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328
- 获得点赞
- 3
- 声望
- 18
中医为何不能规范标准统一化
混沌科学与中医理论实践
一、混沌本质决定宏观调控生命现象辨证施治方法
詹姆斯·格莱克一位伟大的物理学传播者,在其《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中说:“20世纪的科学家只有三件事将被记住: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混沌是20世纪物理学中第三次大革命。相对论排除了对绝对空间和时间的牛顿迷梦;混沌学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幻想。混沌现象研究是20世纪非线性科学进展的重要方面;混沌理论设法了解许多自然系统特有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复杂系统中的‘乱中有序’;混沌革命适用于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的世界,适用于和人自己同一尺度的对象。”
混沌科学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性就是从无序的海洋中吸取有序,生命演化就是混沌加反馈。“看似简单可忽略的事物,却足以引发无可预期的灾难,看似复杂无序的事件,却遵循着简单的定律,”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多样性,简单定律决定了系统性,客观上传统中医构建的阴阳多少划分之辨证施治系统,本质就是用建立多种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模糊控制模型,来宏观了解和把握调控生命的混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系统过程周期变化。
正因为生命混沌现象是多样性、系统性同一,多样性决定了‘同病异治’,系统性决定了‘异病同治’,使中医各种辨证施治系统(一人一方)具有了超乎寻常传统意义的科学内涵,较之现代西医辩病施治系统(千人一方)无疑更趋近于当代前卫科学理论。正因为是生命混沌现象的模糊控制管理,书本理论上的东西不可能与临床实际完全一致,所以中医常常更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熟读王叔和,不如游方郎中”,使之在使用时间、范畴和实践内容而言,无疑更具有超科学(前科学)属性。
二、近代西医缺乏系统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指导悲哀
㈠缺乏混沌思想、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的后果
缺乏混沌思想,不懂得生命事件的演化常常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致力于寻找致病因素,用“菌毒传染”知识构建其病原学和毒理学来寻找致病原因和消除病因,以使“近代西医已发展成为一门以研究疾病及其对病因、病理、病位的认识,来决定其防治行为和效果评价的医学。”到1977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发现:“今天,统治着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它认为疾病的一切现象都必须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还原论),任何不能作如此解释的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清楚出去(排外主义),它把敢于向疾病模型生物医学这个终极真理提出疑问并主张建立更为有用模型的人,视为异端。”“以致让现代医学变成了消极疾病医学、对抗疗法;本是针对疾病的技术,变成了压制人的自主性、创生性自我健康能力充分发展的桎梏。”今天高科技数据化病谱分类和标准化操作已经把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解剖成为医学流水线上一个个局部零件,全然不顾人体巨系统的自我修复、整体调整功能。
㈡以9%有限发明的“灵丹妙药”只能是空中楼阁
正规学过现代西医的都知道:现代医学除了少数(大约9%)的疾病找到了公认的致病因素以外,绝大部分疾病(90%以上)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本就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针对某一疾病,常常见到各种大部头医学教科书虽罗列了数十种致病原因(不举例展开),但到了还是用不明真正原因的无奈而告终(线性因果决定论的悲哀)。由于找不到真正的致病因素,不明所以然,于是消极症候对抗治疗是其必然。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庸医之所为。”其疗效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以此发明针对某一疾病原因的“灵丹妙药”则只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
此祝味菊《伤寒质疑》言:“西医诊病,恃其器械之精良,斤斤于病原之探索。彼心目中,只知研究此是何种疾病,不复考虑此是何种病人,更无暇分析其症候何者为太过、何者为不及、何者为合度、何者为合理。知镇静生温,而不知调节放温;知输送物资,而不知利用机能。病而无特效药,则惘惘然,惟有待期而已。此亦智者之一失也。”循此中医西化,现代中医也每每“必欲考其特因之所在,求其特效之方药,以有限之精力,窥无穷之造化,愚公之志可嘉,庄老之趣未得也。”
㈢血的教训使当代医学国际潮流正在向着自然、绿色回归
面对大量不明原因的现代系统性、功能性、衰退性疾病,现代医学常常爱莫能助,要么苟延残喘,要么滥伤无故。倘若思路不对、方向不对,高科技手段何济?南辕北辙反不如不用!此古代《伤寒论指归》引《汉书-艺文志》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必须充分依赖自身治愈功能,有病不轻易胡乱看医生用药,得到的最终结果,常常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医生的诊疗。)今天,美国白宫医学顾问团调查惊呼:“美国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患死于医源性的原因。”70年代末美国某些地方,由于妇科医生太多,三分之一以上的育龄妇女没有了子宫。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是“不要让医生杀了您!”21世纪,血的教训使当代医学的国际潮流正在向着自然、绿色回归。许多大牌科学家都在预言:“昨天的绿色、非主流、辅助医学,将上升为今天乃至明天的主流医学。”(详见后文《苛“医”猛于虎》)
三、中医理论与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相似等价性
㈠归纳法是古今中外科学的共同足迹
