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328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第三节:『中医象数2‘阴阳’的现代解释』
“阴阳”超科学的‘妙处’
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
一、‘阴阳’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实践方法有机贯通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中西分水岭),它不仅是古人用以阐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古人探求宇宙本源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又是广泛用以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描述和构建人体控制管理模型的工具(自然科学、医学);还是具体指导着疾病诊断、防治的实践方法(技术、方法学)。
从上文,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傅景华老师对传统中医理论概念的三级分类可知:
[td=1,1,113]一级概念范畴
【明理】
[td=1,1,137]道、气(精气神)、数、序、势、象等
[td=1,1,99]基础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介入层面和方式
[td=1,1,103]因不易理解而易被抛弃
[td=1,1,113]二级概念范畴
【定法】
[td=1,1,137]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
[td=1,1,99]应用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模型分类
[td=1,1,103]因机械对应而易被曲解
[td=1,1,113]三级概念范畴
【合于术数】
[td=1,1,137]摄生、诊道、治道、方剂、本草、针灸等
[td=1,1,99]治法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具体方法和手段
[td=1,1,103]因功利主义而易被异化
【明理】“元气(精气神)、阴阳、太极’三者合而为‘道’。”《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属哲学范畴的世界观、方法论。
【定法】阴有太阴、少阴、厥阴、心阴、肝阴、脾阴、肺阴、肾阴……精血属阴,阳有太阳、少阳、阳明、心阳、肝阳、脾阳、肺阳、肾阳……气属阳之生理;又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之病理;皆有具体实象所指,属具体医学范畴的自然科学内容。
【合于术数】凡分析四诊资料、概括征候、指导养身(摄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性能、确定针灸方案等俱当‘法于阴阳’才能合于术数。属具体技术方法手段。
因此阴阳实质上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故明《景岳全书》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理有阴阳、证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二、阴阳学说与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区别
单纯的阴阳对立不能构成事物的系统,只有阴阳的统一才能形成特定的事物或系统。
哲学界有人把中医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矛盾关系作了一个比较(见下表)∶
[td=1,1,75]
[td=1,1,266]阴阳学说
[td=1,1,226]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td=1,1,75]基本内容相同:
[td=1,1,266]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
消长转化、自和平衡。
[td=1,1,226]同左,都是研究对立统一关系。
[td=1,1,75]范畴不同
[td=1,1,266]⑴必须符合阴阳属性特殊质的规定;
⑵与气结合带有一定实体范畴痕迹。
[td=1,1,226]⑴适应一切领域(宇宙最普遍规律)
⑵纯粹是关系范畴。
[td=1,1,75]作用不同
[td=1,1,266]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
中医理论有机组成部分-生理病理方法学
阴阳与脏腑、六气、经络统一、分三阴三阳六个层次,建立了三阴三阳开、关、枢理论及六经辩证体系。
[td=1,1,226]并不能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
[td=1,1,75]观点不同
[td=1,1,266]重视强调‘以和为贵’调和、中和、和谐;
‘和’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法则;围绕着‘道’‘天人合一’认识展开。
[td=1,1,226]重视强调‘对立’认为矛盾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矛盾内部斗争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
[td=1,1,75]统一不同
[td=1,1,266]蕴含着互补的统一、差异的统一。
