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ymann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5/26 帖子 2244 获得点赞 188 声望 63 2009/04/28 #1 某男,62岁。五个月前发病,始觉头昏发热,屡治不愈。以后转为 消食善饥,昼夜索食达六七次。 诊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微腻,脉细濡微数。患者无 糖尿病史。 欢迎各位就此案进行讨论,并处方药。 看看是否是一病百方?
某男,62岁。五个月前发病,始觉头昏发热,屡治不愈。以后转为 消食善饥,昼夜索食达六七次。 诊见: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苔白微腻,脉细濡微数。患者无 糖尿病史。 欢迎各位就此案进行讨论,并处方药。 看看是否是一病百方?
柴桂方应 声名远扬 贵宾 注册 2008/10/20 帖子 1266 获得点赞 203 声望 63 年龄 51 2009/04/29 #5 看像是 肝肾阴虚,肝疏太过,脾运增强,而成消谷善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淡。 舌苔白腻者,兼有湿邪 可以考虑应用六味地黄丸加味
李建初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19 帖子 1407 获得点赞 144 声望 63 年龄 49 2009/04/29 #6 真乃“细微”否? 很久没温习脉学了。抄一段:浮而柔细知为濡,沉细而柔做弱持,微则浮微如欲绝,细来沉细近于微。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2009/04/29 #7 若无大小便异常等其他症状,我用黄芪建中汤治疗: 黄芪60 党参30 桂枝15 白芍15 大枣40 炙甘草10 茯苓15 葛根30 柴胡10
李建初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19 帖子 1407 获得点赞 144 声望 63 年龄 49 2009/04/29 #9 4# 悬壶先生 大学的时候听老师讲解“除中”---大病初欲或久病刚欲 复因饮食不慎而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不知悬壶兄此说何解?
金国荣老中医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3/22 帖子 766 获得点赞 6 声望 0 2009/04/30 #10 此案消谷善饥,昼夜达六七次,却面萎黄,形痩,饮食不营肌肉,应为胃强脾弱.发热头昏日久,留下伏笔做文章,屡治不愈,現舌淡苔白微腻,脉细濡微数,微腻微濡数,分明是湿温作祟,温稍重于湿,湿温为患,病最缠绵,故时久不愈,其发热必为低热,热度不高,,其头昏为昏沉为困倦,皆湿温之邪的明显特征,帖主在考我们学生也.一个腻,一个濡数,暗藏辨证玄机.本案未述大小便或它症,視其病势出入,于是,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方在我手,任我驰骋也.
此案消谷善饥,昼夜达六七次,却面萎黄,形痩,饮食不营肌肉,应为胃强脾弱.发热头昏日久,留下伏笔做文章,屡治不愈,現舌淡苔白微腻,脉细濡微数,微腻微濡数,分明是湿温作祟,温稍重于湿,湿温为患,病最缠绵,故时久不愈,其发热必为低热,热度不高,,其头昏为昏沉为困倦,皆湿温之邪的明显特征,帖主在考我们学生也.一个腻,一个濡数,暗藏辨证玄机.本案未述大小便或它症,視其病势出入,于是,藿朴夏苓汤,三仁汤,甘露消毒丹,方在我手,任我驰骋也.
悬壶先生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8 帖子 2263 获得点赞 46 声望 48 2009/04/30 #13 金老分析的有道理,胃强脾弱是基本病机,或者理解为脾虚性的亢进亦可.夹湿热也是有的,金老分析丝丝入扣,学习了.
李建初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19 帖子 1407 获得点赞 144 声望 63 年龄 49 2009/04/30 #14 12# 悬壶先生 因久不行内科,荒废了很多知识。今查:“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谢谢悬壶兄指点!