古今中外多少思想家、哲学家概言:“无论是无垠的文学空间,还是严谨的数学国度,不管是包含内涵广阔的社会学,还是细致入微的细胞学,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学领域里都有归纳法留下的足迹。归纳法建立在推理和经验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它在像手术刀一样切掉了人们头脑中狭隘偏见、根深蒂固理论的同时,为人们构建的事物变化发展系统过程周期模型,常常比使用最锋利的讽喻和苦苦寻求不可测因果关系更加卓有成效。”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用“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以类述其理;《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用“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以类述其法;《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用“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以类述其诊;《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用“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以类述其治。通过同气相求、同数相应、同象相类、同类相感、取象比类方法,条分缕析地认识这纷繁复杂的混沌世界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周期乃是中医象数文化的根本方法。
㈡中医理论和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理论差异在于表达方式不同
伟大科学家的哲言:“无论是出自外国人之口,还是出自中国人之口;无论是写在书本上的古代经典,还是用公式、电子文件阐述的当代新知,真理的意义不会变,本质都是相同的。只要对这些论述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都包含着相同的真理,唯一的差异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中医从来就是把生命看成一个自组演化的不可测开放系统,把疾病看成系统演化过程中生理病理的信息反映。‘症---信息’;‘证---信息集合’(靴带网格参数);‘辨证施治---把不可测的演化过程归纳为网络坐标参数对整体系统进行稳态调节’。其本质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量子力学几率思想、网格效应的立体体现。诸多辨证方法本质上是对人这个开放流动的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进行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调控的控制模型,与现代前沿科学---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等理论有着无穷相似等价性效应。所不同者,中医理论是用古老的‘阴阳多少划分’构建加以表现而已。
㈢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的相似等价性
试列表比较说明之:
[td=1,1,284]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混沌思想:
[td=1,1,284]古代中医理论(东方哲学思想):
[td=1,1,284]
系统:认为人是“主体开放自组演化调节的整体动力系统。”
[td=1,1,284]人是一个小宇宙,所谓‘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
[td=1,1,284]控制:以人的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为
控制论始点,进行自组演化、稳态适应性目标调节。核心在于谋求整体系统动态和谐。
[td=1,1,284]《道德经》言:“普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调正系统网络的宗旨,在于整体系统和谐)“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生态和谐)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
[td=1,1,284]信息:与热力学‘熵’等价,类似于量子力
学海森堡测不准定律‘随机变量概率、网格效应’。
[td=1,1,284]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是开放流通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调控坐标。
[td=1,1,284]开放:“生命的本质是开放系统。”是以有机
生命为观察对象,研究主体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td=1,1,284]“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
[td=1,1,284]形: 系统整体的边界屏障功能。
[td=1,1,284]“形者生之舍”“和为贵”“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td=1,1,284]气: 主体开放流通自组演化功能。
[td=1,1,284]“气者生之充”“通则顺”“气止则化绝”。
[td=1,1,284]神: 对流通自组演化的稳态调节。
[td=1,1,284]“神者生之制”“稳乃健”“神去则机息”。
[td=1,1,284]认识:1、运用控制论‘黑箱方法’推断事物
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证’信息的输入输出研究状
态变量全体的运动规律。
3、建立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系,把
握疾病进退、顺逆。
[td=1,1,284]“察其外而知其内”(观其脉证而知犯何逆,
视其外因而知其内藏,
视其外应因发以知受。)
“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进退,知顺逆。
[td=1,1,284]目的::1、用现代反应动力学说,宏观调控、
反馈调节---达到共存共荣之中庸状态。
2、强调主体自组演化调节指向整体稳
态,使流通自组演化目标主体性适应。
[td=1,1,284]“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形与神俱。”“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上而御形下。”“上工守神,粗工守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阴阳自和,病必自和。阴平阳秘,病安从来?”