[td=1,1,226]对立基础上的统一。
[td=1,1,75]平衡不同
[td=1,1,266]阴平阳秘并非消极平衡,而是阴阳消长运动在一定时空、一定限度内的有序、协调和稳定。
(稳态-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
[td=1,1,226]力量对比消极抗衡的对偶协调平衡。
(平衡态-稳定平衡的死结构)
[td=1,1,75]属性不同
[td=1,1,266]‘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观物取象、重道而轻器’不重客观实在,而是意象思维(思辩性模糊控制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范畴。
[td=1,1,226]大量可观察积累的、可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体显微结构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实体概念。
[td=1,1,75]来源不同
[td=1,1,266]来源于传统中华文化‘中和位育’思想,是一种‘和谐化辩证法’。
[td=1,1,226]来源于西方冲突辩证逻辑体系,
是一种‘冲突化辩证法’。
正是上述诸多不同,形成了中医阴阳学说区别于西方矛盾对立统一的特质:让哲学、人文科学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并将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熔融一炉,在把握人体整体生命运动中,用复杂性思维从不同方面(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不同层次(藏象、脏腑、精气血津液…)、不同阶段周期(生长壮老已)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线性冲突辩证逻辑体系的逐级阴阳分析式和谐辩证逻辑体系。不仅使中医理论的概念、判断、推理具有了显著的辩证性质,而且使之变成了直接融入自然科学(医学)的具体方法。要真正贯彻中医赖以生存的三大特色(整体观、辩证论治和综合观)俱当从阴阳做起,阴阳既是中医临床的起首功夫,中西分水岭,又是中医临床通过理、法、方、药技实现疗效优势的唯一有效途径,(现代翻译:用复杂性思维解决整体系统多层次的模糊问题非此不行)。《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此“捷径”之提炼概括。倘若简单思维认为‘阴阳学说只是矛盾双方的简单填平补齐’用于临床,那么‘庸医’之称,自然与之对号入座!
三、阴阳学说直接融入自然科学意义
㈠中西医理论比较
山西贾得道(中医史学家)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中医是两头大中间小,西医是中间大两头小,正好相反。中医理论起首于大量哲学内容,西医没有,中医的生理病理相当简单,甚至是纯逻辑推理,可它的临床方法却比西医多得多‘浩如烟海’。”
(笔者注:起首大量哲学内容创造了中医整体观特色,‘浩如烟海’的临床方法坚持了中医综合观特色,简单的纯逻辑推理又为中医的辩证施治建立了模糊管理的系统控制模型。)
实际上不仅是这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两头才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特色(没有阴阳学说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和实践方法,任何自然科学都不会有这浓重的两头)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贯通,使人类大脑思维的前瞻性、远虑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中医理论本就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援物比类思辩主义的产物。如果说现代科学是试图见微知著,用微观实证来解释事物的话,中医则是见著测微,用大自然规律来推导和探究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轨迹。古人在那面对人体黑箱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不可能被打开的年代,聪明地运用了思辩主义的好处,从哲学入手,建立哲学逻辑构想系统(阴阳、五行、六经等类似于现代系统控制管理模型)用于归纳整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所得的经验和方法,用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系统控制管理模型)来代替当时不可能知道的现代生理病理。
因此阴阳实质本是依靠类比或比喻对事物(系统)加以属性归类的相对划分方法,而类比在一定条件下只是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手段,它绝不是今天的科学论证,某种程度上只是提供人们研究问题线索的一种方法学而已。至于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它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确切严格的范围概念。比如中医规定,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外为阳、内为阴,那么腹部的皮肤相对于背部的皮肤则为阴,相对于胸背部的内在器官(肺)则为阳。由此回看当今某些仍在热衷于‘寻找发现’阴是什么?阳是什么?的大科学家们的行为,岂非显得有些幼稚可笑!
