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自学中医先看什么书?

回复 16# seascol


我认为,古文毕竟离我们太远了,没有一定的了解是很难入手的,看那种带注解的更要不得,毕竟每个人的理解都有偏差,很容易让我们迷失。中基虽然有点不实用,但它毕竟是进行了归纳,便于我们掌握,总比你自已阅尽经典再来归纳好得多吧,关键是掌握了阴阳,五行,再去看古文就不会掉井里爬不起来了。毕竟我们学来是自用,所以古文就可放在选读上,看各位医家治病的病案,搞明白为什么如此处方(如何阴阳平衡),这才能让我们运用到实际去。
我们掌握了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运用到保健家人身体,运用经方的机会不大,反而是食疗,外治法,时方,效方,验方,简方更实用。以前不懂时不明白为什么中医对我们广东凉茶那么大意见,原来是偏寒伤脾,现在我懂了,凉茶照样是需要,但里面会适当加入温性的,健脾的中药,使它更适合我的家人。而且是遵循中医的“夏病冬治,冬病夏治”“冬天是外寒内热“进补时不忘清内热,”夏是外热内寒”清热时不忘温阳,减少家人爱吃冷饮的次数,女儿偶尔一吃不忘随之喝上一杯黄酒温脾胃,只是简单的改了一下,女儿的脾胃就好了很多,胃口大开,体质明显改变。这是不是比学会有病再治病更好了。
 
回复 21# 龙三
说的好!
我也在广东
说实话,我是看中医理论基础看了大半本,才去看 四圣心源
已经大概理解阴阳五行之后再去看的,这时候的确不会看的晕头转向
平时我也看一些脉学的玩意0.0虽然说对自学来说比较浮云
但是确实一些很常见的脉是可以摸出来的,可以帮助理解家里人的身体情况。
 
俺也想学,今年三十岁了,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回复 17# 若梦


年纪越大,对内经的思考面就会越广,因为,内经是告诉你怎么养生的,岁数越大越知道该如何防老


真的希望大家在读完四大经典以后会对中医有个很厉害的程度,我期待,论坛有更多高手!
 
回复 24# 刚刚学


信我的,你要有时间,先熟读中医基础理论吧。最好是关键的话全都背下来。
 
回复 25# vanlixin


我只知道,年纪越大脑子越糊涂,记忆力差。
 
回复 27# 若梦


哎,希望多交流经验。有很多时候年轻的时候学习是很好,可是没有经历更多的岁月磨练,是有很多东西是不理解的。

如果年纪大的人能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跟我们传统的文化融合起来。希望会上升一个更高的高度。
 
每个两三年,估计还入门不了。入门的书就是黄帝内经
 
我老爸给我看的是《中医基本知识理论》,还是复印的。
 
河图洛书,然后周易,然后黄帝内经,然后难经,然后神农本草,然后伤寒金匮,然后按朝代看下去。
 
只要感兴趣,先看什么都行,重要的是坚持到底,我就是作为兴趣来看的
 
从四大经典开始学习,多思考.能有师傅指点就更好了
 
那要看你想学到什么程度,我觉得如果不是想成为大家,只要看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伤寒论 ,医学衷中参西录,再就是一些好的用药经验,医话之类的就可以了 。
 
先看自己感兴趣的,逐渐加深。否则,会半途而费的
 
这个也是我关注的。我也想自学中医,买的中医书都有十几本了,现在在看《脉经》,有点云里雾里,所以找个论坛,想来交流交流。请大家多帮助。
 
我是新手。从头到尾看一遍本帖,发现回帖的人都很负责任,没有愤青,很好很好。我很喜欢。
我原来的思路是这样的:买了一本《中医史》,想里面提到的重要医书都买回来研究一遍,书也买了十几本了,看了几本,有一些心得,但也想和大家交流交流,也许不用自己看那么困难。
 
自学中医的话,其实起手有2个模式;
一是从古典的四大经典开始的,也就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匱要略》和《温病条辨》,然后看四小经典,也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诀》,古代师傅带徒弟就是这么走的,如果自学的想走这条路的话,至少也得是中文系本科毕业,精通从春秋战国到民国初年所有古文,所以自学的最好不要走这条路,坚持走这条路的,实际上很难出头,背功好不好是其次,问题是压根没有实践机会,照方子开药可以,照书生病的基本没有,那么你最后也就是个学术型中医;
还有一个模式是从看《中医基础》《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药学》《针灸学》这些中医院学院的基础教材,这些都是白话文,基本没有什么阅读障碍,但是内容繁杂,读起来简直是催眠。但是难度虽然大,也不是很难克服,自学么,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关键是先过了术语关,再过了基础关,入门了就可以自己选择性的看其他的了,我自己就是这么一路学过来的;但是缺点是没重点,没独特思维,教材的目的就是大而全,能不能治病?对不起,不知道,我只知道这个历史上出现过,历史上的确有人用这法子治好过这病。
其实我们看这些教材的目的和中医学院的学生完全不一样,他们是靠这些书在自己心里建立庞大的中医体系,然后用这个体系去治病救人混口饭吃再加实现个人理想;
而我们只是为了入门,只是管中窥豹,只是想知道中医的大体系,对于经络,气血,阴阳五行有个基本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面诊,脉诊,知道方剂的构成,背熟50种基本药物,背熟50个最有名气的方子,那么这个基础也就可以了,这个时候不要想自己就可以开方子治病了,这个是做梦!
入门了就可以多找一些书来看了,照着《中医学术史》来找书看,这事我也做过,我广泛收集了网络上可以找到的所以中医资料,视频的,电子书的,存了足足有200G,可是后来发现这个只是满足了收藏癖和谈资,对于医术没有一点帮助,看得多了还晕;以前也走了弯路,去钻《黄帝内经》,后来有人告诉我,那书是等40岁以后才能去慢慢看的;自己没有扎实的文字功底,结果就是越看越飘渺,都快入魔成中医教主了。
中招以后茫然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看《伤寒论》,中医那么 ,你甚至都可以不用学什么阴阳五行,六经辩证,你可以直接找症状,然后查书开方子,一吃就准,不过关键是你抓得住主症,所以我强力推荐过了入门关的同学看《伤寒论》,这是能让自己的医术最快提高的一条路,毕竟自学中医的也就想先学会治个感冒什么的,不可能一开始就会治癌症,白血病什么的。何况现在中医中最难治的恐怕也就是感冒了,不是有那么句话么,等你什么感冒都能治了,你突然一天就会发现,那些癌症什么的,其实也就是感冒的最高级阶段而已。
 
思考中医看看会对中医这门学问有不同的认识之后再看基础理论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