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seaman787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04 帖子 20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0/01/11 #1 一病人,阳事不用,晨勃衰退,服用下方三剂后生机恢复,无不良反应,后自己减去方中阿胶当归芍药又服四剂,略感反胃,自觉左下腹气胀异常,手按有痛感.想请教各位师兄,为什么去掉方中三味药后会出现气积(气鼓?)这种病属于气鼓还是气积?两者治疗用药有无不同之处.谢谢大家! 附方: 茯苓9克 泽泻9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当归9克 阿胶9克 阳起石12克 淫羊藿15克 枸杞12克 砂仁6克 锁阳15克 补骨脂9克 炙米壳5克 原方出自麻瑞亭验集
一病人,阳事不用,晨勃衰退,服用下方三剂后生机恢复,无不良反应,后自己减去方中阿胶当归芍药又服四剂,略感反胃,自觉左下腹气胀异常,手按有痛感.想请教各位师兄,为什么去掉方中三味药后会出现气积(气鼓?)这种病属于气鼓还是气积?两者治疗用药有无不同之处.谢谢大家! 附方: 茯苓9克 泽泻9克 桂枝9克 芍药9克 当归9克 阿胶9克 阳起石12克 淫羊藿15克 枸杞12克 砂仁6克 锁阳15克 补骨脂9克 炙米壳5克 原方出自麻瑞亭验集
李海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14 帖子 950 获得点赞 11 声望 38 年龄 44 2010/01/11 #2 seaman787 --- 海娃????!名字不错哦 此处,阿胶,当归,芍药均为补阴补血之品。 “阴中含阳,阳虽升而不至上飞,阳中抱阴阴虽沉而不至下沦” 此方本阴阳同补,亦有茯苓泽泻胜阿胶,当归滋腻之湿。身体若仅仅阳虚而阴不虚的话,去掉三味补阴药可能无甚影响,但是,如果身体阴阳俱虚的话,补阳过峻而阴难约束,则气不受收敛而出现腹胀等情形。 叶天士提出的“通补法”,其补血入气药,是很有价值的。 此法反过来用之,补阳之时适量入些补血补阴之药,也是很有可行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黄师学说,重阳轻阴,虽理至明,然意至奥。切不可片面!
seaman787 --- 海娃????!名字不错哦 此处,阿胶,当归,芍药均为补阴补血之品。 “阴中含阳,阳虽升而不至上飞,阳中抱阴阴虽沉而不至下沦” 此方本阴阳同补,亦有茯苓泽泻胜阿胶,当归滋腻之湿。身体若仅仅阳虚而阴不虚的话,去掉三味补阴药可能无甚影响,但是,如果身体阴阳俱虚的话,补阳过峻而阴难约束,则气不受收敛而出现腹胀等情形。 叶天士提出的“通补法”,其补血入气药,是很有价值的。 此法反过来用之,补阳之时适量入些补血补阴之药,也是很有可行性也是很有必要的。 黄师学说,重阳轻阴,虽理至明,然意至奥。切不可片面!
S seaman787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04 帖子 20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0/01/11 #3 回复 2# Hi泉 谢谢HI泉师兄的回复. 初学中医,不解之处很多,有烦师兄指点了. “阴中含阳,阳虽升而不至上飞,阳中抱阴阴虽沉而不至下沦”此说很是.对于病人为何气滞,既然气滞又该服用何药调理想了很久仍然得不到答案. 根据症状,气积在左下小腹.应该是黄师所论"气积"的范围.其方用:达郁汤".而达郁汤方由桂枝,鳖甲,甘草,茯苓,干姜,砂仁所组成.其方中多是温运扶阳 之药.而病人的腹胀也恰恰是因为补阳太竣而引起.如是这样,病人还适宜服用此方吗?这点我百思不得其解 另黄师在四圣心源中论及气滞(肺胃不降)论及气积(肝脾不升)于卷五又论及气鼓,我读了多遍但仍不能把握气鼓与气积,气滞的区别何在?还请HI泉师兄 或其他研读过黄师著作的师兄不吝指点. 谢谢!!!
回复 2# Hi泉 谢谢HI泉师兄的回复. 初学中医,不解之处很多,有烦师兄指点了. “阴中含阳,阳虽升而不至上飞,阳中抱阴阴虽沉而不至下沦”此说很是.对于病人为何气滞,既然气滞又该服用何药调理想了很久仍然得不到答案. 根据症状,气积在左下小腹.应该是黄师所论"气积"的范围.其方用:达郁汤".而达郁汤方由桂枝,鳖甲,甘草,茯苓,干姜,砂仁所组成.其方中多是温运扶阳 之药.而病人的腹胀也恰恰是因为补阳太竣而引起.如是这样,病人还适宜服用此方吗?这点我百思不得其解 另黄师在四圣心源中论及气滞(肺胃不降)论及气积(肝脾不升)于卷五又论及气鼓,我读了多遍但仍不能把握气鼓与气积,气滞的区别何在?还请HI泉师兄 或其他研读过黄师著作的师兄不吝指点. 谢谢!!!
