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喜温和凉爽的气候,故而,其性为温,更多的书上均谓之温;而霜降至立冬采挖,时值冬季,其性应寒,故而,《本经》说“除热”,《日华子本草》说“除烦”,《医学启源》说“主肌热”。综合之后,生白术之性为应为凉。
而炒白术、焦白术和土炒白术,由于炮制的缘故,改变其药性,使得变成温热。
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白术味苦而微甘微辛,苦可燥、甘可补、辛可散,补气健脾的同时更可以使得痰湿消散,故而二陈汤用之。
苍术,有南北之分。由于南北气候的差异,相比之下,北苍术之性较南苍术寒凉。由于采集时间为春、秋季,故而春季采挖的苍术其性为温,而秋季采挖的苍术,其性为凉。而炒苍术也是由于炮制的原因而改变其性,使得变为温热。
苍术味辛而苦,辛可散,苦可燥,故而,对于湿邪可以更好的消散。对于痰证,不但要消散,更要健脾助运,而苍术无甘味,所以不能入脾而健脾,所以,痰证时最好用白术。
所以,楼主的第一个问题:健脾作用,当然是白术直接就有健脾作用,而苍术是利湿之后,减轻了脾的运化负担,故而只能起到间接的健脾作用;
第二个问题:燥湿:燥为干燥之意,苦可燥,白术之苦味大于苍术之苦味,故而,白术比苍术的的燥湿作用强。
当然,要说祛湿作用(而不是燥湿),由于苍术味更辛,更可散,所以,苍术之力要明显大于白术。比如风湿之邪裹表、湿邪导致的水泄等都用的是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