[td=1,1,284]途径: 从多层次(人与环境、人与疾病、
人自身内外因…)出入信息‘证’的‘天人之际’,识别把握健康或
疾病‘健病之通变’,用非我的各种方法‘生生之具’调动转化体质环境,谋求达到多层次生态和谐的‘天人合一’。
[td=1,1,284]
“究天人之际,
通健病之变,
循生生之具,
谋天人合德。”
[td=1,1,284]特点:1、强调作用于人的整体边界,利用界
面立体全息效应,对主体适应性进行间接演化型动员调节。
[td=1,1,284]《灵枢》“能辩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病虚实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经络者,所以处百病,决生死,调虚实,不可不通。”
“六经调者,谓之不病。”
[td=1,1,284] 2、强调系统整体的联系性、有机性、
功能性、有序性原理,类似于现代关系实在论。事物的相关性和相关性所表现的相对功能状态比结构实体更重要。(重状态关系,轻
结构实体)。
(中医阴阳五行生克乘侮的脏腑
学说是其典型的关系状态,并
非今人理解的脏腑结构实体。)
[td=1,1,284]《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皇帝),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宰相、总理),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武装部、军机处),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司法部),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卫戍区、外交部、),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财政部),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交通部),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资源部/税务部)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工程部),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利部),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地方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td=1,1,284] 3、不主张长驱直入地对抗和补充;不
把机能亢进的抗病反应一律当成压制对象,结果往往压而不服、纠而不正。
[td=1,1,284]“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衰其大半即止。”
“治其旺气,是以反也。”
[td=1,1,284] 4、不追求药物的特异性选择作用和直 接对抗补充作用;强调因势利导致效,即对人体自组演化调节功能的贡献度、生态共演的纠正度。
[td=1,1,284]强调“无代化,无违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参非气,熟地非阴。”体外实验无效者,并不一定无效。“平则为正,亢则为邪。通则为正,郁则为邪。和则为正,不和为邪。”
[td=1,1,284] 5、不仅考虑病之本位及其传变,更考
虑个体体质导致地潜在不同病变倾向性及其个体体质的千差万别导致病情发展的复杂多样。
(蕴含着现代量子力学主体客体变
化参照系思想)
[td=1,1,284]《伤寒论》“伤寒一曰太阳,二曰阳明,三曰少阳,四曰太阴,五曰少阴,六曰厥阴。”《温病经纬》“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为传;又有‘合病’‘并病’‘逆传’…为变。
《伤寒广要》“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宿疾各有寒热,……假令患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候;素有热者,多变阳盛或阴虚之疾。”
《瘟疫论》“凡病疫邪,始则昼夜发热,头痛身痛,……乃众人之常也,言其变各有不同,或呕、或吐、或咽喉干、或痰涎涌、或……种种不同,因其气血虚实不同、脏腑禀赋之差异,……考其证候各有不同,至论受邪则一也。”
《医宗金鑑》“人感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名也。”
[td=1,1,284] 6、考虑多层次众多参数的自组演化、
开放系统的和谐调整,不囿于人体本身,而将人置于社会自然环境(空间、时间变化参数)中加以考察研究,从人和事物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加以分析把握。类似于现代医学追求的“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大融合的宇宙医
