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医案评析·温养胃阳法
1.某
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人参 粳米 益智仁 茯苓 广皮 炒荷叶
按:此案点出胃阳虚弱的治疗原则。盖胃属腑,以息息下降收纳为用,故虽阳气虚弱不能腐熟水谷,然而治疗方法仍必须以通、降为要,切不可呆腻纯补,以免窒塞胃气,反而导致胃气上逆。本方以人参益智仁温养胃腑,陈皮理气和中,茯苓渗湿,荷叶升清。若阳虚甚者辛热之味如姜椒等均可加入,然胃腑属阳,喜湿恶燥,必须药证相当,用药不宜过于辛燥,此温胃与温脾之不同也。
2.某
食谷不化,胃无火也。 生白芍 浓朴 新会皮 益智仁 茯苓
砂仁
按:食谷后不能运化为胃阳虚弱的主要见证,此当留意者。
本方以生白芍固护胃阴,厚朴陈皮理气燥湿,益智仁砂仁温养胃阳,而益智仁砂仁均有沉降之力,亦取通降之义,《会约医镜》:“益智仁,其性行多补少,须兼补剂用之,若独用则散气”
杨仁斋《直指方》云:“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叶氏喜用益智仁于脾胃寒湿证,取其温阳固精而又有通降之力也。
3.计(三三)
阳微痰黑,食入不化。
人参 生益智 桂心茯神 广皮 煨姜
按:本方与上方相似,桂心取苓桂术甘汤通阳化饮意义,加生姜宣散水汽。
4.高(六八)
脉小带弦,知饥不欲食,晨起吐痰,是胃阳不足,宜用外台茯苓饮。
又: 人参 白术 茯苓 广皮 半夏
枳实皮 白蒺藜 地栗粉
按:外台茯苓饮主治原文:“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功能为“消痰气,令能食”。盖吐后胃阳损伤,水饮内停。用于本案正为契合,但本案知饥而不能食,是仍有一分伏热在内,故二诊去原方生姜不用,加地栗即荸荠以清热生津、化痰消积,另外当有外邪见证,故加白蒺藜宣透风热。
5.某(五一)
食谷不运, 腕胀呕恶,大便不爽,脉弦色黄。此胃阳式微,升降失司使然。法当温通阳气:
吴萸(八分) 半夏(三钱)荜茇(一钱) 淡干姜(一钱) 生姜汁(五分) 广皮白(一钱半)
按:脘胀呕恶,大便不爽,是胃阳虚弱而水湿阻滞,胃气失降,故以半夏、陈皮宽胸降逆,荜拨温胃,吴茱萸通阳,干姜劫水,生姜汁通便滑肠。
6.王(二二)
初用辛通见效,多服不应,想雨湿泛潮,都是浊阴上加,致胃阳更困。仿仲景胃中虚,客气上逆,噫气不除例:
人参 旋复花 代赭石 半夏 茯苓
干姜
按:本案当为呃逆证,由于胃阳虚乏,浊阴上逆,故以旋复代赭汤补气降逆化痰,原方治疗吐下后胃虚客气上逆,本案为胃阳虚乏,故去生姜之温散,易以干姜之辛热通阳化饮。
7.某
味淡,呕恶嗳气,胃虚浊逆。
白旋复花 钉头代赭 炒黄半夏 姜汁 人参
茯苓
按:本案虽属呕恶嗳气而非呃逆,然与上案病机相近,故用方相近,未用原方之生姜者,应该是属于胃气虚弱而痰饮内聚,湿阻气滞,大便不利,故改生姜汁通阳滑肠。
8.汪(三十)
壮年饮酒聚湿,脾阳受伤已久。积劳饥饱,亦令伤阳。遂食入反出,噫气不爽,格拒在乎中焦,总以温通镇逆为例:
白旋复花 钉头代赭 茯苓 半夏 淡附子
淡干姜
按:嗜酒导致脾阳受伤日久,则平素溏便可知。然后饥饱劳役损伤胃阳,因而嗳气不畅。不畅者,嗳气复不能大口而出,故为“格拒在乎中焦”。日久溏便故以附子温阳,寒湿格拒故以干姜通阳解结,加入茯苓以分利阴阳,引阳入阴,此皆为用药常法。
9.徐
噫气不爽,食后甚。
杏仁 半夏曲 橘红 浓朴郁金 桔梗
按:嗳气不爽而食后为甚,则胃气失降,湿浊阻滞于中焦可知,本案属于实证,故以半夏橘红宽胸化痰,厚朴燥湿理气降逆,郁金芳香化湿,杏仁桔梗宣肺通肠降气。
此方之郁金即今之姜黄,今所售郁金实为三棱,并非一物,不可混淆。
