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10/14
- 帖子
- 3757
- 获得点赞
- 22
- 声望
- 38
- 年龄
- 45
往事如烟,小时候我亲自感受的中医风采已成了遥远的回忆。
而今天,我开始从外国同行那里听到了“真中医”这个称呼,从我接触的洋人那里又得知“正宗中医”这个词。
1996年我去美国时,还看到有的州中医考试的课目竟有我们久违了的王叔和的《脉经》。
殊知在我们这边对于脉诊无论从教学还是到临床几乎快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怎么他们洋人重又拾起来了呢?
难道当我们要“辞旧迎新”时,他们却要返璞归真不成?
现在,我又看到了报上关于培养新中医还是纯中医的争论,却也是针锋相对。
面对中医的是是非非,倒叫我这个普通中医心绪难平,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因而写出了如上的回忆文字,虽属浮光掠影、零星八碎。
但毕竟耳闻目睹,非敢杜撰,但愿能给人一点点启迪。 (作者:郭博信)
而今天,我开始从外国同行那里听到了“真中医”这个称呼,从我接触的洋人那里又得知“正宗中医”这个词。
1996年我去美国时,还看到有的州中医考试的课目竟有我们久违了的王叔和的《脉经》。
殊知在我们这边对于脉诊无论从教学还是到临床几乎快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怎么他们洋人重又拾起来了呢?
难道当我们要“辞旧迎新”时,他们却要返璞归真不成?
现在,我又看到了报上关于培养新中医还是纯中医的争论,却也是针锋相对。
面对中医的是是非非,倒叫我这个普通中医心绪难平,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因而写出了如上的回忆文字,虽属浮光掠影、零星八碎。
但毕竟耳闻目睹,非敢杜撰,但愿能给人一点点启迪。 (作者:郭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