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黄芪】的副作用

梅朵半含霜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1/01/20
帖子
3223
获得点赞
15
声望
38
年龄
11
【肾虚慎用黄芪】

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的表现】

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

【阴虚使用黄芪配方】

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黄芪的作用

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

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

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

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

综上所述,人参与黄芪之功效,有同有异,故不可一见气虚就混用之,否则,易弄巧成拙。
 
黄芪适合黄胖易汗之人(所谓的尊荣人)。

张锡纯应用大量的黄芪必加知母以制其热。
 
中医里面的解释,多为拍脑门的推理,猜测,感觉,或者局部的现象

大面积单纯研究药理的事例极少极少~!

所以,在中医里面到处充斥着自相矛盾现象~

没有标准,没有制度,没有统一
 


有益的,不利的,对的,错的,
都拿出来给大家参考吧~
 


现代的古代的

经验的药理的

都要参考~

肉桂研究

按照我国中医传统和现代说法

肉桂大热,实热,高血压,决不能使用

然而,现代日本,澳洲,美国及欧洲大面积人群试验研究得出结论

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这个结果与我国中医认识截然相反~!!
 
回复 6# 梅朵半含霜


梅朵,标题:【黄氏】

黄芪——黄氏名芪(音qi齐)
 


就中医自身对肉桂的说法也是自相矛盾

说肉桂引火归元

说肉桂实热不宜

甚至说阳盛桂枝下则毙~

啧啧

甭管是谁说的,与事实相差50万公里~
 
什么药都有副作用,不能长久的用
 


错的情有可原
前两天电视里说好多中药都是硫磺熏蒸的,看得我这两天喝黄芪也很别扭,总觉得味道古怪
我看这中药跟西药的品质监督也存在差距,人为的增加副作用
 
回复 11# 梅朵半含霜


恩,不可思议;后面的都对的,就是标题。

我来抄点书:宜忌:实证及阴虚阳盛者忌服。
《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药对》:“茯苓之为使。”
《日华子本草》:“恶白鲜皮。”
《医学入门》:“苍黑气盛者禁用,表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本草经疏》:“胸膈气闷,肠胃有积滞者勿用;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盛者忌之。”
 
黄芪甘温
益气固表
托疮生肌
气虚莫少

单味药的作用本来就很多,再把在复方中的作用掺杂进来,就更说不清道不明了
 
黄芪补阳利水

效果一流~!
 
回复 7# 牙混混


这得看我们中医的辩证,而西医不会辩证,根本不知道中医的医理!
 
回复 9# 牙混混


我想你也不太懂中医!
 


不是不太懂,而是完全不懂

仅仅是个爱好者呦

永远不做中医,是我的口号和目标~~
 
回复 2# 梅朵半含霜


不要只是用西医的思维,什么主治、副作用!中药的都有有它的两面性,只要你对症了他便是好药,如果不对症则是害人的毒药。
黄芪是甘温、此专事补胆经相火的药。而胆经相火是阳根,故他有增阳根热的作用。故病人无心、及小肠热则可用之,否则则增热!胆经相火循腠理而下,故必是表症才可用,这你看本草黄芪之主治作用便可知晓。张锡纯之大气下陷方中,有黄芪和知母相配便是说明。黄芪有增心与小肠热之作用,故用知母苦寒而真阴中而泻君热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