12# 悬壶先生 因久不行内科,荒废了很多知识。今查:“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 谢谢悬壶兄指点!
sunnymann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5/26 帖子 2244 获得点赞 188 声望 63 2009/04/30 #16 此案摘录于某疑案专集。 现将其结果原文抄写如下: 治则:清肃肺胃之热,补益脾胃之气 方药:石膏30 知母12 白术12 茯苓12 甘草6 粳米30 效果:一剂后,索食减少到一日三餐,已如常人。(《四川中医》1984年第3期) 评析:本离中医称中消,然苔不黄反白,脉不洪数反细,脉症不符。舍脉从症,取白虎汤清肃肺胃之热,佐白术茯苓补肺胃之气,仅一剂而愈。 俺的感想: 中医的确是跟艺术有些类似的地方。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中医师在分析病案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切入点。 就拿本例来讲,迷惑人的就是症状和脉象。因此各位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若在现实中施行,未必就不对路。这正如吊水可以治疗感冒,中药汤可以治疗感冒,刮痧也可以治疗感冒---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 方法万千,但本质只有一个。窃以为本案正如金老先生说的“胃强脾弱”---胃强则善消,脾弱则难化,故此。姜是老的辣,此言不虚啊!中医,还是要老中医!不仅理论扎实,经验也丰富!治疗途径也广!!! 最后感谢各位花时间来参与讨论! 鄙人是一上班族(修机器的),没有对每一位进行回复,请见谅!
此案摘录于某疑案专集。 现将其结果原文抄写如下: 治则:清肃肺胃之热,补益脾胃之气 方药:石膏30 知母12 白术12 茯苓12 甘草6 粳米30 效果:一剂后,索食减少到一日三餐,已如常人。(《四川中医》1984年第3期) 评析:本离中医称中消,然苔不黄反白,脉不洪数反细,脉症不符。舍脉从症,取白虎汤清肃肺胃之热,佐白术茯苓补肺胃之气,仅一剂而愈。 俺的感想: 中医的确是跟艺术有些类似的地方。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都有自己的个性。中医师在分析病案的时候,同样也会有不同的切入点。 就拿本例来讲,迷惑人的就是症状和脉象。因此各位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若在现实中施行,未必就不对路。这正如吊水可以治疗感冒,中药汤可以治疗感冒,刮痧也可以治疗感冒---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 方法万千,但本质只有一个。窃以为本案正如金老先生说的“胃强脾弱”---胃强则善消,脾弱则难化,故此。姜是老的辣,此言不虚啊!中医,还是要老中医!不仅理论扎实,经验也丰富!治疗途径也广!!! 最后感谢各位花时间来参与讨论! 鄙人是一上班族(修机器的),没有对每一位进行回复,请见谅!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4/30 #17 先不要画句号.呵,容我再跟一个贴吧.此病中医称之为"脾瘅".标是热,虚是本,用石膏可一举清其热,自然一剂可效,必不能久服也,过剂则伤正,患者形体消瘦,正气已损也.虽暂时病情缓解,以后稍有饮食不慎,病必复发也.经云:病肠胃者调其饮食.所以后期的调理才是至关重要的.患者脉细微濡数,乃是气血俱损,非假象也.此种病用石膏,黎霍之人可也,富贵之人不可也.
先不要画句号.呵,容我再跟一个贴吧.此病中医称之为"脾瘅".标是热,虚是本,用石膏可一举清其热,自然一剂可效,必不能久服也,过剂则伤正,患者形体消瘦,正气已损也.虽暂时病情缓解,以后稍有饮食不慎,病必复发也.经云:病肠胃者调其饮食.所以后期的调理才是至关重要的.患者脉细微濡数,乃是气血俱损,非假象也.此种病用石膏,黎霍之人可也,富贵之人不可也.
李建初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19 帖子 1407 获得点赞 144 声望 63 年龄 49 2009/04/30 #18 "脉不洪数反细,脉症不符"和题目的描述就不完全相同。看了刘版的脉学后,感慨万千,故偶尔有空还是常常翻阅温习之。脉学原本就变化细微,今又特意混扰之,怎么会不出现一病证而多方剂的场面。何况每人用药经验亦各有所别!
"脉不洪数反细,脉症不符"和题目的描述就不完全相同。看了刘版的脉学后,感慨万千,故偶尔有空还是常常翻阅温习之。脉学原本就变化细微,今又特意混扰之,怎么会不出现一病证而多方剂的场面。何况每人用药经验亦各有所别!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4/30 #19 患者形体消瘦和脉细濡数,这就是脉证相应.不存在从设舍问题.
李建初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19 帖子 1407 获得点赞 144 声望 63 年龄 49 2009/04/30 #20 19# liujianli0371 看16楼转的‘评析’-"脉不洪数反细,脉症不符" 而1楼 的脉象描述---脉细濡微数 由此 不知道刘版如何看待,哪个是真 那个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