㈡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的好处
正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所以打一开始就不用受时代科技发展的束缚,具有跨时代、垮系统的包容性,不用眼见为实,只需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按原来构想中的系统装填,因此更具有海纳百川之胸襟,它可以容纳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思辩主义的好处,一旦贯彻可以按原有结论概括无限事实,可以容纳后世各种辩证理论和实践。”决定了它是‘肯定之肯定’走在事实前面的真理,尤胜于西医永远跟着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展后面(眼见为实)‘否定之否定’走在事实后面的真理。
又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它一旦发现事实与之不相符合时,它可以制造系统的周边缓冲地带,构造新的缓冲理论。例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桓(脾胃派)提出‘甘温治大热’虚证发热可以用补气方法退热,与原来【内经】【伤寒】热者凉之不符,结果演变发展了一个阴火理论缓冲之;清代王清任背刑场尸体解剖证实,中医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实际看到不符,写著名【医林改错】希图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结果后世保留了他几个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方,创造了一个活血化瘀的中医络病学将之容于传统中医。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断言:“从根本上看,与其说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科学落后于中医的实践和思维。”同上理,常常中医能够包容西医,而西医不能容纳中医。
㈢《黄帝内经》由此而海纳百川
试想离开了阴阳学说,世界上哪一门自然科学能够同时海纳哲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医学、…以及老百姓浩如烟海的经验技术方法,能够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组合成一门学科?然而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做到了,一部《黄帝内经》包涵着:
老子的‘道’-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依存……辩证哲学思想;
先秦‘精气学说’-气化、精气神,人体三大子系统分层次综合控制管理;
老庄的‘无为’-自然无为、虚静恬淡,后世儒家-修身正性少欲,养身思想;
儒家‘仁、礼’-‘爱众’‘亲仁’医德;‘中庸’-毋太过不及,以平为期;‘儒家五行’-忠信义礼智、心脾肝肺肾;
孟轲、董仲舒‘天人合一’-人符天数的自然无为论、自然本源论;
荀子‘天人相分’- 自然、人类有为论;‘神’的概念-无神论“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孟子、管子、荀子‘心主神明’-“喜怒忧患伤身,……守敬莫如静,内静外敬养性。”;
墨子、施惠、公孙龙等先秦诸子‘合同异、别同异,三物法类比类取假说’-《内经》比较、类比、演绎、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应用;
韩非子‘内外因’说-“必有因加而发”《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阴阳家邹衔等‘阴阳五行糅合成系统’构成《内经》‘四时五脏阴阳’‘五运六气’理论;
杂家的某些看法观点,-《内经》兼收各家、博采众长,合于医理者留、不合者去;
兵家《孙子兵法》诸多军事思想和法则为《内经》所采用,‘用药如用兵’的治法治则是其集中体现;《灵枢·逆顺》“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暠暠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
㈣海纳百川的前瞻性、远虑性构成了优秀的中华文明
