:A=Bsin(ωt±ч)/A>0属于阳,A<0属于阴。
方晓阳用系统科学数学方法建立物质属性变化数学公式。
李金林用泛系和集合论原理建立数学模型。
尹国兴把阴阳与狭义相对论进行比较。
陶必贤把阴阳与量子力学‘波尔-对应原理’进行类比分析,认为阴阳学说是广义互补原理,类似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吉健认为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与中医对气的认识完全一致,用表‘证’状态的波函数可以阐释中医学‘天人相应’、气和阴阳、诊法辩证、处方遣药等理论。
……。
医学研究:
阴阳对应于细胞膜环磷酸腺苷cAMP和环磷酸鸟苷cGMP。
阴阳对应于血栓素TXA2与前列腺素PGL2。
阴阳对应于核酸DNA/RNA; 阳虚-肝脾核酸合成率下降、肝糖原上升; 阴虚-肝脾核酸合成率上升、肝糖原下降。
阴阳对应于阴阳离子;阴离子隙AG上升致代谢谢性酸中毒【阴阳失调】直至死亡【阴阳离绝】。酸碱平衡比例【HCO3(阴)∶H2CO3(阳)=20∶1 】。
阴阳对应于内分泌状态;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下降【阳虚】【肾阳虚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低下】;尿17-羟皮质类固醇上升【阴虚火旺】。甲状腺功能减退类似于【脾肾阳虚】甲状腺功能亢进类似于【气阴两虚、虚火旺】。
阴阳对应于神经系统自组神经功能;阴虚型与交感反应相一致【阴虚-虚火-热】;阳虚型与副交感反应相一致【气虚-阳虚-寒】。
阴阳对应于免疫功能;阳虚有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减退,细胞免疫以B细胞花环减低为主,体液免疫减低较少;阴虚(多气阴两虚)有淋巴细胞转换率低下或正常。
阴阳对应于心理学研究;发现《内经》阴阳人格学与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维度有相似的思维形式,其心理行为特征因素的描述有惊人的重合。有人参照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表(MMPI量表)制定《内经》五态人性格测验表(DY量表)已用于临床。
阴阳对应于人体生物节律;发现人体的24小时体温、睡眠、人血皮质醇、促甲状腺素水平、长周期月年律多巴胺、5-羟色胺等多种激素变化都与阴阳消长有关,高血压的昼夜血压波动、阴阳奇偶数律与月经周期的变化、精神病人春夏两季发病等皆与阴阳消长的时间节奏、节律有关。
高德用系统论思想把面上众多中西结合基础研究发现进行有机整合,提出了一个诱人的‘人体双向信息控制系统-中医表里阴阳控制系统’,将阴阳学说的现代解释推向了一个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融合的崭新阶段。
……。
然而尽管现代科学研究硕果累累,现代科学的实验实证步伐又如何跟得上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思维的翅膀,又有哪一门近代自然科学可以贯通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学三大领域?不明白阴阳学说本是贯通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虽然每一次科学研究和发现都是阴阳学说在现代科学求证道路上的大踏步前进,但是现代科学(眼见为实)的实验实证方法常常又容易遮蔽人们的视野,忽视阴阳的整体相对性和多层次性,片面追求用某一段得到实证的阴阳方法来实现对阴阳的整体解释,常使人们误陷某一个局部真理而失去对全局的把握,大有‘瞎子摸象,各言其象’的痕迹。甚至还会产生某些由此而导致地不应该出现的错误倾向。

五、阴阳学说继承发展中容易产生的错误倾向

简单将阴阳学说与哲学划等号
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所以相当一部分理论家,因为不懂中医或者没有真正进入中医,自发地把中医理论与哲学内容划等号,于是阴阳学说就成了‘古代朴素唯物论、对立统一辩证法’。顺理成章,于是有人批评阴阳学说是以哲学代替自然科学,中医理论是古代朴素哲学理论不是自然科学,进而中医理论可有可无,甚至干脆视为糟粕抛弃之。

其实回顾科学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哲学原子论,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脱胎换骨之修炼,才由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之门进入了量子场模型的现代科学殿堂,成为现代科学理论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和量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人们认识自然世界的进程也正是由哲学向科学逐步过渡、逐步深入化、明朗化、概念化、具体化、科学化和完善化的演变过程。世界上不存在脱离哲学的科学,哲学永远与科学同在,且不仅是科学的领路人,又是科学的必然归宿。同理,将中医理论与哲学内容划等号,进而忽视中医理论的科学性,实在是不太聪明之举!