学。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td=1,1,284]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夫七情六淫(五运六气)之感有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情有忧劳和喜乐之别,更有天时寒热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厉害亦相反矣。”
[td=1,1,284] 7、‘证’不仅是致病因子作用人体后,
机体对致病因子刺激的反应和结合体质同化后的病理表现;同时又是与内在体质结合后,疾病过程周期变化不同阶段的具体反映;重在通过建立辨证施治坐标控制模型,‘临
病察机’‘临证察机’由果推因把握导致疾病关键因素之纲目、性质病位、程度、进退、预后…而辨证施治。
[td=1,1,284]《黄帝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故“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此“要旨中之要旨”(汪石三《读素问钞》)“吃紧纲领”(张介宾)。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藏之大患。”
《医旨绪余·不执方说》“立法处方,不过酌病机之详略,审经络之虚实,察药性之宜悖,明气味之走守,和色脉之和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以一理贯之。理融则识真,识真则机顺,自然应变不胶。”
……总之,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具有相似性,所应用的许多方法也与现代模糊逻辑方法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中医四诊所搜集的资料实际上大多都是模糊信息,而缺乏严格定量的模糊信息,却常常更能够反映系统混沌之本质。通过中医辨证方法(反映不同过程周期坐标系)将模糊信息集合为‘证’,进行辨证施治。其思维方式实际上是采取以不同的模糊信息(症),在不同的模糊集合中(证),用不同的隶属度(系统辨证方法),按一定规律进行模糊治疗(辨证施治)。与现代用模糊数学、模糊语言、模糊逻辑、模糊控制解决系统混沌问题,具有惊人的相似等价性效应。
未完、接下……
混沌科学与中医理论实践
一、混沌本质决定宏观调控生命现象辨证施治方法
詹姆斯·格莱克一位伟大的物理学传播者,在其《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中说:“20世纪的科学家只有三件事将被记住: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混沌,混沌是20世纪物理学中第三次大革命。相对论排除了对绝对空间和时间的牛顿迷梦;混沌学则排除了拉普拉斯决定论的可预见性的幻想。混沌现象研究是20世纪非线性科学进展的重要方面;混沌理论设法了解许多自然系统特有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在复杂系统中的‘乱中有序’;混沌革命适用于我们看得见、摸得到的世界,适用于和人自己同一尺度的对象。”
混沌科学告诉我们,生命的本性就是从无序的海洋中吸取有序,生命演化就是混沌加反馈。“看似简单可忽略的事物,却足以引发无可预期的灾难,看似复杂无序的事件,却遵循着简单的定律,”不可预测性决定了多样性,简单定律决定了系统性,客观上传统中医构建的阴阳多少划分之辨证施治系统,本质就是用建立多种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模糊控制模型,来宏观了解和把握调控生命的混沌现象所表现出来的系统过程周期变化。
正因为生命混沌现象是多样性、系统性同一,多样性决定了‘同病异治’,系统性决定了‘异病同治’,使中医各种辨证施治系统(一人一方)具有了超乎寻常传统意义的科学内涵,较之现代西医辩病施治系统(千人一方)无疑更趋近于当代前卫科学理论。正因为是生命混沌现象的模糊控制管理,书本理论上的东西不可能与临床实际完全一致,所以中医常常更强调实践经验的重要,“熟读王叔和,不如游方郎中”,使之在使用时间、范畴和实践内容而言,无疑更具有超科学(前科学)属性。
二、近代西医缺乏系统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指导悲哀
㈠缺乏混沌思想、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的后果
缺乏混沌思想,不懂得生命事件的演化常常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信奉线性因果决定论,致力于寻找致病因素,用“菌毒传染”知识构建其病原学和毒理学来寻找致病原因和消除病因,以使“近代西医已发展成为一门以研究疾病及其对病因、病理、病位的认识,来决定其防治行为和效果评价的医学。”到1977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发现:“今天,统治着西方医学的疾病模型已成为一种文化上的至上命令,即它现在已获得教条的地位。它认为疾病的一切现象都必须用物理和化学的原理来解释(还原论),任何不能作如此解释的都必须从疾病范畴中清楚出去(排外主义),它把敢于向疾病模型生物医学这个终极真理提出疑问并主张建立更为有用模型的人,视为异端。”“以致让现代医学变成了消极疾病医学、对抗疗法;本是针对疾病的技术,变成了压制人的自主性、创生性自我健康能力充分发展的桎梏。”今天高科技数据化病谱分类和标准化操作已经把人体这一复杂巨系统解剖成为医学流水线上一个个局部零件,全然不顾人体巨系统的自我修复、整体调整功能。