学问有万般,病况有万端,客观事物变化、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类似于现代复杂性思维),千变万化唯有不越阴阳两法,以阴阳为纲统领万病,乃《黄帝内经》“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海纳百川融汇诸多学问后,高屋建瓴、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之总结(运用复杂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此才能将各家学问圆融贯通,理论、方法、实践圆通运用,也正是这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前瞻性、远虑性的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复杂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中华文明(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上千年,才有了今天我们常常引以为骄傲的传统优秀文化。但遗憾的是,十六世纪以后此类概念和方法逐渐被实用主义的技术发展所替代,致使中国文化和科学反被西方超越而甩在他们身后(重要因素之一),久而久之,因为不被理解,今天还有更多的人误将其视为糟粕。
对此,清末民初大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当年有言:“病有千端,漫云易为窥测,苟能识得阴阳两字,而万变万化之机,亦由此而推也。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五行生克(细枝末节)上追求……开口即在这五行生克上论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历代以来,后世中医著作数十余家,皆含糊不清,并未将阴阳底蕴明明指出,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论,铺张满纸……宗旨不明,源头不澈,故知斯道之精者寡矣。至于受病,浅深各有旨归。然分类以治之,未始不当,但方愈多而旨愈乱,若不再行推醒,拈出(阴阳)旨归,将来后学无从下手。当今之际,谁非见肿治肿,见胀消胀者哉?”阴阳本是中西分水岭,今日面上之中医不幸为其言中,由于不明或不究阴阳圆通之本旨,西式思维只能一味见病治病,逐一论治,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机械套方套药,越来越多西式思维下的灵丹妙药,旨多反晦。由此疗效之打折,不究失其中医阴阳之中枢,反责中医理论无用,已成时习井市之通病。痛乎!惜乎!(见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
㈤科学发展让阴阳学说重新找到了容光再现的历史机遇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现代科学在其全盘西化的过程中,中医、中医文化依然还在顽强生存,其思辩主义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的好处,不仅今天还在继续‘救苦救难’充当着解决现代科学尚未能解决的补充,而且逐渐已成‘西方科学的灵感来源’孕育了大量现代跨系统的前卫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旧三论);20世纪由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发展带来的西方科学思潮一系列‘革命性’特征变化,如:⑴从绝对性走向相对性;⑵从一面性(单义)走向多面性(多义);⑶从实在走向模糊;⑷从因果性(决定性)走向偶然性(概率论);⑸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⑹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⑺从个体性走向系统性;⑻从定域论走向‘场’论;⑼从空间性走向时间性;……几乎无一不与受到东方阴阳学说的启示有关。现代科学走了几千年‘否定之否定’路程,今天又走上了我们老祖宗阴阳学说的轨道,用复杂性思维解决复杂事物的模糊性、系统性问题非此莫属。战胜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哲学)之间的隔阂,缩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距离,在思维整合的平台之上,运用非线性复杂思维去追求多样化统一的目标体系,让传统中医阴阳学说重新找到了容光再现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言,阴阳学说这一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滋润,还将更多地发挥其应有的巨大影响力!