值得一提的是:一大批有识之士如当代广东名医邓铁涛则认为“阴阳五行藏腑理论已远非原先哲学之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超结构的人体功能系统,它是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病征现象的整体概括,并有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理法方药(技)相配合的调整方法,是以五藏为中心的脏腑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抑制关系的现代系统控制内容。”
㈡简单将阴阳学说与自然科学(医学)划等号:
因为中医学(自然科学)是古老的传统医学,所以相当一部分医学家,潜意识的认为:中医是传统的、古老的,必定是落后的;西医(现代医学)则是现代的、新兴的,必定是科学的。那么中医的现代化就只有西医化了,由此而常常抛弃中医浓重的两头(哲学和实践方法),习惯于用西医思维研究‘阴是什么?阳是什么?五脏六腑又是什么?殊不知,西医的现代里面也有落后成分,诸如治疗思想的局部化、治疗手段的化学合成化、疗效评判的单一化等等。中医的传统里面也有先进的成分,诸如治疗思想的整体性、治疗手段的天然性、疗效评判的综合性等等,故而忽视中医的特色优势‘整体观、辩证论治和综合观’,不识中医之所以能够得以顽强生存和弘扬,全在于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有机贯通。
⑴抛弃了中医的哲学部分,等于抽去了中医赖以生存的灵魂(以理定法定方之‘理’),此类中西医结合之成果,当代名医沈绍功论中医方略言:“其对中医的最大危害是丢失了中医特色和优势的整体观、辩证论治和综合观,中医临床疗效不是提高了而是滑坡了,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不是弘扬了而是缩减了,中医的治疗思路不是扩展了而是狭窄了,其最终结局将是‘废医存药’,这决非骇人听闻!”
⑵抛弃和轻视中医的另一头,忽视了中医理论中更大一块‘方法技术’的存在,(由阴阳指导的实践方法,)其结果,在丧失中医‘综合性’特点的同时,使中医事业发育成‘贵族古董封藏’或必须嫁接于西医方能得以生存的歪脖子树。
㈢否认阴阳学说的中西兼容性:
发展是硬道理,先贤有论:‘师古而不泥古’,走“发皇古义、博采众方、融会新知、另辟蹊径。”之路是历代医家发展中医之共识。二十一世纪科技发展的步伐已使当年许多中医的‘黑箱’方法变成了透明的‘白箱’,上海中医大学匡调元教授说得好:“在继承和发扬中医有特色的‘黑箱’同时,我们没有理由无视现代西医已经搞清楚‘白箱’内容,……时代的脚步要求我们发展出一个黑箱、白箱兼容的新医学。”
倘若不明白或不懂得利用阴阳这个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加以白箱、黑箱之间的贯通,固执地坚持‘老死不相往来’的‘闭关自锁’政策,不仅将丧失历史赋予中医事业大步发展的时机和任务,埋头拉车还会把中医事业拖入由于不明中医理论的真正内涵、缺乏思辩性、机械照搬诸多中医技术方法、形而上学定性划框之泥潭,把中医的这一模糊系统控制管理方法逐次降级为“方证对应”(方证对应不等于辩证施治)、“辩病施治”、“俄罗斯轮盘赌”直至“下士算命”。古往今来已有多少英雄豪杰为此努力奋斗了一生,到了还是抱恨于胶柱鼓瑟、刻舟求剑……。不思与时俱进,实用主义片面追求‘术’之灵验,缺乏科学精神对事物本质的把握,即使有所疗效也不知其所以然,没有突破出不了爱因斯坦,再好的东西也常常只能‘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他人做嫁衣裳,常常‘伟大宝库’在我们自己手中因不能被‘现代科学’理解而被贬为‘封建迷信糟粕’,而一出国门被老外用现代科技碰撞产生智慧火花变成了‘伟大发现’;更多的中医成果、中医技术方法因失去中医阴阳之魂不能进行黑箱、白箱贯通,自然不会载入‘现代科技’的典册,最终使之陷于万劫不复的‘江湖游魂’命运,谁都可以踏上一脚是其‘理所当然’!
