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12/17
- 帖子
- 1585
- 获得点赞
- 8
- 声望
- 0
“五味功用之辩证观”发微《五味功用之辩证观》刊于《中医杂志》2003年12期,乃当代中医泰斗朱良春先生高徒朱步先所作。步先君承朱老之学,心思机巧、论药灵活、不囿常理,深的朱老用药秘验心法。《五》文虽言五味之功,实则重在辩证,此即所谓不拘常法,知常达变也,读后启人深思。我也总结了几则先贤之五味辩证用法,并结合自己的感悟撰此小文,虽有狗尾续貂之嫌,却是真实感悟,请步先君及各位前辈斧正。
《五》文中引《千金方》用川芎治崩。考其证为久崩夹瘀之候,是“旧血不去则新血难安”之意,近人亦有用此意治崩者,内蒙古医学院李凤祥教授治崩久不愈者,重用益母草四两(《重用益母草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见《中医杂志》2003年11期),可谓深得辛味能敛之意。
苍术辛烈性燥,阴虚之侯皆云慎用,独宋代杨士瀛说其“敛脾精,脾精一收转而可润”。近贤施今墨先生最明此意,其治消渴专用苍术,屡有效验,后人多有习用。
叶天士说乌梅可泻肝阳,意虽奇而非专论。自号“知梅学究”的清代名医刘鸿恩说“乌梅性温,温能通行”。明确指出乌梅非单纯收涩之品。当代朱老良春深明其奥,以乌梅易白芍,用加减镇肝熄风汤治中风其效更彰。
它如乌梅治痢、木瓜宣通皆为一理,朱良春先生对此论之甚详。
至于白术治便秘之法,《脾胃论》有“白术可利腰脊脐间死血”之说,可证其有通利之功,我历年来习用魏龙骥之法,屡收价效,可见前辈之验诚不我欺。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药物性味两面性的运用,离不开配伍和剂量的调整。辛可散可敛、酸可涩可通、苦可燥可发、咸能软能坚、甘可缓可和,医者临证之际欲取其看似对立的两种功效中的一种,必通过精当的配伍或剂量的调整才能达到。举木瓜为例,陈无铎制茱萸丸治脚气,药用吴茱萸配木瓜,即取吴茱萸之辛味以行之,取其通也;王孟英治时疫霍乱,立蚕矢汤,用其柔肝之功,取其涩也;朱良春治湿痹,用木瓜伍附子、苍术以通,治痹症日久肝阴受损则以木瓜伍白芍、地黄等柔肝,可谓配伍得法、各得其效。 再如苍术,施今墨先生以之治消渴必伍玄参,以制其短而展其长。 又如乌贼骨,味涩性温,今人多用其收涩之功,但我国第一张妇科专方“四乌贼骨一芦茹汤”,是治血枯经闭的方子,取其通泻之功,可见乌贼骨也是一味能通能涩的良药,或通或涩,全凭配伍。类似的还有陈皮,《脾胃论》说其“不去白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则可。若独用泻脾胃”。 仙鹤草辛苦,辛则能行,苦则能止。 而白术或补或通的作用是随着剂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所谓量变质亦变,若用小剂量白术去通便必然无功。黄芪亦然,小剂量升压、大剂降压的作用已被药理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柴胡小量可升、大量则降。茜草小量止血、大量活血。凡此种种,临证均宜留意。
以上所论,看似奇巧,实则“屡用达药”之意也。众贤皆为临床大家,临证经验丰富,深谙药性,知常达变,辩而用之,故有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之妙。