未完,接下
“阴阳”超科学的‘妙处’
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
一、‘阴阳’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实践方法有机贯通
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中西分水岭),它不仅是古人用以阐述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古人探求宇宙本源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又是广泛用以阐述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描述和构建人体控制管理模型的工具(自然科学、医学);还是具体指导着疾病诊断、防治的实践方法(技术、方法学)。
从上文,中国科学院中医研究院傅景华老师对传统中医理论概念的三级分类可知:
[td=1,1,113]一级概念范畴
【明理】
[td=1,1,137]道、气(精气神)、数、序、势、象等
[td=1,1,99]基础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介入层面和方式
[td=1,1,103]因不易理解而易被抛弃
[td=1,1,113]二级概念范畴
【定法】
[td=1,1,137]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
[td=1,1,99]应用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模型分类
[td=1,1,103]因机械对应而易被曲解
[td=1,1,113]三级概念范畴
【合于术数】
[td=1,1,137]摄生、诊道、治道、方剂、本草、针灸等
[td=1,1,99]治法理论概念
[td=1,1,114]系统信息控制、具体方法和手段
[td=1,1,103]因功利主义而易被异化
【明理】“元气(精气神)、阴阳、太极’三者合而为‘道’。”《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属哲学范畴的世界观、方法论。
【定法】阴有太阴、少阴、厥阴、心阴、肝阴、脾阴、肺阴、肾阴……精血属阴,阳有太阳、少阳、阳明、心阳、肝阳、脾阳、肺阳、肾阳……气属阳之生理;又有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阴阳亡失……之病理;皆有具体实象所指,属具体医学范畴的自然科学内容。
【合于术数】凡分析四诊资料、概括征候、指导养身(摄生)、确定治疗原则、分析归纳药物性能、确定针灸方案等俱当‘法于阴阳’才能合于术数。属具体技术方法手段。
因此阴阳实质上是哲学、自然科学、具体方法学的高度统一、有机贯通。故明《景岳全书》言:“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理有阴阳、证有阴阳,药有阴阳……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玄,思过半矣。”
二、阴阳学说与矛盾对立统一关系区别
单纯的阴阳对立不能构成事物的系统,只有阴阳的统一才能形成特定的事物或系统。
哲学界有人把中医阴阳学说与现代哲学中的对立统一矛盾关系作了一个比较(见下表)∶
[td=1,1,75]
[td=1,1,266]阴阳学说
[td=1,1,226]矛盾对立统一关系
[td=1,1,75]基本内容相同:
[td=1,1,266]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
消长转化、自和平衡。
[td=1,1,226]同左,都是研究对立统一关系。
[td=1,1,75]范畴不同
[td=1,1,266]⑴必须符合阴阳属性特殊质的规定;
⑵与气结合带有一定实体范畴痕迹。
[td=1,1,226]⑴适应一切领域(宇宙最普遍规律)
⑵纯粹是关系范畴。
[td=1,1,75]作用不同
[td=1,1,266]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
中医理论有机组成部分-生理病理方法学
阴阳与脏腑、六气、经络统一、分三阴三阳六个层次,建立了三阴三阳开、关、枢理论及六经辩证体系。
[td=1,1,226]并不能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
[td=1,1,75]观点不同
[td=1,1,266]重视强调‘以和为贵’调和、中和、和谐;
‘和’是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本法则;围绕着‘道’‘天人合一’认识展开。
[td=1,1,226]重视强调‘对立’认为矛盾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矛盾内部斗争是推动事物前进的动力。
[td=1,1,75]统一不同
[td=1,1,266]蕴含着互补的统一、差异的统一。
[td=1,1,226]对立基础上的统一。
[td=1,1,75]平衡不同
[td=1,1,266]阴平阳秘并非消极平衡,而是阴阳消长运动在一定时空、一定限度内的有序、协调和稳定。
(稳态-远离平衡的耗散结构)
[td=1,1,226]力量对比消极抗衡的对偶协调平衡。
(平衡态-稳定平衡的死结构)
[td=1,1,75]属性不同
[td=1,1,266]‘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观物取象、重道而轻器’不重客观实在,而是意象思维(思辩性模糊控制模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对范畴。
[td=1,1,226]大量可观察积累的、可定性定量分析的有机体显微结构材料基础上形成的实体概念。
[td=1,1,75]来源不同
[td=1,1,266]来源于传统中华文化‘中和位育’思想,是一种‘和谐化辩证法’。
[td=1,1,226]来源于西方冲突辩证逻辑体系,
是一种‘冲突化辩证法’。
正是上述诸多不同,形成了中医阴阳学说区别于西方矛盾对立统一的特质:让哲学、人文科学直接介入具体自然科学,并将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熔融一炉,在把握人体整体生命运动中,用复杂性思维从不同方面(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养生…)、不同层次(藏象、脏腑、精气血津液…)、不同阶段周期(生长壮老已)描述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线性冲突辩证逻辑体系的逐级阴阳分析式和谐辩证逻辑体系。不仅使中医理论的概念、判断、推理具有了显著的辩证性质,而且使之变成了直接融入自然科学(医学)的具体方法。要真正贯彻中医赖以生存的三大特色(整体观、辩证论治和综合观)俱当从阴阳做起,阴阳既是中医临床的起首功夫,中西分水岭,又是中医临床通过理、法、方、药技实现疗效优势的唯一有效途径,(现代翻译:用复杂性思维解决整体系统多层次的模糊问题非此不行)。《黄帝内经》“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就是此“捷径”之提炼概括。倘若简单思维认为‘阴阳学说只是矛盾双方的简单填平补齐’用于临床,那么‘庸医’之称,自然与之对号入座!
