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8/08
- 帖子
- 442
- 获得点赞
- 146
- 声望
- 43
- 年龄
- 55
1、 我的咳嗽三方
我学中医,是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的。记得当时,我已经把《伤寒论》读得滚瓜烂熟了,但却不知道那是讲的什么意思,直到读了吴瑭的《温病条辨》,才渐渐对《伤寒论》有了些微的理解。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的确着实下了一番笨功夫,不过,也正是这番笨功夫,为我以后的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完了这两本书之后,我就开始临床了。从此,开始了我中医临床的第一个阶段,以方试病的阶段。
那时候的我治疗咳嗽,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一方不效再换一方,治疗蹩脚得很,治愈的少,疗效差得多,现在想来令人汗颜,不过,那也是我真正踏上中医之路的一个阶段吧。后来,时间长了,我慢慢积累出了自己一套治疗咳嗽的方法。那就是我的治咳嗽三方。有人看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一定是自己闯出来的几个特有疗效的方子。其实不然,这三个方子都是每个学中医的人都非常熟悉的方子:一个是桑菊饮,一个是桑杏汤,一个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桑菊饮、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不要泄气,不要因为全是些旧方子,就不愿再看了,方子虽然是老掉牙的方子,但其疗效确实神奇,在你看完我具体介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指标之后,如果再肯在临床中试用的话,效果一定会很理想的,我十几年来治疗咳嗽,就是用的它们,基本上没有治不愈的,疗效肯定。
先说桑菊饮和桑杏汤。
桑菊饮是治疗风温咳嗽的一个方子,蒲辅周老中医曾用它治愈过小儿腺病毒性肺炎,我用它治愈过一例肝内胆总管扩张,关于这个病例可在别的随笔中参看,可见,方不在平淡与新奇,只要对症,就能治好病。
一、应用这个方子的主要指标有:
1、咳嗽。
2、脉数。
3、或发热或不发热。发热,不是应用这个方子的硬指标。
二、关于这个方子的加减及用量,我是用这个方子的剂量为: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连翘10克 薄荷10克 芦根20克
上为原方用量,另外可再加:前胡10克 浙贝母10 若口渴者,可再加天花粉10克。脉洪大者,加生石膏30克。
我用此方治疗久治不愈的咳嗽无数,另外有时候,尤其是小儿感冒打针输液后,烧退而咳嗽不愈,用此方时,往往烧又再起,千万不要紧张,也不必另服用什么退烧药,此乃是风热之邪因辛凉药物的宣散而外出之象,一两剂药后,其烧必退,咳嗽也随之渐好。此方主要治疗清明节前后到霜降立冬前后的咳嗽。
桑杏汤是治疗温燥犯肺的一个方子,其主要应用指标有:
1、咳嗽。
2、三干症状:即咽干、唇干、鼻干。轻者,鼻子可不干,这是最主要的应用指标。
3、或发热或不发热。使用此方时,我一般不做加减,直用原方。
用量为:
桑叶10克 杏仁10克 山栀子6克 淡豆豉10克 浙贝母10克 沙参10克
此方主要治疗霜降立冬后到小大寒之间的咳嗽。
再说小柴胡汤治咳嗽。
小柴胡汤治咳嗽,首先是唐容川唐氏提出来的,其论述颇详,可参看原著。其实,小柴胡汤治咳嗽在《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小柴胡汤加减中就有明文: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原文中虽这样说,但临床这样应用的却很少,几乎没见到过。形成这样的原因恐怕在于干姜与五味子这两味药。
干姜是热药,本来咳嗽了,就有热证,还用热药,这是人们咳嗽不用干姜的主要原因。
