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建国后出版的医书的一个特点

杏李园主人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2/17
帖子
1585
获得点赞
8
声望
0
我自幼酷爱读书,习医后由于精力所限,杂书看的少了,但医书是越看越多,逐渐发现了建国后出版的医书在形式上存在一个逐渐变化的特点。
1. 原汁原味,不假修饰。
如60年代人卫出版的《蒲辅周医疗经验》,没有任何包装成分在内,只是如实记录了蒲辅周先生的医话医案,至于是好是坏,读者自有定论。而署名“中国中医研究院编”更体现了那个年代不求名的特点;同时期的《赵锡武医疗经验》等名家著作大多如此。1977年上海出版的顾伯华《外科经验选》序言、跋文皆无,书中按语简洁明了、绝无浮夸,同年人卫出版的焦树德先生的《用药心得十讲》也是如此。1997年人卫出版的《毒证论》,作者陆拯在前言中说“舛错之处,抑或有之,故将好友志贺序言等,一概略去,恐于诸君清望有污也”,更体现了作者一心为学、功过留待后人评说的胸怀。
2. 适当包装,弘扬作者。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编辑室在80年代编辑出版的《名老中医之路》对各位名老中医的生平、学术思想作了总结并附有照片,不但使后学更容易把握各位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且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体现了对作者 尊重和肯定。
3. 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
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医疗书籍过度包装之风愈演愈烈,出了很多精包装、高定价的所谓精品图书。很多中医专业书籍动辄几百上千元,实际上是拒普通读者(这部分人实际上是真正看书、需要书的人)于千里之外了。
另有些虽价格不高,内容也不错,但序言、前言、内容提要、作者简介、跋文等等弄了一大堆,唯恐人不知,反而抢了内容的风头。我并不是反对序、跋等,一篇好的序文本身就会给人以启示,如《伤寒论》仲景原序,很多老中医终生铭记于心,以之为训。《朱良春用药经验集》的序、跋都属此中精品。但过犹不及,如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邱志济等人编著的《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内容非常不错,但前面竟然列了13位当代名老中医的序,就有些“底气不足、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了。
最近几年市面上流行的某些所谓中医畅销书,极尽炒作包装吹嘘造假之能事,已脱离了“著书立说、传世育人”的精神,就不值得浪费笔墨了。

杏李园主人 李寅 2009.3.13.
 
《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不知道为何,我一直都没有办法买到。
好象这个书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上架过。我听一个会员说过,好象这个书一出,就被人或某集团给包下了。

回归正题,近年的书也有好书,但是随着出书潮的大流,各种目的的都有,真正的好书并不多。书的好坏,全在读者个人的认同度,但是我怕有一种最不好的现象,就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有这种目的的往往不能带来真正的内容,有些医案怕还是捏造的,而做为医来说,最怕的就是假,遗祸无穷,害人害己
 
《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一书应该上架过,我手头就有一本,不过是邮购的。


就是为了出书而出书,有这种目的的往往不能带来真正的内容,有些医案怕还是捏造的,而做为医来说,最怕的就是假,遗祸无穷,害人害己
确是
 
这个书当年邱的网站曾经邮购销售,但是我托了几个朋友在不同的地方的书城(都是省会城市或者直辖),都没有能够买到此书。

谈书谈杂志,现在经常会听到一句话“我基本已经不看现在的中医杂志了,比较假”。可见质量在掉。
 
买书也要缘分。 有次逛书店,看到本已经被翻烂了的好书,翻了下口袋,居然不够 等有时间再去 的时候,该书的影子都不见了
 

想当年有一本书,我觉得这个书蛮好的,但是是大部头比较贵,那时候我还是学生,穷啊,当时我已经在网络上找到电子版本的了,就没有舍得再购买纸质版本的。
结果这两年想购买,已经断货了。说着说着突然想到周的“当年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 ”。
我好象离题了。不过还没有离开书。大家继续讨论中医书的发展变化……
 
我看到过,可是想不起在哪,莫非是图书馆
 
8# gqdxk
现在经济状况尚可,身边书店常年打折,网上购书也很方便,所以我出手比较快,花销也颇大,就是太对不起这些购买对象——总是不看
 
6# liujianli0371

去年的事情了。书名忘记了。主要是针灸类的专辑,作者为三代为医,记忆最深刻的是:针三阴交、泻法 后针合谷、行补法。此配方仅仅两穴,而功同补中益气汤。后临床套用多次,大部分疗效明显。

此书 理论结合临床,理法方‘穴’ 运用中医方剂加以诠释。
 
呵呵,李版主如果能记住书名,或许我还能帮你淘到
 
9# gqdxk

今年买了明。娄英的《医学纲目》和明。高濂《遵生八笺》兴趣来了才翻了几页

我 感觉最主要是不适合自己的口味 可能是南方人饮食讲究口味的缘故吧
 
我读高中时看到好书。没钱买 向别人要了些钱才买的
 
以前穷吧,基本买一本书都是再三的拿捏,买了必看,而且必是全面的看完。
现在买书,已经开始有藏的味道了,觉得先买下来,怕错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了,买了也没有仔细看。
可能算是一种有得有失。
 
14# 花香丁

呵呵,这就叫买书不如借书,借书不如偷书啊
 
大家若有兴趣,何不说说各自“买了却后悔不如不买,浪费金钱、精力”的书?
 
勤斋藏书

蒲辅周医疗经验
高辉远等整理
中医研究院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1972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1973年第1版第2次印刷 定价1.10元


扉页有:毛主席语录
 
勤斋藏书

谦斋医学讲稿
秦伯未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78年1月第1版
定价:0.54元(32开。240余页近17万字)
 
勤斋藏书

章次公医案
门人集体整理 朱良春执笔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0.3第1版 0.98元(近270页)
赵朴初题鉴
 
勤斋藏书

潜厂医话 (厂音庵)
杨则民 遗著
董汉良 陈天祥 整理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4月第一版
近20万字 32开
1.90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