三、阴阳学说直接融入自然科学意义
㈠中西医理论比较
山西贾得道(中医史学家)将中西医理论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中医是两头大中间小,西医是中间大两头小,正好相反。中医理论起首于大量哲学内容,西医没有,中医的生理病理相当简单,甚至是纯逻辑推理,可它的临床方法却比西医多得多‘浩如烟海’。”
(笔者注:起首大量哲学内容创造了中医整体观特色,‘浩如烟海’的临床方法坚持了中医综合观特色,简单的纯逻辑推理又为中医的辩证施治建立了模糊管理的系统控制模型。)
实际上不仅是这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两头才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特色(没有阴阳学说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和实践方法,任何自然科学都不会有这浓重的两头)而且更重要的是由于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贯通,使人类大脑思维的前瞻性、远虑性得到了充分的施展。中医理论本就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易传·系辞》援物比类思辩主义的产物。如果说现代科学是试图见微知著,用微观实证来解释事物的话,中医则是见著测微,用大自然规律来推导和探究人生变化发展的规律和轨迹。古人在那面对人体黑箱缺乏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不可能被打开的年代,聪明地运用了思辩主义的好处,从哲学入手,建立哲学逻辑构想系统(阴阳、五行、六经等类似于现代系统控制管理模型)用于归纳整理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与大自然和疾病作斗争所得的经验和方法,用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系统控制管理模型)来代替当时不可能知道的现代生理病理。
因此阴阳实质本是依靠类比或比喻对事物(系统)加以属性归类的相对划分方法,而类比在一定条件下只是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界的手段,它绝不是今天的科学论证,某种程度上只是提供人们研究问题线索的一种方法学而已。至于究竟什么是阴,什么是阳,它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确切严格的范围概念。比如中医规定,背为阳、腹为阴,腑为阳、脏为阴,外为阳、内为阴,那么腹部的皮肤相对于背部的皮肤则为阴,相对于胸背部的内在器官(肺)则为阳。由此回看当今某些仍在热衷于‘寻找发现’阴是什么?阳是什么?的大科学家们的行为,岂非显得有些幼稚可笑!
㈡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的好处
正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所以打一开始就不用受时代科技发展的束缚,具有跨时代、垮系统的包容性,不用眼见为实,只需将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按原来构想中的系统装填,因此更具有海纳百川之胸襟,它可以容纳下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思辩主义的好处,一旦贯彻可以按原有结论概括无限事实,可以容纳后世各种辩证理论和实践。”决定了它是‘肯定之肯定’走在事实前面的真理,尤胜于西医永远跟着科学技术的发现和发展后面(眼见为实)‘否定之否定’走在事实后面的真理。
又因为是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它一旦发现事实与之不相符合时,它可以制造系统的周边缓冲地带,构造新的缓冲理论。例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桓(脾胃派)提出‘甘温治大热’虚证发热可以用补气方法退热,与原来【内经】【伤寒】热者凉之不符,结果演变发展了一个阴火理论缓冲之;清代王清任背刑场尸体解剖证实,中医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实际看到不符,写著名【医林改错】希图纠正传统中医理论,结果后世保留了他几个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方,创造了一个活血化瘀的中医络病学将之容于传统中医。故科学泰斗钱学森断言:“从根本上看,与其说中医落后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不如说是现代科学落后于中医的实践和思维。”同上理,常常中医能够包容西医,而西医不能容纳中医。
㈢《黄帝内经》由此而海纳百川
试想离开了阴阳学说,世界上哪一门自然科学能够同时海纳哲学、逻辑学、政治经济学、军事学、医学、…以及老百姓浩如烟海的经验技术方法,能够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有机组合成一门学科?然而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做到了,一部《黄帝内经》包涵着:
老子的‘道’-阴阳对立统一、相互转化依存……辩证哲学思想;