㈣不认识与中医临床实践方法贯通的重要性:
特别需提请注意的是:在运用阴阳学说贯通哲学与自然科学、贯通中医‘黑箱’和西医‘白箱’的同时,还须注意阴阳学说本身的整体相对性、多层次包容性‘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之中又有阴阳…’等特点与中医临床方法进行贯通,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白箱化必须经过中医临床的疗效检验,疗效才是中医赖以生存发展的根本生命力。倘若一味从理论到理论,没有中医临床方法的贯通,不仅‘曲高和寡’形同空中楼阁,而且常常还会‘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使“原本是树在中西结合路途上的里程碑,结果成了中西结合的墓志铭。”给中西医黑箱与白箱的贯通、中医药学的创新和发展、现代科技知识和方法的引进抹上了重重的黑彩,让‘洋为中用’这一科研创新的必由之路变成了抹杀中医特色的伪中医歧路。
以下仅以本人在学习中西医理论贯通道路上曲折的教训和体会供诸中西医同道商榷。
上世纪70年代上海第一医学院发现肾阳虚病人24小时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普遍低于正常值,半数病人的促肾上腺皮激素二日滴注试验(ACTH试验)呈延迟反应,提示肾阳虚病人俱有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改变。由于运用中医补肾阳药后,能够改善和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有些西医或中西结合权威就机械地把中医助阳药和西医皮质激素等同起来认识,用西医皮质激素作为中医的纯阳之品代替中医的助阳药,或拿中医助阳药代替西医皮质激素使用。一个中医肾阳类同于西医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结论还得到了国家科技发明奖。
由于该结论与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出入较大,有较多明显有悖于传统中医临床方法的地方,让我埋头潜心研究【国外医学科技情报】一年多,1980年写了一篇《从中医肾之功能谈肾阳(命门)的实质探讨》长文(附后),文中认为“中医肾阳命门功能在现代医学范畴中应当是:垂体—性腺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皮质及其前列腺素E、和环—磷腺苷等一系列功能的具体表现”,“中医原气功能类同于环—磷腺苷”。文章观点后经中华医学会‘肾实质专题讲座’的推介,得到了业内较多同行的肯定和赞同,以后十多年的现代生理病理研究新发现、中西结合研究新成果大都不约而同地支持了这一观点,在沿着这条轨道前进。特别是90年代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三位一体(一种生理激素同时作用三种靶受体)的新认识更为此找到了有力佐证。就连后来中科院沈自尹老师自己文章修正的肾阳实质观点也与我当时观点方向基本一致。
但是上述观点的延伸和发展,由于没有注意与中医临床方法相贯通,却无意之中又给中西医理论相结合认识阴阳学说带来了负效应,因为‘阳’类同于垂体—性腺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系统)、皮质及其前列腺素E、A和环—磷酸腺苷等,人们下意识的认为与之相对应‘阴’就自然类同于下丘脑、垂体后叶-副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抗利尿激素和环-磷酸鸟苷等。
90年代末内蒙古高德老师运用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秩序论知识、将面上诸多现代西医生理病理研究的新发现、中西结合的新成果汇总归纳整理提出了:体内交感信控系统-中医阳气系统和体内副交感信控系统-中医阴气系统、相对应的双向信控系统理论:
中医‘阳’系统“体内交感信控系统的控制通路,交感中枢(下丘脑后区和腹内侧区、中脑中央灰质、脊髓交感神经元),下丘脑-垂体前叶-靶腺系统(垂体-肾上腺皮质、垂体-甲状腺系统、垂体-性腺系统、垂体-生长激素系统),下丘脑-体内交感-激素系统(交感传出神经系统、交感-肾上腺髓质、交感-胰高血糖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蓝斑NE能系统和网状上行激动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cA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
