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学习中医三忌

吃饱了睡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05/03
帖子
1212
获得点赞
32
声望
38
一忌:根基不牢,走马观花
学中医有二种途径,一种是从内经、伤寒学习,先难后易,一种是从汤头歌诀,本草备要等学习起,先近后远(指从现代后古代)。
至于如何选择,当因人而异。不管如何选择,当打好基础,切记。学医如打拳,练拳不练功,到头一场空。不然的话,思路被人牵着走。
二忌:门派之争,以偏概全
中医之道,本于上古,(内经)(难经)等述之详尽。汉张机创(伤寒杂病论)也是博采众方,结合实际的产物。后来的金元四大家,也是医之圣者。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
立足于临床,阐发内经之旨。其立论虽有偏颇,但都为经验之谈。如朱丹溪因当时用药偏于温燥之故,结合实践,立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法多立滋阴。后来的贤者宗内经之旨,各有发挥。
各医家虽立论不同,当都是经验之谈,其治病各有所长。本无门派之别。不知何时起门派之分争。
我本人的意见。打好辩证论治的功夫,临证灵活运用就可以。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当代大家如无学识广博,如当代李可先生,读其书,当知李可对(医林改错)(四圣心源)(医学衷中参西录)(内经)(伤寒)(叶天士临证医案)等都有所研究。
其用药所以灵活有效,当知(医宗必读)上有古今用药不同之论,临证惟实事求是。
当然医书众多,所读之书,当为临床家之书,如清代俞根初之遗作(重订通俗伤寒论)清代(医学心悟)当代朱进忠老中医的医案,有效无效,一概记录,不欺初学者,李可、朱良春也很不错。
不可看那些临床少,而出书多的医家所出之书,其论多空。
三忌:医者相轻,破坏团结
各流派各有所长,治病各有千秋。习医从医,当撷其精华为我等临床所用。不可偏颇。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医者相轻,是一种偶习,自古以来,就存在。观汉代张机、华佗、扁鹊等皆为名医,所处时代不远,何以其医书中不见记载?
现在网上经方与时方派之争,也有愈演愈烈之势。殊不知叶天士对仲景学说也颇有心得,读其医案便知。
医者在学术上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不是相互攻击,惟吾独尊。
我辈当紧紧团结在一起,各取所长,以精湛的医术,立足于临床,以确切的疗效,发扬国粹。
以上观点,仅本人所言,不足之处,当多多见谅。
 
真好!总是找不到思路谢谢
 
谢谢转帖,这个是我前几年写的原创帖。呵呵。
 
“我辈当紧紧团结在一起,各取所长,以精湛的医术,立足于临床,以确切的疗效,发扬国粹。”很好,很妙!
 
为了赚Q币!!!!!!!!!!!!!!
 
各流派各有所长,治病各有千秋。习医从医,当撷其精华为我等临床所用。不可偏颇。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医者相轻是大问题
越学越找不到门感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