先秦‘精气学说’-气化、精气神,人体三大子系统分层次综合控制管理;
老庄的‘无为’-自然无为、虚静恬淡,后世儒家-修身正性少欲,养身思想;
儒家‘仁、礼’-‘爱众’‘亲仁’医德;‘中庸’-毋太过不及,以平为期;‘儒家五行’-忠信义礼智、心脾肝肺肾;
孟轲、董仲舒‘天人合一’-人符天数的自然无为论、自然本源论;
荀子‘天人相分’- 自然、人类有为论;‘神’的概念-无神论“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孟子、管子、荀子‘心主神明’-“喜怒忧患伤身,……守敬莫如静,内静外敬养性。”;
墨子、施惠、公孙龙等先秦诸子‘合同异、别同异,三物法类比类取假说’-《内经》比较、类比、演绎、分析、综合逻辑思维应用;
韩非子‘内外因’说-“必有因加而发”《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阴阳家邹衔等‘阴阳五行糅合成系统’构成《内经》‘四时五脏阴阳’‘五运六气’理论;
杂家的某些看法观点,-《内经》兼收各家、博采众长,合于医理者留、不合者去;
兵家《孙子兵法》诸多军事思想和法则为《内经》所采用,‘用药如用兵’的治法治则是其集中体现;《灵枢·逆顺》“兵法曰:无迎逢逢之气,无击堂堂之阵。刺法曰:无刺暠暠之热,无刺漉漉之汗,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
㈣海纳百川的前瞻性、远虑性构成了优秀的中华文明
学问有万般,病况有万端,客观事物变化、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类似于现代复杂性思维),千变万化唯有不越阴阳两法,以阴阳为纲统领万病,乃《黄帝内经》“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海纳百川融汇诸多学问后,高屋建瓴、执简驭繁、提纲挈领之总结(运用复杂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就此才能将各家学问圆融贯通,理论、方法、实践圆通运用,也正是这能够海纳百川、具有前瞻性、远虑性的哲学逻辑构想系统(复杂性思维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中华文明(科学技术)曾经领先于世界各国上千年,才有了今天我们常常引以为骄傲的传统优秀文化。但遗憾的是,十六世纪以后此类概念和方法逐渐被实用主义的技术发展所替代,致使中国文化和科学反被西方超越而甩在他们身后(重要因素之一),久而久之,因为不被理解,今天还有更多的人误将其视为糟粕。
对此,清末民初大医家郑钦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当年有言:“病有千端,漫云易为窥测,苟能识得阴阳两字,而万变万化之机,亦由此而推也。仲景立法,只在这先天元阴元阳上探取盛衰,不专在后天五行生克(细枝末节)上追求……开口即在这五行生克上论盛衰,是知其末而未知其本也。历代以来,后世中医著作数十余家,皆含糊不清,并未将阴阳底蕴明明指出,一味在后天五行生克上论,铺张满纸……宗旨不明,源头不澈,故知斯道之精者寡矣。至于受病,浅深各有旨归。然分类以治之,未始不当,但方愈多而旨愈乱,若不再行推醒,拈出(阴阳)旨归,将来后学无从下手。当今之际,谁非见肿治肿,见胀消胀者哉?”阴阳本是中西分水岭,今日面上之中医不幸为其言中,由于不明或不究阴阳圆通之本旨,西式思维只能一味见病治病,逐一论治,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或机械套方套药,越来越多西式思维下的灵丹妙药,旨多反晦。由此疗效之打折,不究失其中医阴阳之中枢,反责中医理论无用,已成时习井市之通病。痛乎!惜乎!(见张存悌《中医火神派探讨》)
㈤科学发展让阴阳学说重新找到了容光再现的历史机遇
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现代科学在其全盘西化的过程中,中医、中医文化依然还在顽强生存,其思辩主义哲学逻辑构想系统的好处,不仅今天还在继续‘救苦救难’充当着解决现代科学尚未能解决的补充,而且逐渐已成‘西方科学的灵感来源’孕育了大量现代跨系统的前卫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新旧三论);20世纪由物理学和数理逻辑发展带来的西方科学思潮一系列‘革命性’特征变化,如:⑴从绝对性走向相对性;⑵从一面性(单义)走向多面性(多义);⑶从实在走向模糊;⑷从因果性(决定性)走向偶然性(概率论);⑸从确定性走向不确定性;⑹从可逆性走向不可逆性;⑺从个体性走向系统性;⑻从定域论走向‘场’论;⑼从空间性走向时间性;……几乎无一不与受到东方阴阳学说的启示有关。现代科学走了几千年‘否定之否定’路程,今天又走上了我们老祖宗阴阳学说的轨道,用复杂性思维解决复杂事物的模糊性、系统性问题非此莫属。战胜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哲学)之间的隔阂,缩小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的距离,在思维整合的平台之上,运用非线性复杂思维去追求多样化统一的目标体系,让传统中医阴阳学说重新找到了容光再现的历史机遇,可以预言,阴阳学说这一贯通哲学、自然科学、实践方法的超科学润滑剂对于现代科学发展的滋润,还将更多地发挥其应有的巨大影响力!
未完,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