中医‘阴’系统“体内副交感信息控制系统的三条控制通路(副交感传出神经系统、副交感-胰岛素系统、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中缝核5-HT能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PI-cG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
由此将阴阳学说的实质探讨推向了系统整体的高度,至少在理论上让阴阳学说实现了人文科学(哲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自然科学(医学)的统一,将阴阳学说的实质研究极大地跃上了一个台阶,我曾将之誉为‘当代中西结合李时珍式人物’。但遗憾的是:还是由于忽视与中医临床实践方法相贯通,两个始终缠绕徘徊、无法抹去的‘幽灵’一直在影响和阻碍着阴阳实质的现代研究和探讨:
1、副交感信控系统对应于中医之‘阴’明显有悖于‘阴为物质、阳为功能’的传统认识。
2、将上述观点对应、用之于临床得效者鲜。缺乏指导临床实践意义的理论大概只能束之高阁。
带着上述两个疑问,2000年以后我又重新闭关埋头《伤寒论》六经辩证研究(《伤寒论》为中医临床实践经典“自古中医出《伤寒》”),结果竟然发现:以往认识的‘阴’系统“体内副交感信息控制系统的三条控制通路(副交感传出神经系统、副交感-胰岛素系统、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系统)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总系统,上都接受同一个最高控制器-中缝核5-HT能系统的兴奋控制,下还有一个共同细胞通路-膜受体-PI-cGMP系统,三条通路横向都是兴奋性加强。”原来就是伤寒方法中调控人体水液代谢谢(通调水道)的‘肺阳、脾阳、膀胱之阳’(相对于心阳、肾阳、阳中之阳的阳中之阴,并非‘阳为功能、阴为物质’之阴。),通过肺阳、脾阳、膀胱之阳纠正人体细胞膜环磷腺苷(C—AMP)和环磷鸟苷(C—GMP)比例,改变细胞内外渗透比,纠正人体电解质平衡竟然是《伤寒》方法之所以能既取效于外感急症、又取效内伤慢病甚为关键的重要方法(之一),几乎是解开千年《伤寒论》秘密的钥匙所在(后文将按《伤寒论》条文逐条讨论)。
《伤寒》方法本质,主要侧重通过修复肺阳、脾阳而调动心阳、肾阳,此传统中医“上工治其未乱。”“善补阳者,阴中求阳…”的用药方法真正意义所在。而当代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往往由于忽视《伤寒》方法的使用,面上片面提倡调补肾阴肾阳、心阴心阳的“提高免疫方法”,已使当今面上中医离传统经典中医远焉!(过分提倡提高激素水平则与当今面上诸多慢性病、多发病,如肿瘤、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诸风湿免疫病……不无关系,)
现代生理病理发现:环磷鸟苷(C—GMP)生成于肺、作用于肠,不仅佐证了传统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而且又为《内经》《伤寒》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方法找到了现代理论依据。将之对应于临床治疗,竟然常常效如桴鼓相应,不仅诸多以前棘手的水液代谢谢紊乱之症应声而愈,而且对于当今医学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风湿免疫病乃至肿瘤都有很不错的疗效(后文详论)。至此方才体会阴阳学说理论研究须与临床实践方法相贯通的重要意义。并拟写后文解释之:
中医两个三焦系统与《伤寒》六经辩证方法
论副交感-PI-cGMP系统与纠正电解质平衡、调整免疫水平

结 束 语
当年中西汇通派祝味菊曾言:“中医有愈病之事实,允宜有科学之真理。凡无原理、原则可寻之经验,必有原理、原则可寻。收集各种确切之经验,综合而成系统之学说,科学之与哲学,犹辅车之两轮相依,不可偏废也。医学为种种学问之综合,别成一系之学术,融含科学与哲学而自成境界,非科学所能包括,亦非哲学所能范畴也。科学分析诚为医学不可缺少之要素,而一般之规律仍是滥觞于哲学。科学知识仅各种现象内之部分统一,哲学则赅括一切学说而得其完全之统一。因于各门科学之发展,哲学观念亦随时因之而有变迁。反之,因于哲学之启示,科学研究亦因之而有戈获。医学建筑于哲学与科学之间,医学诚为自然科学之一环,然未尝叛离哲学。若使中医而非自然科学,亦应列入人文科学;若谓中医属于哲学,当是实用哲学,而非空想哲学。吾人观察疾病,可以引用科学仪器和工具,而综合诊断,则非哲学联贯之天才,不为功也。医学而能把握科学、哲学两面,则现实与逻辑各得其全,所谓真善美也。”
先贤谆谆教诲,其良苦用心已跃然纸上。直此对阴阳学说之体会,对阴阳这一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理解,自应当更有一番深意!!



《我看中医新世纪大论战》系列文章作者 马桢伟 2007、6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