㈡以9%有限发明的“灵丹妙药”只能是空中楼阁
正规学过现代西医的都知道:现代医学除了少数(大约9%)的疾病找到了公认的致病因素以外,绝大部分疾病(90%以上)还没有找到真正的致病因素(本就是复杂性、多样性的混沌合力所为)。针对某一疾病,常常见到各种大部头医学教科书虽罗列了数十种致病原因(不举例展开),但到了还是用不明真正原因的无奈而告终(线性因果决定论的悲哀)。由于找不到真正的致病因素,不明所以然,于是消极症候对抗治疗是其必然。俗话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庸医之所为。”其疗效结果自然差强人意;以此发明针对某一疾病原因的“灵丹妙药”则只能是空中楼阁、昙花一现。
此祝味菊《伤寒质疑》言:“西医诊病,恃其器械之精良,斤斤于病原之探索。彼心目中,只知研究此是何种疾病,不复考虑此是何种病人,更无暇分析其症候何者为太过、何者为不及、何者为合度、何者为合理。知镇静生温,而不知调节放温;知输送物资,而不知利用机能。病而无特效药,则惘惘然,惟有待期而已。此亦智者之一失也。”循此中医西化,现代中医也每每“必欲考其特因之所在,求其特效之方药,以有限之精力,窥无穷之造化,愚公之志可嘉,庄老之趣未得也。”
㈢血的教训使当代医学国际潮流正在向着自然、绿色回归
面对大量不明原因的现代系统性、功能性、衰退性疾病,现代医学常常爱莫能助,要么苟延残喘,要么滥伤无故。倘若思路不对、方向不对,高科技手段何济?南辕北辙反不如不用!此古代《伤寒论指归》引《汉书-艺文志》言:“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是必须充分依赖自身治愈功能,有病不轻易胡乱看医生用药,得到的最终结果,常常相当于一个中等水平医生的诊疗。)今天,美国白宫医学顾问团调查惊呼:“美国每年大约有三分之一的病患死于医源性的原因。”70年代末美国某些地方,由于妇科医生太多,三分之一以上的育龄妇女没有了子宫。上世纪90年代美国最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是“不要让医生杀了您!”21世纪,血的教训使当代医学的国际潮流正在向着自然、绿色回归。许多大牌科学家都在预言:“昨天的绿色、非主流、辅助医学,将上升为今天乃至明天的主流医学。”(详见后文《苛“医”猛于虎》)
三、中医理论与复杂性思维、混沌理论相似等价性
㈠归纳法是古今中外科学的共同足迹
古今中外多少思想家、哲学家概言:“无论是无垠的文学空间,还是严谨的数学国度,不管是包含内涵广阔的社会学,还是细致入微的细胞学,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学领域里都有归纳法留下的足迹。归纳法建立在推理和经验基础上的科学方法,它在像手术刀一样切掉了人们头脑中狭隘偏见、根深蒂固理论的同时,为人们构建的事物变化发展系统过程周期模型,常常比使用最锋利的讽喻和苦苦寻求不可测因果关系更加卓有成效。”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类论》用“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以类述其理;《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用“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以类述其法;《黄帝内经·素问·疏五过论》用“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以类述其诊;《黄帝内经·素问·徵四失论》用“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以类述其治。通过同气相求、同数相应、同象相类、同类相感、取象比类方法,条分缕析地认识这纷繁复杂的混沌世界相互关系和作用过程周期乃是中医象数文化的根本方法。
㈡中医理论和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理论差异在于表达方式不同
伟大科学家的哲言:“无论是出自外国人之口,还是出自中国人之口;无论是写在书本上的古代经典,还是用公式、电子文件阐述的当代新知,真理的意义不会变,本质都是相同的。只要对这些论述加以分析,就会发现其中都包含着相同的真理,唯一的差异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而已。”
中医从来就是把生命看成一个自组演化的不可测开放系统,把疾病看成系统演化过程中生理病理的信息反映。‘症---信息’;‘证---信息集合’(靴带网格参数);‘辨证施治---把不可测的演化过程归纳为网络坐标参数对整体系统进行稳态调节’。其本质是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量子力学几率思想、网格效应的立体体现。诸多辨证方法本质上是对人这个开放流动的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进行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调控的控制模型,与现代前沿科学---复杂性思维、系统混沌等理论有着无穷相似等价性效应。所不同者,中医理论是用古老的‘阴阳多少划分’构建加以表现而已。
㈢中医理论、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的相似等价性
