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个人读内经的梦呓

vanlixin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2/07
帖子
1761
获得点赞
14
声望
38
我是个比较笨的人,所以我开始的时候听了妈妈的话,背了汤头,可是越背我越糊涂,于是我开始找原因,我想知道他们的思路。和为什么他们就能确定外感病就那么几个方子!

于是我在看了好多书的序言后决定从四大经典入手。先是内经。这个虽然被称为天书,可是我很喜欢看,原因只有一个,我感觉内经里的理论跟我看玄幻小说的一样,多刺激啊,别人看的都头疼我,我却把它当成玄幻小说的辅助工具。

后来的钻研跟熟读是辛苦,痛苦,艰苦跟有苦也说不出的。

可是看完内经后再回过头去看伤寒跟其它时期的书,发现,他们的理论有太多都只是片面的讨论了内经的理论仍然没有内经对我有启迪作用。我在读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时,他曾举个例子说他们广西有个老大夫一辈子就拿着内经不放,其它的什么也不看,但看病效果很好。

下面结束废话,说说我的心得。
1:内经告诉了我一个事,人体的内环境跟外环境是协调统一的,外环境包括空间跟时间,所以才有运气七篇里的南征北征,司天在泉等等拿时间看病的文章。李阳波老师是这方面的高手,有机会可看看他的,伤寒论坛讲记。环境就不用说了,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筋

2:内经要求我们要对待所有都要平衡,自身的平衡,人与外界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平衡等等。如果平衡失常,那么就会得病。得病后,就要用伤寒的方子进行调理,该温清消补吐下等的都要毫不留情。人与人的平衡,也非常重要。此处省略27个字

3:内经在几千年前的时候就告诉我们该怎样通过理解人体的脏腑经络等,来理解人体。从而起到通过调理脏腑,经络等处来调节人体。也讲了脏腑经络的特性,比如,心为君主之官,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多气多血足阳明。那么我们在治疗心脏的时候即不能让他不稳,也不能让他太稳,所以我们可以用炙甘草汤,生脉饮,刺内关等治疗。而足阳明因为气血多,可以在得病时来损有余而补不足!也可以通过多气多血的特性来治疗那些气血到不了的末梢的病,比如方幼安教授曾通过针刺手阳明和谷来治疗手部的冻疮。也是这句经典之话的应用。等等有好多用处,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有的老年女同志,满脸黄褐斑,怎么也治不了。而且她们还更年期综合症,也可以通过针刺,中脘,足三里等来治疗,效果非常好,这是我母亲常用治疗黄褐斑的穴位,千真万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4:内经告诉了我们,中医最重要的一种手段那就是针灸可以治疗疾病。并且多针灸的穴位进行了非常长时间的观察,才写出了这么伟大的著作。所以在看内经中那深奥的理论同时,希望各位也能多去看看针灸篇章,那里会有对方慎盦等一辈老神针技术的灵感方面的启发!!我喜欢用哪里的基础的补泄手法,远胜于后世的繁杂更应用上的说道,所以简单好用,比如月满无补,月缺无泄等等。还有那我最迷惑的小针解篇。他们是怎样应用的粗针,怎样应用的毫针等等。还有经络走向等等,也可以从中悟出经络的深浅,而有助于现在推拿按摩的人去体悟身体的经络。

5:内经告诉了我对自身的保养跟自我的调整,比如,冬不必藏,春必温病。春天不好好吃东西,夏天就拉肚子。等等也是后世养生著作等的理论指导。

6:对于我最最重要的是那些中医名家常在医案中提到的语句,在里面都能找的到。体若翻炭,发汗而散。丁甘仁第一篇医案里的话。阴虚生内热,阳虚感外寒等等都是里面的经典,我们可以背一下。背下来后受益无穷。

7:其实我喜欢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能无限启迪我对中医不断的思考,它在讲来讲去之后就让我记住了两个字,那就是阴阳,所以,我现在越来越多的愿意读吴佩衡等的医案了,还有在阴阳平衡以后我渐渐体悟了天士的整体观,仲景的甘草附子大黄汤的热下并用等等等等,为什么先从阳入手,因为阴阳之间,你一定要从一个开始顿悟。而现在社会太多的点滴,打入我们体内太多的阴的元素,所以阳药的应用当然广泛了。当然,该急下存阴的时候我绝不手软,该下白虎汤的时候我也是50克石膏打底!

以上的内容均为范立新的梦话,与范立新本人无任何关系,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晚上在不糊涂的情况下把内经的东西写了出来,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人去读四大经典。
本文有不正确的地方,希望各位批评!!
 
:内经告诉了我一个事,人体的内环境跟外环境是协调统一的,外环境包括空间跟时间,所以才有运气七篇里的南征北征,司天在泉等等拿时间看病的文章。李阳波老师是这方面的高手,有机会可看看他的,伤寒论坛讲记。环境就不用说了,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筋

运气七篇,有人认为是王冰之作,可以作为单独的学问去研究
同时《素问》中还有两篇遗篇,疑为后人之作
这两部分是否能与其他篇章融为一体还有待学习
 
后来的钻研跟熟读是辛苦,痛苦,艰苦跟有苦也说不出的。
深有同感,许多字不认识,还得先查字典,看着看着就困了,语言枯燥,深奥难懂,只有下苦功多读,逐步深入才能略知一二,运用到临床则实属不易。
 
确实要从经典入手、
以前老是觉得内经难读,就放下了不看。
现在慢慢地也体会出内经是天下第一书
 
回复 4# 李兴太


郁闷之后就是大欣喜,其乐一也
 
回复 5# 想一想


字字珠玑,得中医本源,其乐二也
 
回复 1# vanlixin


楼主善思,学有同道,其乐三也
 
回复 8# 孙洪彪


谢谢楼上各位。那是我的心得的总结,结合内经的理论表达出来了。

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返本归元,然后结合伤寒跟金匮的方子来进行开方,思路提供了,药方提供了,剩下的边边角角再修理一下,就OK啦。
 
回复 8# 孙洪彪
学者有三乐精神,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再难的困难也能克服。
 
赞同以上所有,但背方剂是个入道的捷径,先术而行,而后行远而悟道也。未有无行而空悟道者。
 
回复 11# yjpl


简单再说一句,我现在再回头看秦伯未校注的汤头歌诀,发现,只要简单的看几遍,方子的用途就非常快的掌握了,很有感而发啊,以前怎么背都不得入门,现在看几眼就行,看来,有太多东西,不得不去看啊,只有全面了解才能有更全面的认识。更深刻的认识。
 
嗯,我也同时看内经灵枢,花的时间很多。个人觉得方剂学其方征药征更重要
,其说理的地方为次。验方嘛,大多数人在一个方用了有效后,非要找些理由
来说为什么有效,有时说对了有时是不对的。
 
在慢慢地背,照这样的速度大概算了一下,单《素问》就得背上一年半载,但还是希望能坚持下去。我是中医初涉者,亲朋好友里也没有一个中医,有愿共进的加我吧。
 
回复 13# yjpl





以效为准,不做勉强的解说
 
回复 14# 古毒


背诵经文,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很枯燥,时间常了容易失去兴趣

最好是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一些医理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或历代医家的解释还不尽意的时候在《内经》中找,做有目的的学习,能更快的跟临床联系起来
 
记得前一段时间在名师版块,里哪位老师有个帖子说不用学《内经》而宗《伤寒》的,从某种角度说也有一定道理.可以参看
 
回复 12# vanlixin


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内经》为根,各家为枝;唯得其源,方解其派;不知其宗,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自己的一点见解
 
同感,读内经的感受是苦闷之后心喜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