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吴鞠通医案》中燥

孙洪彪

闻名全坛
核心会员
注册
2009/04/10
帖子
11227
获得点赞
82
声望
38
年龄
54
一、
吴,五十七岁,乙酉四月十九日
感受燥金之象,腹痛,泄泻,呕吐。现下泄泻虽止,而呕不能食,腹痛仍然,舌苔白滑,肉色刮白,宜急温之,兼与行太阴之湿。
川椒炭(三钱)茯苓(五钱)陈皮(三钱)高良姜(二钱)苡仁(五钱)公丁香(一钱)吴萸(二钱)益智仁(二钱)半夏(五钱)二帖。
二十二日,背仍痛,原方加∶高良姜(一钱)吴萸(一钱)桂枝(五钱)再服四帖。
二十七日,已效,阴气未退,再服三帖,分四日服完。
五月初三日,痛减,呕与泄泻俱止,减川椒、萸、姜之半,再服六帖。
十三日阴未化,阳自不复,且心下坚大如盘,脉如故,前方再服。
 
姚,四十八岁,乙酉四月二十一日
燥金感后,所伤者阳气,何得以大剂熟地补阴。久久补之,阳气困顿,无怪乎不能食而呕矣。六脉弦紧,岂不知脉双弦者寒乎。
川椒炭(三钱)陈皮(三钱)半夏(五钱)干姜(二钱)茯苓(五钱)公丁香(八分)生姜(三钱)苡仁(五钱)
初二日,加桂枝(三钱)干姜(一钱)减川椒之半。
十一日,呕痛皆止,饮食已加,惟肢软无力,阳气太虚,加甘草合前辛药,为辛甘补阳方法。
二十一日,复感燥气,呕而欲泻,于前方内去甘药加分量自愈。六脉弦细如丝,阳微之极。
川椒炭(三钱)陈皮(三钱)吴萸(三钱)干姜(三钱)茯苓(五钱)半夏(五钱)桂枝(五钱)公丁香(钱半)生姜(五钱)
二十七日,诸症皆效,脉稍有神,于原方内去吴萸、丁香之刚燥,加苡仁之平淡,阳明从中治也。
 
三、
李,四十六岁,乙酉四月十六日
胃痛胁痛,或呕酸水,多年不愈,现下六脉弦紧,皆起初感燥金之气,金来克木,木受病,未有不克土者。土受病之由来,则自金克木始也,此等由外感而延及内伤者,自唐以后无闻焉。议变胃而受胃变法,即用火以克金也。又久病在络法∶公丁香(一钱)茯苓(五钱)枳实(四钱)川椒炭(三钱)苡仁(五钱)生姜(五钱)半夏(五钱)陈皮(三钱)四帖。
二十三日复诊仍用原方四帖。
五月初二日现下胃痛胁痛吐酸之证不发,其六脉弦紧不变,是胸中绝少太和之气,议转方用温平,刚燥不可以久任也。
桂枝(四钱)茯苓(五钱)生姜(三钱)陈皮(三钱)大枣(二枚)炙甘草(二钱)半夏(五钱)干姜(二钱)苡仁(五钱)白芍(四钱)服之如无弊,可多服。
十一日诊脉已回阳,去干姜,减桂枝之半。
二十四日复诊脉仍紧,原方加∶益智仁(二钱)服三帖愈。
 

余,五十二岁,五月初二日
胃痛胁痛,脉双弦,午后更甚者,阳邪自旺于阴分也。
川椒炭(三钱)陈皮(三钱)公丁香(钱半)降香末(三钱)香附(三钱)楂炭(二钱)吴萸(二钱)青皮(二钱)青橘叶(三钱)半夏(五钱)苡仁(五钱)接服霹雳散。
十七日复诊病稍减,脉仍紧,去∶楂炭、橘叶及川椒炭(一钱)加枳实(三钱)
二十四日脉之紧者稍和,腹痛已止,惟头晕不寐,且与和胃令寐,再商后法。
半夏(一两)苡仁(一两)茯苓(五钱)枳实(三钱)煮三杯,分三次服,以得寐为度。如服二帖后仍不寐,可加半夏至二两,再服一帖。
 
五、
谭,四十七岁,五月初二日
感受金凉,胸痹头痛,脉弦细而紧。
薤白(三钱)川椒炭(三钱)浓朴(二钱)桂枝(三钱)陈皮(三钱)高良姜(二钱)半夏(三钱)苡仁(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二个)二帖。
十八日燥气虽化,六脉俱弦,舌苔白滑,用阳明从中治法,与苦辛淡法,最忌酸甘。
半夏(四钱)苡仁(五钱)香附(三钱)茯苓(四钱)干姜(钱半)益智仁(二钱)陈皮(三钱)蔻仁(钱半)川椒炭(二钱)
二十一日脉仍弦紧,热药难退,咳嗽减,效不更方。右胁微痛。加∶香附(三钱)
二十三日右胁微痛,脉弦紧如故,加∶苏子霜(三钱)降香末(三钱)旋复花(三钱)
二十六日胁痛咳嗽皆止,痰尚多,脉弦未和,于前方内去香附苏子霜降香旋复花加∶桂枝(四钱)干姜(二钱半)以充其阳气,行痰饮,和弦脉。
 