试列表比较说明之:
[td=1,1,284]现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混沌思想:
[td=1,1,284]古代中医理论(东方哲学思想):
[td=1,1,284]
系统:认为人是“主体开放自组演化调节的整体动力系统。”
[td=1,1,284]人是一个小宇宙,所谓‘一人一宇宙’‘一物一太极’。
[td=1,1,284]控制:以人的神经、内分泌……反馈调节为
控制论始点,进行自组演化、稳态适应性目标调节。核心在于谋求整体系统动态和谐。
[td=1,1,284]《道德经》言:“普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候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反之“离一失中,则不和不通,天地不通,则贻害无穷。”《黄帝内经》:“拨度奇恒,道归于一”(调正系统网络的宗旨,在于整体系统和谐)“循生生之具,谋天人合德。”“天人合一”(用各种各样方法,达到多层次的系统生态和谐)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宗旨。
[td=1,1,284]信息:与热力学‘熵’等价,类似于量子力
学海森堡测不准定律‘随机变量概率、网格效应’。
[td=1,1,284]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是开放流通主体升降出入的信息反映、调控坐标。
[td=1,1,284]开放:“生命的本质是开放系统。”是以有机
生命为观察对象,研究主体开放的自组织系统。
[td=1,1,284]“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
[td=1,1,284]形: 系统整体的边界屏障功能。
[td=1,1,284]“形者生之舍”“和为贵”“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
[td=1,1,284]气: 主体开放流通自组演化功能。
[td=1,1,284]“气者生之充”“通则顺”“气止则化绝”。
[td=1,1,284]神: 对流通自组演化的稳态调节。
[td=1,1,284]“神者生之制”“稳乃健”“神去则机息”。
[td=1,1,284]认识:1、运用控制论‘黑箱方法’推断事物
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
2、通过‘证’信息的输入输出研究状
态变量全体的运动规律。
3、建立系统过程周期变化坐标系,把
握疾病进退、顺逆。
[td=1,1,284]“察其外而知其内”(观其脉证而知犯何逆,
视其外因而知其内藏,
视其外应因发以知受。)
“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
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进退,知顺逆。
[td=1,1,284]目的::1、用现代反应动力学说,宏观调控、
反馈调节---达到共存共荣之中庸状态。
2、强调主体自组演化调节指向整体稳
态,使流通自组演化目标主体性适应。
[td=1,1,284]“形神合一,形气合一,形与神俱。”“以道御器,以神御形,以形上而御形下。”“上工守神,粗工守形。”“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无问其病,以平为期。”“阴阳自和,病必自和。阴平阳秘,病安从来?”
[td=1,1,284]途径: 从多层次(人与环境、人与疾病、
人自身内外因…)出入信息‘证’的‘天人之际’,识别把握健康或
疾病‘健病之通变’,用非我的各种方法‘生生之具’调动转化体质环境,谋求达到多层次生态和谐的‘天人合一’。
[td=1,1,284]
“究天人之际,
通健病之变,
循生生之具,
谋天人合德。”
[td=1,1,284]特点:1、强调作用于人的整体边界,利用界
面立体全息效应,对主体适应性进行间接演化型动员调节。
[td=1,1,284]《灵枢》“能辩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病虚实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经络者,所以处百病,决生死,调虚实,不可不通。”
“六经调者,谓之不病。”
[td=1,1,284] 2、强调系统整体的联系性、有机性、
功能性、有序性原理,类似于现代关系实在论。事物的相关性和相关性所表现的相对功能状态比结构实体更重要。(重状态关系,轻
结构实体)。
(中医阴阳五行生克乘侮的脏腑
学说是其典型的关系状态,并
非今人理解的脏腑结构实体。)