五味子是收敛药,外感初起者忌用,故而,人们更不愿也不敢用,恐怕犯忌讳。
刚开始我这样用时也担心,不知张仲景的这条论述临床效果到底怎样,所以用量很小,干姜用5克 五味子用3克,效果不太理想,但也有效。明明是少阳证咳嗽,不用把又不甘心,终于我下了很心,把干姜加到了10克 五味子加到了10克,一用疗效出来了,三剂药咳嗽就治愈了。后来又试验多次,皆速效,久咳不愈的也多在一周内痊愈。
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之不欺我也,从此,我治咳嗽又多了一个杀手锏。
关于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治咳嗽的应用指标是:
1、咳嗽。
二、脉弦。
3、有少阳症状,包括:发热、往来寒热(临床多不见这两种情况)、呕、心下支结、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头蒙不清、胸胁满闷等(有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此方主要用于大寒节左右至清明节左右。
以上三方,我应用多年,都有卓效。介绍的治疗咳嗽的时间不可太过拘泥,多数如此。临床当中,常见同行说起咳嗽一症,虽不大,但却久治不愈,有的患者甚至三月不愈,更有的到季节就发,且有每年加重的趋势,令人无可奈何,故而写下自己的治疗实践,供同行参考交流。下面是我的几例治愈案例,一并参看。
王,男孩,12岁,咳嗽脉弦,咽干,少阳咳嗽,方:柴胡20 黄芩15 半夏10 炙甘草15 干姜10 五味子10 三帖愈。
郭某,女,64岁,咳嗽月余不愈,兼胸闷短气,输液无效。脉弦滑、呕、自觉面部发热,口苦、咽干,乃少阳咳嗽兼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证。方:柴胡30 黄芩15 半夏15 干姜10 五味子10 杏仁10 茯苓10 陈皮30 炙甘草15 枳实10 六帖愈
张某,女,14岁,咳嗽,咽干、唇干,脉稍数。温燥咳嗽。方:桑叶10 杏仁10 山栀子6 淡豆豉10 浙贝母10 沙参10 三帖愈。
马某,女,35岁,咳嗽半年余,脉细稍数,心悸怔忡。气阴两虚,风热咳嗽。方: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连翘10克 薄荷10克 芦根20克 :前胡10克 浙贝母10 党参15 寸冬10 丹参15 20帖愈。
.
我学中医,是从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始的。记得当时,我已经把《伤寒论》读得滚瓜烂熟了,但却不知道那是讲的什么意思,直到读了吴瑭的《温病条辨》,才渐渐对《伤寒论》有了些微的理解。现在想来,当时的我的确着实下了一番笨功夫,不过,也正是这番笨功夫,为我以后的学习中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读完了这两本书之后,我就开始临床了。从此,开始了我中医临床的第一个阶段,以方试病的阶段。
那时候的我治疗咳嗽,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一方不效再换一方,治疗蹩脚得很,治愈的少,疗效差得多,现在想来令人汗颜,不过,那也是我真正踏上中医之路的一个阶段吧。后来,时间长了,我慢慢积累出了自己一套治疗咳嗽的方法。那就是我的治咳嗽三方。有人看到这里也许就会想了,一定是自己闯出来的几个特有疗效的方子。其实不然,这三个方子都是每个学中医的人都非常熟悉的方子:一个是桑菊饮,一个是桑杏汤,一个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桑菊饮、桑杏汤出自《温病条辨》。不要泄气,不要因为全是些旧方子,就不愿再看了,方子虽然是老掉牙的方子,但其疗效确实神奇,在你看完我具体介绍了它们的临床应用指标之后,如果再肯在临床中试用的话,效果一定会很理想的,我十几年来治疗咳嗽,就是用的它们,基本上没有治不愈的,疗效肯定。
先说桑菊饮和桑杏汤。
