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头如裹呀!头如裹!!

huyuguang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02/21
帖子
200
获得点赞
0
声望
16
头总是昏的,裹着的.脖子像勒着,脖子以上都胀,脸时有烘热,头爱出汗,出了汗会感觉轻爽,耳鸣,尖锐的蝉鸣.舌头胖,淡,有齿痕,苔白,有时暗,中间稍厚,舌根有剥苔。体检查出过甲状腺结节,以前有便秘,不干,几天一次,但不干,不大便时感觉胀,心烦.自已吃一些中药,降气,除湿,通便,有好转,但从脖子起明显的胀,脸上烘热这个解决不了,请坛上老师帮助指点一下.万分感谢.
 
还有:眼总是肿的,眼里总是有泪,不流下来.眼角总是有干结的眼泪.眼睁不大.右小腿后侧有静脉曲张.呼吸有时有些闷.
 
回复 2# huyuguang


还有:性别女,年龄58岁,更年期44-45岁,皮肤麻木,两小腿内侧,三阴交周围一大片是木的,挠一下没知觉。
 
属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故头重如裹、舌质淡苔白、舌边有齿印、眼肿流泪--
 
回复 1# huyuguang


内经里好像有讲的
 
伤寒论,小承气汤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中医属于脾虚湿困,可以用苓桂术甘汤与葛根汤化裁。
 
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方
 
小承气不沾边。可用苓桂术甘汤或者五苓散,不会加减可用原方,也有很好效果。
补充:降气,除湿,通便,思路是对的,但是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方子,尤其注意不能用寒性泻下药,用生白术就有润便的作用,如果下不来可以适量多加一些生白术,且你苔白不是无苔,故不能用凉血药,可能会助湿。
 
平胃散、苓桂术甘汤、五苓散合方化裁。
 
比较赞成苓桂术甘汤和葛根汤
 
不从水治从饮治,对吗?
 
各位回去好好学学小承气汤再说吧
 
感谢大家!我这几天放假回宁德了,因是在农村没有网络,没及时上网交流这里一并感谢了.关于10#所说
小承气不沾边。可用苓桂术甘汤或者五苓散,不会加减可用原方,也有很好效果。
补充:降气,除湿,通便,思路是对的,但是不知道你用的什么方子,尤其注意不能用寒性泻下药,用生白术就有润便的作用,如果下不来可以适量多加一些生白术,且你苔白不是无苔,故不能用凉血药,可
能会助湿。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112940
我是中医爱好者,确实走了一段弯路,因为便秘,吃了一些通腑的药,但发现越吃凉药越烘热,而且口干现在在论坛上学习自已体会,才有了这样的治疗思路,五苓散我吃过,原方吃的,确实利水,舌
头小了一些,但红了一些,苔白,齿痕仍在很深,烘热好很多,但头仍如裹耳仍鸣,我想这个病是不是局部湿阻,阻在脖子和头上了?我不敢去中医院看病,怕大夫给开滋阴药,因我的皮肤很干,但我自已感觉体内湿气很重.
还有,我的头脸特别爱出汗,天稍一热,别人还没怎么样,我就满头大汗了
,象个蒸笼头。,出了汗我的头胀就轻些,感觉舒服一些.长一点时间走路,比如3公里,
出汗了,大便就来了.
还有天一冷,我头就有些痛,早上洗个头也会痛,要出了汗才会好.
 


可以试试 薯蓣丸 ,不过不太好找到。
 
哦,16#,您现在网上吗?薯蓣丸的思路能详细说一下吗?我百度了一下
,薯蓣丸有方二,是哪个方合适呀,可以吃汤吗?
 


按金匮要略的。


薯蓣丸一· 《金匮要略》卷上 【来源】《金匮要略》卷上。 【异名】大山蓣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组成】薯蓣90克 当归 桂枝 曲 干地黄 豆黄卷各30克 甘草84克 人参21克 芎藭 芍药 白术 麦门冬 杏仁各18克 柴胡 桔梗 茯苓各15克 阿胶21克 干姜9克 白蔹6克 防风18克 大枣100枚(为膏) 【用法】上药二十一味,研末,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次1丸,空腹时用酒送下。 【功用】补气养血,疏风散邪。 【主治】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
 
[虚劳气血俱虚,阴阳失调,外兼风邪,头晕目花,消瘦乏力,心悸气短,不思饮食,骨节酸痛,微有寒热。
本文来自: 华夏中医论坛(https://www.tcmbe.com/) 详细文章参考:https://www.tcmbe.com/threads/112940/quote]
我是中等偏虚胖型的,肚子有些大,心悸气短不明显,喜欢吃甜食,对吃有
兴趣,也能消化,但排泄能力差.
 
额 就是不一样呀 大家都在讨论如何给药
我想到的是针刺
丰隆泻法 三阴交 太溪 快速刺入深层 疾进缓出 左六右九 浅部留针后气
气海 关元 加灸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