[td=1,1,284]《黄帝内经-灵兰秘典论》言:“心者君主之官(皇帝),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宰相、总理),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武装部、军机处),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司法部),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卫戍区、外交部、),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财政部),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交通部),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资源部/税务部)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工程部),技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利部),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地方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td=1,1,284] 3、不主张长驱直入地对抗和补充;不
把机能亢进的抗病反应一律当成压制对象,结果往往压而不服、纠而不正。
[td=1,1,284]“粗工凶凶,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衰其大半即止。”
“治其旺气,是以反也。”
[td=1,1,284] 4、不追求药物的特异性选择作用和直 接对抗补充作用;强调因势利导致效,即对人体自组演化调节功能的贡献度、生态共演的纠正度。
[td=1,1,284]强调“无代化,无违时。”“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人参非气,熟地非阴。”体外实验无效者,并不一定无效。“平则为正,亢则为邪。通则为正,郁则为邪。和则为正,不和为邪。”
[td=1,1,284] 5、不仅考虑病之本位及其传变,更考
虑个体体质导致地潜在不同病变倾向性及其个体体质的千差万别导致病情发展的复杂多样。
(蕴含着现代量子力学主体客体变
化参照系思想)
[td=1,1,284]《伤寒论》“伤寒一曰太阳,二曰阳明,三曰少阳,四曰太阴,五曰少阴,六曰厥阴。”《温病经纬》“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为传;又有‘合病’‘并病’‘逆传’…为变。
《伤寒广要》“凡人禀气各有盛衰,宿疾各有寒热,……假令患有寒者,多变阳虚阴盛之候;素有热者,多变阳盛或阴虚之疾。”
《瘟疫论》“凡病疫邪,始则昼夜发热,头痛身痛,……乃众人之常也,言其变各有不同,或呕、或吐、或咽喉干、或痰涎涌、或……种种不同,因其气血虚实不同、脏腑禀赋之差异,……考其证候各有不同,至论受邪则一也。”
《医宗金鑑》“人感邪气虽一,因其形脏不同,或从寒化,或从热化,或从虚化,或从实化,故多端不名也。”
[td=1,1,284] 6、考虑多层次众多参数的自组演化、
开放系统的和谐调整,不囿于人体本身,而将人置于社会自然环境(空间、时间变化参数)中加以考察研究,从人和事物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中加以分析把握。类似于现代医学追求的“生理——心理——社会——自然”大融合的宇宙医
学。强调因人、因地、因时…而异。
[td=1,1,284]徐灵胎《医学源流论》“夫七情六淫(五运六气)之感有殊,而受感之人各殊。或身体有强弱,质性有阴阳,生长有南北,性情有刚柔,筋骨有坚脆,肢体有劳逸,年龄有老少,奉养有膏粱藜藿之殊,心情有忧劳和喜乐之别,更有天时寒热之不同,受病有深浅之各异,一概施治则病虽中而于人之体质迥乎相反,则厉害亦相反矣。”
[td=1,1,284] 7、‘证’不仅是致病因子作用人体后,
机体对致病因子刺激的反应和结合体质同化后的病理表现;同时又是与内在体质结合后,疾病过程周期变化不同阶段的具体反映;重在通过建立辨证施治坐标控制模型,‘临
病察机’‘临证察机’由果推因把握导致疾病关键因素之纲目、性质病位、程度、进退、预后…而辨证施治。
[td=1,1,284]《黄帝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夫欲理病,先察其源,候其病机。”故“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伏其所主,先其所因。”此“要旨中之要旨”(汪石三《读素问钞》)“吃紧纲领”(张介宾)。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察病机之要理,施品味之性用,然后明病之本焉。故治病不求其本,无以去藏之大患。”
《医旨绪余·不执方说》“立法处方,不过酌病机之详略,审经络之虚实,察药性之宜悖,明气味之走守,和色脉之和行,调燮阴阳,参相造化,以一理贯之。理融则识真,识真则机顺,自然应变不胶。”
……总之,中医理论、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与现代系统论、混沌思想具有相似性,所应用的许多方法也与现代模糊逻辑方法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中医四诊所搜集的资料实际上大多都是模糊信息,而缺乏严格定量的模糊信息,却常常更能够反映系统混沌之本质。通过中医辨证方法(反映不同过程周期坐标系)将模糊信息集合为‘证’,进行辨证施治。其思维方式实际上是采取以不同的模糊信息(症),在不同的模糊集合中(证),用不同的隶属度(系统辨证方法),按一定规律进行模糊治疗(辨证施治)。与现代用模糊数学、模糊语言、模糊逻辑、模糊控制解决系统混沌问题,具有惊人的相似等价性效应。
未完、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