李海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14 帖子 950 获得点赞 11 声望 38 年龄 44 2010/01/11 #4 气鼓,气积,气滞 三者相同点就是,气机不利,运行不通畅。 顺序变变,和黄师原著顺序一致来理解。(此理解只能局限于《四圣心源》) 气滞:气之当降不降,当升不升,上逆下陷者 则曰气滞 气积:气之聚而不散者 则曰气积 气鼓:因气聚鼓而胀满者 则曰气鼓 从这个顺序可以看出:气滞程度上是轻于气积的。气积证的最重要特征是,“聚而不散”已形成有形之体 气鼓被归为《杂病解》篇,也就是说,气鼓为病,而非证,是一种病名了,为症,不为证。 同时,从气鼓的论述上看,气鼓病的产生,和气滞,气积紧密相关的,气鼓病是可以表现出气滞于气积证的。 不知道我的解答您是否赞同,,,
气鼓,气积,气滞 三者相同点就是,气机不利,运行不通畅。 顺序变变,和黄师原著顺序一致来理解。(此理解只能局限于《四圣心源》) 气滞:气之当降不降,当升不升,上逆下陷者 则曰气滞 气积:气之聚而不散者 则曰气积 气鼓:因气聚鼓而胀满者 则曰气鼓 从这个顺序可以看出:气滞程度上是轻于气积的。气积证的最重要特征是,“聚而不散”已形成有形之体 气鼓被归为《杂病解》篇,也就是说,气鼓为病,而非证,是一种病名了,为症,不为证。 同时,从气鼓的论述上看,气鼓病的产生,和气滞,气积紧密相关的,气鼓病是可以表现出气滞于气积证的。 不知道我的解答您是否赞同,,,
S seaman787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04 帖子 20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0/01/11 #5 回复 4# Hi泉 气鼓被归为《杂病解》篇,也就是说,气鼓为病,而非证,是一种病名了,为症,不为证。此论极为有理! 可见师兄看书极为细致,谢谢师兄解了此惑.<四圣心源>卷四,题为劳伤解下分神惊精遗气滞气积等等是为了明晰各证根源,而卷五,题为杂病解.是结合百病再述其中病机.即如卷五篇首语中所言,"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做杂病解." 所以气鼓症既有气滞证的肺胃之逆,又有气积证的肝脾之陷,肺胃之逆故用芍药.肝脾之陷故用桂枝.至于师兄说气滞轻微而气积略重,有待商榷.暂想到此处还望师兄多多探讨.
回复 4# Hi泉 气鼓被归为《杂病解》篇,也就是说,气鼓为病,而非证,是一种病名了,为症,不为证。此论极为有理! 可见师兄看书极为细致,谢谢师兄解了此惑.<四圣心源>卷四,题为劳伤解下分神惊精遗气滞气积等等是为了明晰各证根源,而卷五,题为杂病解.是结合百病再述其中病机.即如卷五篇首语中所言,"病不过内外感伤,而杂病之传变,百出不穷.感伤者百病之纲,百病者,感伤之目.做杂病解." 所以气鼓症既有气滞证的肺胃之逆,又有气积证的肝脾之陷,肺胃之逆故用芍药.肝脾之陷故用桂枝.至于师兄说气滞轻微而气积略重,有待商榷.暂想到此处还望师兄多多探讨.
李海泉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7/14 帖子 950 获得点赞 11 声望 38 年龄 44 2010/01/11 #6 至于师兄说气滞轻微而气积略重,有待商榷.暂想到此处还望师兄多多探讨. -- 只是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黄师并未明言,但请不必较真。一本内经有千万种读法。一两千年下来成就了无数医派。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求同存异。上面的观点兄既不赞同,我保留我的个人观点就是了。 另外,欢迎新朋友加入论坛,希望以后多多发言,大家相互学习!!
至于师兄说气滞轻微而气积略重,有待商榷.暂想到此处还望师兄多多探讨. -- 只是我个人是这样理解的,黄师并未明言,但请不必较真。一本内经有千万种读法。一两千年下来成就了无数医派。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求同存异。上面的观点兄既不赞同,我保留我的个人观点就是了。 另外,欢迎新朋友加入论坛,希望以后多多发言,大家相互学习!!
S seaman787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04 帖子 20 获得点赞 0 声望 1 2010/01/12 #7 回复 6# Hi泉 谢谢HI泉斑竹对后学的鼓励和支持!!!也祝愿我们的论坛越办越红火,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
S shirly8800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2/03 帖子 50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10/02/04 #9 回复 1# seaman787 麻瑞亭的方子化裁太过有时失了黄师真意。一张下气汤混了几十年,还要分出建中,调中,理中来。以为很明白,其实过于迂腐了,为不能博众家哪。我的评价可能过于偏颇大家见谅。
白头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8808 获得点赞 68 声望 10 年龄 54 2010/02/04 #10 新买了一本《四圣心源》 正在看,对于以前读《伤寒》、《脾胃论》、《圆运动》中的疑惑,很多在这里找到了答案,确实不错
溪 溪流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1/31 帖子 28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年龄 124 2010/02/09 #11 阳气生发而畅达,不宜过早敛之,再加阴药滋腻,阳气容易滞而不行,故生胀满,在左者,左为阳升之所也。 锁阳,米壳,阿胶,病之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