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04/10
- 帖子
- 11227
- 获得点赞
- 82
- 声望
- 38
- 年龄
- 54
一、
五十八岁,癸酉二月初一日
太阳中风,尚未十厘清解,兼之湿痹髀痛。
桂枝(四钱)浓朴(二钱)蚕砂(三钱)杏仁(三钱)防己(三钱)茯苓皮(五钱)姜黄(二钱)炙甘草(钱半)广皮(钱半)二帖。
初二日,行经络而和脾胃,则风痹自止。
桂枝(八钱)白芍(四钱,炒)半夏(五钱)防己(六钱)炙甘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二个)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头一次啜稀粥,令微汗佳,二三次,不必食粥。
初五日,左脉沉紧,即于前方加∶熟附子(五钱)
初六日,脉洪大而数,经络痛虽解而未尽除,痹也;小便白而浊,湿也。
桂枝(三钱)泽泻(三钱)黄柏炭(一钱)通草(三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苡仁(五钱)茯苓皮(五钱)猪苓(三钱)
初九日,昨服开肺与大肠痹法,湿滞已下,小便亦清,但大便与瘼中微有血迹,证从寒湿化热而来,未便即用柔药以清血分。今日且与宣行腑阳,右脉仍见数大,可加苦药。如明日血分未清,再清血分未迟。
杏仁泥(三钱)黄柏炭(一钱)黄芩炭(二钱)陈皮(钱半)苡仁(五钱)半夏(三钱)滑石(五钱)浓朴(二钱)细苏梗(一钱)头煎两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八日,舌苔仍有新白,衣被稍薄则畏寒,身热已退,阳虚湿气未尽无疑。
桂枝(三钱)苡仁(五钱)白芍(二钱炒)陈皮(钱半)半夏(五钱)生茅术(二钱)杏仁(三钱)浓朴(二钱)全当归(钱半)煎服均如前法。二帖。
初十日,诸证向安,惟营气与卫不和,寐不实,寐后自觉身凉,以调和营卫为主。
桂枝(三钱)苡仁(五钱)大枣(二个)白芍(三钱)陈皮(钱半)炙甘草(二钱)半夏(六钱)生姜(三片)茯苓(三钱)六帖。
十六日,营卫已和,即于前方内加∶胶饴(三钱)白芍(二钱成五钱)七帖而安。
五十八岁,癸酉二月初一日
太阳中风,尚未十厘清解,兼之湿痹髀痛。
桂枝(四钱)浓朴(二钱)蚕砂(三钱)杏仁(三钱)防己(三钱)茯苓皮(五钱)姜黄(二钱)炙甘草(钱半)广皮(钱半)二帖。
初二日,行经络而和脾胃,则风痹自止。
桂枝(八钱)白芍(四钱,炒)半夏(五钱)防己(六钱)炙甘草(三钱)生白术(五钱)生姜(五片)大枣(二个)水八杯,煮三杯,分三次服,头一次啜稀粥,令微汗佳,二三次,不必食粥。
初五日,左脉沉紧,即于前方加∶熟附子(五钱)
初六日,脉洪大而数,经络痛虽解而未尽除,痹也;小便白而浊,湿也。
桂枝(三钱)泽泻(三钱)黄柏炭(一钱)通草(三钱)杏仁(五钱)滑石(五钱)苡仁(五钱)茯苓皮(五钱)猪苓(三钱)
初九日,昨服开肺与大肠痹法,湿滞已下,小便亦清,但大便与瘼中微有血迹,证从寒湿化热而来,未便即用柔药以清血分。今日且与宣行腑阳,右脉仍见数大,可加苦药。如明日血分未清,再清血分未迟。
杏仁泥(三钱)黄柏炭(一钱)黄芩炭(二钱)陈皮(钱半)苡仁(五钱)半夏(三钱)滑石(五钱)浓朴(二钱)细苏梗(一钱)头煎两杯,二煎一杯,分三次服。
初八日,舌苔仍有新白,衣被稍薄则畏寒,身热已退,阳虚湿气未尽无疑。
桂枝(三钱)苡仁(五钱)白芍(二钱炒)陈皮(钱半)半夏(五钱)生茅术(二钱)杏仁(三钱)浓朴(二钱)全当归(钱半)煎服均如前法。二帖。
初十日,诸证向安,惟营气与卫不和,寐不实,寐后自觉身凉,以调和营卫为主。
桂枝(三钱)苡仁(五钱)大枣(二个)白芍(三钱)陈皮(钱半)炙甘草(二钱)半夏(六钱)生姜(三片)茯苓(三钱)六帖。
十六日,营卫已和,即于前方内加∶胶饴(三钱)白芍(二钱成五钱)七帖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