其实临证之际,不只药物五味具有双重性,需要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亦然。如胃下垂用下行药枳壳,便秘用上行药升麻,乃“寓升于降,寓降于升”之意;人参莱菔子同用乃“攻补兼施”之意;热痹用热药乃“火郁发之”之意;腹水用桂枝乃“离照当空、阴霾自消”之意;久治不愈的镜面舌在大队滋阴药中少佐肉桂乃“阳中求阴”之意。这几种治法皆违背常理、反其道而行之,但验之临床均可明显提高疗效,是辨证论治的高级阶段。我辈后学师其法必宜深究其理,否则只知依样画葫芦,有失辨证论治之精髓,到头来仍不过一匠人罢了。
杏李园主人。2005.11.30.初稿。
《五》文中引《千金方》用川芎治崩。考其证为久崩夹瘀之候,是“旧血不去则新血难安”之意,近人亦有用此意治崩者,内蒙古医学院李凤祥教授治崩久不愈者,重用益母草四两(《重用益母草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见《中医杂志》2003年11期),可谓深得辛味能敛之意。
苍术辛烈性燥,阴虚之侯皆云慎用,独宋代杨士瀛说其“敛脾精,脾精一收转而可润”。近贤施今墨先生最明此意,其治消渴专用苍术,屡有效验,后人多有习用。
叶天士说乌梅可泻肝阳,意虽奇而非专论。自号“知梅学究”的清代名医刘鸿恩说“乌梅性温,温能通行”。明确指出乌梅非单纯收涩之品。当代朱老良春深明其奥,以乌梅易白芍,用加减镇肝熄风汤治中风其效更彰。
它如乌梅治痢、木瓜宣通皆为一理,朱良春先生对此论之甚详。
至于白术治便秘之法,《脾胃论》有“白术可利腰脊脐间死血”之说,可证其有通利之功,我历年来习用魏龙骥之法,屡收价效,可见前辈之验诚不我欺。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药物性味两面性的运用,离不开配伍和剂量的调整。辛可散可敛、酸可涩可通、苦可燥可发、咸能软能坚、甘可缓可和,医者临证之际欲取其看似对立的两种功效中的一种,必通过精当的配伍或剂量的调整才能达到。举木瓜为例,陈无铎制茱萸丸治脚气,药用吴茱萸配木瓜,即取吴茱萸之辛味以行之,取其通也;王孟英治时疫霍乱,立蚕矢汤,用其柔肝之功,取其涩也;朱良春治湿痹,用木瓜伍附子、苍术以通,治痹症日久肝阴受损则以木瓜伍白芍、地黄等柔肝,可谓配伍得法、各得其效。 再如苍术,施今墨先生以之治消渴必伍玄参,以制其短而展其长。 又如乌贼骨,味涩性温,今人多用其收涩之功,但我国第一张妇科专方“四乌贼骨一芦茹汤”,是治血枯经闭的方子,取其通泻之功,可见乌贼骨也是一味能通能涩的良药,或通或涩,全凭配伍。类似的还有陈皮,《脾胃论》说其“不去白以导气,又能益元气,得诸甘药则可。若独用泻脾胃”。 仙鹤草辛苦,辛则能行,苦则能止。 而白术或补或通的作用是随着剂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即所谓量变质亦变,若用小剂量白术去通便必然无功。黄芪亦然,小剂量升压、大剂降压的作用已被药理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柴胡小量可升、大量则降。茜草小量止血、大量活血。凡此种种,临证均宜留意。
以上所论,看似奇巧,实则“屡用达药”之意也。众贤皆为临床大家,临证经验丰富,深谙药性,知常达变,辩而用之,故有信手拈来、左右逢源之妙。
其实临证之际,不只药物五味具有双重性,需要灵活运用,治疗大法亦然。如胃下垂用下行药枳壳,便秘用上行药升麻,乃“寓升于降,寓降于升”之意;人参莱菔子同用乃“攻补兼施”之意;热痹用热药乃“火郁发之”之意;腹水用桂枝乃“离照当空、阴霾自消”之意;久治不愈的镜面舌在大队滋阴药中少佐肉桂乃“阳中求阴”之意。这几种治法皆违背常理、反其道而行之,但验之临床均可明显提高疗效,是辨证论治的高级阶段。我辈后学师其法必宜深究其理,否则只知依样画葫芦,有失辨证论治之精髓,到头来仍不过一匠人罢了。
杏李园主人。2005.11.30.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