1.某
胃阳受伤,腑病以通为补,与守中必致壅逆:
人参 粳米 益智仁 茯苓 广皮 炒荷叶
按:此案点出胃阳虚弱的治疗原则。盖胃属腑,以息息下降收纳为用,故虽阳气虚弱不能腐熟水谷,然而治疗方法仍必须以通、降为要,切不可呆腻纯补,以免窒塞胃气,反而导致胃气上逆。本方以人参益智仁温养胃腑,陈皮理气和中,茯苓渗湿,荷叶升清。若阳虚甚者辛热之味如姜椒等均可加入,然胃腑属阳,喜湿恶燥,必须药证相当,用药不宜过于辛燥,此温胃与温脾之不同也。
2.某
食谷不化,胃无火也。 生白芍 浓朴 新会皮 益智仁 茯苓
砂仁
按:食谷后不能运化为胃阳虚弱的主要见证,此当留意者。
本方以生白芍固护胃阴,厚朴陈皮理气燥湿,益智仁砂仁温养胃阳,而益智仁砂仁均有沉降之力,亦取通降之义,《会约医镜》:“益智仁,其性行多补少,须兼补剂用之,若独用则散气”
杨仁斋《直指方》云:“古人进食药中,多用益智,土中益火也”。叶氏喜用益智仁于脾胃寒湿证,取其温阳固精而又有通降之力也。
3.计(三三)
阳微痰黑,食入不化。
人参 生益智 桂心茯神 广皮 煨姜
按:本方与上方相似,桂心取苓桂术甘汤通阳化饮意义,加生姜宣散水汽。
4.高(六八)
脉小带弦,知饥不欲食,晨起吐痰,是胃阳不足,宜用外台茯苓饮。
又: 人参 白术 茯苓 广皮 半夏
枳实皮 白蒺藜 地栗粉
按:外台茯苓饮主治原文:“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水出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功能为“消痰气,令能食”。盖吐后胃阳损伤,水饮内停。用于本案正为契合,但本案知饥而不能食,是仍有一分伏热在内,故二诊去原方生姜不用,加地栗即荸荠以清热生津、化痰消积,另外当有外邪见证,故加白蒺藜宣透风热。
5.某(五一)
食谷不运, 腕胀呕恶,大便不爽,脉弦色黄。此胃阳式微,升降失司使然。法当温通阳气:
吴萸(八分) 半夏(三钱)荜茇(一钱) 淡干姜(一钱) 生姜汁(五分) 广皮白(一钱半)
按:脘胀呕恶,大便不爽,是胃阳虚弱而水湿阻滞,胃气失降,故以半夏、陈皮宽胸降逆,荜拨温胃,吴茱萸通阳,干姜劫水,生姜汁通便滑肠。
6.王(二二)
初用辛通见效,多服不应,想雨湿泛潮,都是浊阴上加,致胃阳更困。仿仲景胃中虚,客气上逆,噫气不除例:
人参 旋复花 代赭石 半夏 茯苓
干姜
按:本案当为呃逆证,由于胃阳虚乏,浊阴上逆,故以旋复代赭汤补气降逆化痰,原方治疗吐下后胃虚客气上逆,本案为胃阳虚乏,故去生姜之温散,易以干姜之辛热通阳化饮。
7.某
味淡,呕恶嗳气,胃虚浊逆。
白旋复花 钉头代赭 炒黄半夏 姜汁 人参
茯苓
按:本案虽属呕恶嗳气而非呃逆,然与上案病机相近,故用方相近,未用原方之生姜者,应该是属于胃气虚弱而痰饮内聚,湿阻气滞,大便不利,故改生姜汁通阳滑肠。
8.汪(三十)
壮年饮酒聚湿,脾阳受伤已久。积劳饥饱,亦令伤阳。遂食入反出,噫气不爽,格拒在乎中焦,总以温通镇逆为例:
白旋复花 钉头代赭 茯苓 半夏 淡附子
淡干姜
按:嗜酒导致脾阳受伤日久,则平素溏便可知。然后饥饱劳役损伤胃阳,因而嗳气不畅。不畅者,嗳气复不能大口而出,故为“格拒在乎中焦”。日久溏便故以附子温阳,寒湿格拒故以干姜通阳解结,加入茯苓以分利阴阳,引阳入阴,此皆为用药常法。
9.徐
噫气不爽,食后甚。
杏仁 半夏曲 橘红 浓朴郁金 桔梗
按:嗳气不爽而食后为甚,则胃气失降,湿浊阻滞于中焦可知,本案属于实证,故以半夏橘红宽胸化痰,厚朴燥湿理气降逆,郁金芳香化湿,杏仁桔梗宣肺通肠降气。
此方之郁金即今之姜黄,今所售郁金实为三棱,并非一物,不可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