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 是方书之祖,其方简效宏,为二千年中华民族的使用所验证。其中蕴藏的理法方药必是中医药继承、发扬、光大的真理所在,而其书隐没不显医“理”,由于不显,故未能确立,故不时受到各种各样的歪曲,此派那流,各呈奇说,什么症候群、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什么方证最高辩证说,愈演欲乱,无功于仲景。症候群,说六经是六大症候群的代名词,太浅薄了。方证最高辩证说,贬低理法的重要性,引人按证用方,弃理于不顾,丢了根本。其他表里半表半里看似简明,实则浅薄,里呀半表半里就是糊涂事一件,尤其那个半表半里,辩了千年,依旧不明不白(好在经常对应的就一个小柴胡汤,理不明,但汤还能用),表里间的界面?薄薄没厚度的面,也会病?
我的认识,三阴三阳就是足三阴三阳经,而经与脏腑相连,经与经亦相通,故以部位论,三阴三阳对部位的划分及部位间的联系更全面更灵活。而尤为重要的是,中医对十二经的发现及应用很久远,这从《灵枢》较《素问》为早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可知,经络是对人体部位的早期探知。经验是实践而得、继承而传的,很难想象仲景为何用经脉的三阴三阳名称,而不用其经脉的人体之实是何意思?(尽管经脉、经络的实质是现代意义上的“什么”还不清楚,但其存在却不能否认)。
三阴三阳六经论者,如刘渡舟,用许多辩证案例活生生地印证了经络论的正确。有兴趣者,可参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三阴三阳六经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经络体系,上下纵横、内联外属,形成了人的体表、肌肉、筋骨、五脏六腑---的形质气化系统,这是中医的人的组成系统,人的病,不会越出这些系统而病。在此基础上,显而易见,其他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说是多么浅薄,多么枯燥。
认定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六经的三阴三阳是研求伤寒论的前提,前提错,其他事皆错。前提对了,其他事,也仅仅才开头,发掘、继承仲景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仍有太多的努力需付出,因为张仲景没给我们留下一部“仲景内经”或“仲景外经”,他人只好在只言片句中求之,在无字处求之。求不得张仲景的“理”,想发扬光大他的“法”,恐怕是很难的,也就只能有一个方对一个证了, 就是那个“最高的方证对应”了。而得了理,才可处百病,而仅用113方,欲处百病,难啊!
猜想之一,秦汉时医者,灵枢经脉第十篇张口便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挟脊,---,络肾,属膀胱。如此,则太阳所指,清楚明确,则识病自然容易。今人则为解剖学的心肝脾肺肾所乱,自然难懂太阳病。
求索吧!
此帖以回王家祥帖发出,但为引起众坛友积极讨论,又以此帖发布。特此说明。
我的认识,三阴三阳就是足三阴三阳经,而经与脏腑相连,经与经亦相通,故以部位论,三阴三阳对部位的划分及部位间的联系更全面更灵活。而尤为重要的是,中医对十二经的发现及应用很久远,这从《灵枢》较《素问》为早以及马王堆汉墓帛书可知,经络是对人体部位的早期探知。经验是实践而得、继承而传的,很难想象仲景为何用经脉的三阴三阳名称,而不用其经脉的人体之实是何意思?(尽管经脉、经络的实质是现代意义上的“什么”还不清楚,但其存在却不能否认)。
三阴三阳六经论者,如刘渡舟,用许多辩证案例活生生地印证了经络论的正确。有兴趣者,可参看刘渡舟伤寒论讲稿。
三阴三阳六经是存在于人体内的经络体系,上下纵横、内联外属,形成了人的体表、肌肉、筋骨、五脏六腑---的形质气化系统,这是中医的人的组成系统,人的病,不会越出这些系统而病。在此基础上,显而易见,其他什么三部六病、什么表里及半表半里说是多么浅薄,多么枯燥。
认定伤寒论中的三阴三阳是六经的三阴三阳是研求伤寒论的前提,前提错,其他事皆错。前提对了,其他事,也仅仅才开头,发掘、继承仲景伤寒论中的理法方药仍有太多的努力需付出,因为张仲景没给我们留下一部“仲景内经”或“仲景外经”,他人只好在只言片句中求之,在无字处求之。求不得张仲景的“理”,想发扬光大他的“法”,恐怕是很难的,也就只能有一个方对一个证了, 就是那个“最高的方证对应”了。而得了理,才可处百病,而仅用113方,欲处百病,难啊!
猜想之一,秦汉时医者,灵枢经脉第十篇张口便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挟脊,---,络肾,属膀胱。如此,则太阳所指,清楚明确,则识病自然容易。今人则为解剖学的心肝脾肺肾所乱,自然难懂太阳病。
求索吧!
此帖以回王家祥帖发出,但为引起众坛友积极讨论,又以此帖发布。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