桑菊饮是治疗风温咳嗽的一个方子,蒲辅周老中医曾用它治愈过小儿腺病毒性肺炎,我用它治愈过一例肝内胆总管扩张,关于这个病例可在别的随笔中参看,可见,方不在平淡与新奇,只要对症,就能治好病。
一、应用这个方子的主要指标有:
1、咳嗽。
2、脉数。
3、或发热或不发热。发热,不是应用这个方子的硬指标。
二、关于这个方子的加减及用量,我是用这个方子的剂量为:
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连翘10克 薄荷10克 芦根20克
上为原方用量,另外可再加:前胡10克 浙贝母10 若口渴者,可再加天花粉10克。脉洪大者,加生石膏30克。
我用此方治疗久治不愈的咳嗽无数,另外有时候,尤其是小儿感冒打针输液后,烧退而咳嗽不愈,用此方时,往往烧又再起,千万不要紧张,也不必另服用什么退烧药,此乃是风热之邪因辛凉药物的宣散而外出之象,一两剂药后,其烧必退,咳嗽也随之渐好。此方主要治疗清明节前后到霜降立冬前后的咳嗽。
桑杏汤是治疗温燥犯肺的一个方子,其主要应用指标有:
1、咳嗽。
2、三干症状:即咽干、唇干、鼻干。轻者,鼻子可不干,这是最主要的应用指标。
3、或发热或不发热。使用此方时,我一般不做加减,直用原方。
用量为:
桑叶10克 杏仁10克 山栀子6克 淡豆豉10克 浙贝母10克 沙参10克
此方主要治疗霜降立冬后到小大寒之间的咳嗽。
再说小柴胡汤治咳嗽。
小柴胡汤治咳嗽,首先是唐容川唐氏提出来的,其论述颇详,可参看原著。其实,小柴胡汤治咳嗽在《伤寒论》第九十六条小柴胡汤加减中就有明文: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原文中虽这样说,但临床这样应用的却很少,几乎没见到过。形成这样的原因恐怕在于干姜与五味子这两味药。
干姜是热药,本来咳嗽了,就有热证,还用热药,这是人们咳嗽不用干姜的主要原因。
五味子是收敛药,外感初起者忌用,故而,人们更不愿也不敢用,恐怕犯忌讳。
刚开始我这样用时也担心,不知张仲景的这条论述临床效果到底怎样,所以用量很小,干姜用5克 五味子用3克,效果不太理想,但也有效。明明是少阳证咳嗽,不用把又不甘心,终于我下了很心,把干姜加到了10克 五味子加到了10克,一用疗效出来了,三剂药咳嗽就治愈了。后来又试验多次,皆速效,久咳不愈的也多在一周内痊愈。
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人之不欺我也,从此,我治咳嗽又多了一个杀手锏。
关于小柴胡汤去人参大枣生姜加干姜五味子治咳嗽的应用指标是:
1、咳嗽。
二、脉弦。
3、有少阳症状,包括:发热、往来寒热(临床多不见这两种情况)、呕、心下支结、不欲饮食、心烦、口苦、咽干、头蒙不清、胸胁满闷等(有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此方主要用于大寒节左右至清明节左右。
以上三方,我应用多年,都有卓效。介绍的治疗咳嗽的时间不可太过拘泥,多数如此。临床当中,常见同行说起咳嗽一症,虽不大,但却久治不愈,有的患者甚至三月不愈,更有的到季节就发,且有每年加重的趋势,令人无可奈何,故而写下自己的治疗实践,供同行参考交流。下面是我的几例治愈案例,一并参看。
王,男孩,12岁,咳嗽脉弦,咽干,少阳咳嗽,方:柴胡20 黄芩15 半夏10 炙甘草15 干姜10 五味子10 三帖愈。
郭某,女,64岁,咳嗽月余不愈,兼胸闷短气,输液无效。脉弦滑、呕、自觉面部发热,口苦、咽干,乃少阳咳嗽兼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证。方:柴胡30 黄芩15 半夏15 干姜10 五味子10 杏仁10 茯苓10 陈皮30 炙甘草15 枳实10 六帖愈
张某,女,14岁,咳嗽,咽干、唇干,脉稍数。温燥咳嗽。方:桑叶10 杏仁10 山栀子6 淡豆豉10 浙贝母10 沙参10 三帖愈。
马某,女,35岁,咳嗽半年余,脉细稍数,心悸怔忡。气阴两虚,风热咳嗽。方:桑叶10克 菊花10克 杏仁10克 桔梗10克 生甘草6克 连翘10克 薄荷10克 芦根20克 :前胡10克 浙贝母10 党参15 寸冬10 丹参15 20帖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