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7/13
- 帖子
- 3150
- 获得点赞
- 22
- 声望
- 38
此案虽摘自名家医案但对此案的诊断及治疗用药疑点颇多
1、五个月前发病当时的舌、脉如何,屡治不愈,用过什么药,服了多少副也不清楚。为什么以后转为消食善饥更不得而知。
2、医者用白虎汤加味治疗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舍舌脉,难道患者的舌脉体征都是假的吗?这些舌脉、体征说明了什么?医者的辩证依据究竟是什么?是用的什么辩证方法?
3、患者昼夜索食六七次,量多大?渴否?喜热、喜凉。饮多饮少?二便如何?。。漏洞如此之多的病案出自名家之手,可信否?
根据患者的舌脉体征及发病的经过和治疗谈谈我对本案的一点粗浅见识,望各位老师给予点评。
患者前期患头晕发热,我猜想应是补中益气汤证,但前医未识此证,见有头晕就用平肝潜阳,见有发热就用苦寒清热。因药证不符所以屡治不愈。长期的苦寒清热使原本就虚寒的中焦更加虚寒,甚至出现了中气下陷,虚阳浮越的情况。所谓的“消食善饥”我认为是胃阴大衰的表现。这种“消食善饥”其实就是那种时时想吃但又吃不多。并非是那种真正的胃热所出现的消食善饥。因此白虎汤并非其适应证。刻下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脉细充分反映了患者气血阴阳皆虚,苔白微腻,脉细濡是有湿的表现。因患者机体虚极,治疗此等疾病要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调理中焦脾胃入手。并非一剂就能治愈。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愚见,望各位老师指教。
1、五个月前发病当时的舌、脉如何,屡治不愈,用过什么药,服了多少副也不清楚。为什么以后转为消食善饥更不得而知。
2、医者用白虎汤加味治疗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舍舌脉,难道患者的舌脉体征都是假的吗?这些舌脉、体征说明了什么?医者的辩证依据究竟是什么?是用的什么辩证方法?
3、患者昼夜索食六七次,量多大?渴否?喜热、喜凉。饮多饮少?二便如何?。。漏洞如此之多的病案出自名家之手,可信否?
根据患者的舌脉体征及发病的经过和治疗谈谈我对本案的一点粗浅见识,望各位老师给予点评。
患者前期患头晕发热,我猜想应是补中益气汤证,但前医未识此证,见有头晕就用平肝潜阳,见有发热就用苦寒清热。因药证不符所以屡治不愈。长期的苦寒清热使原本就虚寒的中焦更加虚寒,甚至出现了中气下陷,虚阳浮越的情况。所谓的“消食善饥”我认为是胃阴大衰的表现。这种“消食善饥”其实就是那种时时想吃但又吃不多。并非是那种真正的胃热所出现的消食善饥。因此白虎汤并非其适应证。刻下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脉细充分反映了患者气血阴阳皆虚,苔白微腻,脉细濡是有湿的表现。因患者机体虚极,治疗此等疾病要从小剂量开始慢慢调理中焦脾胃入手。并非一剂就能治愈。以上是自己的一点愚见,望各位老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