六、
赵,三十八岁,七月二十四日
感受燥金之气,腹痛甚,大呕不止,中有蓄水,误食水果。
公丁香(三钱)半夏(一两)茯苓皮(五钱)生姜(一两)川椒炭(六钱)乌梅肉(三钱)吴萸(四钱)陈皮(五钱)高良姜(四钱)枳实(三钱)水五碗,煎二碗,渣再煎一碗。另以生姜一两,煎汤一碗。候药稍凉,先服姜汤一口,接服汤药一口,少停半刻,俟不吐再服第二口。如上法,以呕止痛定为度。
二十五日燥气腹痛虽止,当脐仍坚,按之微痛,舌苔微黄而滑,周身筋骨痛,脉缓,阳明之上中见太阳,当与阳明从中治例。
桂枝(六钱)川椒炭(二钱)生姜(三钱)白芍(三钱,炒)公丁香(一钱)防己(三钱)苡仁(五钱)茯苓(六钱)半夏(五钱)煮三杯,分三次服,服此身痛止。
二十六日脉小于前,身痛已止,六脉未和,舌黄滑苔。
半夏(五钱)生姜(三钱)蔻仁(钱半)茯苓(五钱)陈皮(三钱)浓朴(钱半)苡仁(五钱)大腹皮(三钱)川椒(钱半)
二十八日腹胀如故不寐,加∶半夏(一两)初一日太阳痹。
桂枝(六钱)茯苓皮(五钱)茅术炭(三钱)防己(四钱)通草(一钱)片姜黄(三钱)杏仁(五钱)苡仁(五钱)滑石(六钱)蚕砂(三钱)初六日腹胀停饮,前方内去术之守,加苦辛之通,又去滑石。
大腹皮(三钱)浓朴(三钱)枳实(三钱)陈皮(三钱)
初十日六脉俱弦,胃口不开,腹胀肢倦,宜通六腑,即劳者温之之法也。
桂枝(六钱)大腹皮(三钱)川椒炭(三钱)陈皮(五钱)益智仁(三钱)半夏(五钱)枳实(二钱)茯苓(五钱)浓朴(二钱)服五帖而愈。
 
七、
张女,十五岁
燥金之气,直中入里,六脉全无,僵卧如死,四肢逆冷,已过肘膝,痛转筋,与通脉四逆汤加川椒、吴萸、丁香一大剂。厥回脉出,一昼夜,次日以食粥太早,复中如前,脉复厥,体又死去矣。仍用前方,重加温药一剂,厥回其半。又二帖而无活,后以补阳收功。
 
八、
顾,五十岁
直中燥气,呕少泻多,四肢厥逆,无脉,目开,无语,睛不转,与通脉四逆汤。加∶人参川椒吴萸丁香一帖而效,三帖脉渐复,重与补阳而愈。
 
九、
杨室女,五十岁
胁痛,心烦懊,拘急肢冷,脉弦细而紧。欲坐不得坐,欲立不得立,欲卧不得卧,随坐即欲立,刚立又欲坐,坐又不安。一刻较一刻脉渐小,立刻要脱。与霹雳散不住灌之,计二时,服散约计四两而稍定,后与两和脾胃而全安。
 
十、
郑,二十六岁
先是三月初九日,得太阳中风,与桂枝汤已愈。十二日晚已卧,下体有微汗,因厨房不戒于火,只穿小汗褂一件,未着袜,出外救火,火熄复卧,觉身微热恶寒,腹中胀痛,脉弦数,与桂枝柴胡各半汤,汗出稍轻,究不能解。以后外虽化热,面赤汗多如温病状,以当脐之痛未休,舌白不燥,断不敢用辛凉,而辛温之药,或进或退,十日不解。至二十四日反重用温热,佐以黄连三钱,次日表证里证,一齐俱解如失。后与调理脾胃两阳而安。
 
十一、
多,十六岁
燥淫表里俱病,面赤身热,舌黄燥渴,六脉洪数而紧,大便闭,小便短,通体全似火证,只有当脐痛拒按。此为阳中之阴,乃为真阴,与苦热芳香,一剂而热退,减轻分量,三帖而病全失矣。
 
温病大师,善用温热。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