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为什么叫四逆汤?是哪四逆?

大夫们的素养还是很高的~~
要是换做股票论坛,那肯定是恶语相向了~~
 
回复 5# 牙混混


四逆汤是治疗四肢的,但是很多医家认为“四逆回阳”,此方临床应用很广泛
 
回复 12# 牙混混


呃,善于思考,问题是你说的这个理论已经很广泛了
 
回复 14# 牙混混


你说的这个理论现在中医学校里面很多老师都讲啊
 
回复 25# 李建龙


发现的人太多了,说没人发现那明显是没看过书,没上过大学的
 


我看的书上都没有提及~~
 


混混床边,厕所,汽车上到处是书
 
是否密而不宣?就象江恩秘籍。象牙师这么传播知识的高人,少啊!
 
回复 1# 牙混混


牙老师问的太好了。
学生斗胆发言,
1、先说“四”观康平本为“回逆汤”,孔乙己说过回字有四种写法,“四逆”本为“回逆”抄错了,因为宋本为经典故而大家沿袭四逆字错。
2、再说“逆”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3、看伤寒论:
1)或问:<金匮>第十七章中有: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二升竹茹二升人参一两甘草五 两生姜半斤大枣三十枚.
从条文分析,前条比后条多干呕手足厥二证,亦说明前条病证比后条病证重!但为何后条用药不但较前方多参枣草三味健胃补中之药,还多竹茹.而且橘皮之量亦较前方大?是否编者将文与方搞错?
答曰:非也,逆当理解为程度剧烈,如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诚如三因方谓;哕逆至八九声相连收气不回至可惊人者,橘皮竹茹汤主之,可信。
再参考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用竹叶人参甘草则明方义。
可知仲景治逆加之健胃补中之药,调以甘药。
2)看《伤寒论》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有组织灌注不良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388)有组织灌注不良 有肺淤血 湿冷 迷走交感神经兴奋,电解质紊乱,心源性休克
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389)有组织灌注不良 有肺淤血 湿冷 迷走交感神经兴奋,电解质紊乱,心源性休克
过度利尿后皮肤胃肠灌注不足后被激惹,舒张功能不全为主
〖组成〗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甘草炙,二两
〖用法〗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3)看 急性心衰竭的心功能评价方法:Forrester分级法 对应严重程度分级

Ⅰ级:CI>2.2L/min, PCWP<18mmHg 无组织灌注不良 无肺淤血 干热
Ⅱ级:CI>2.2L/min, PCWP>18mmHg 无组织灌注不良 有肺淤血 湿热
Ⅲ级:CI<2.2L/min, PCWP<18mmHg 有组织灌注不良 无肺淤血 干冷
Ⅳ级:CI<2.2L/min, PCWP>18mmHg 有组织灌注不良 有肺淤血 湿冷

可知CI<2.2L/min,心脏射血指数↓组织灌注不良,心脏向前衰竭,表现为发冷(脉沉者,急温之,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内寒脉微欲绝者,)
PCWP>18mmHg 肺毛细血管锲压↑肺淤血,心脏向后衰竭,表现为湿(吐利,汗出,发热,即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外热,)
既湿且冷,为心衰严重阶段,命在旦夕间,需救命,故曰回逆。逆者将死也。
四逆汤主要成份是甘草酸,具有升压、强心、抗休克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塞、休克、胃下垂等症。
现代常用本方作为对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急慢性胃肠炎吐泻过多、或某些急证大汗出而见休克,属亡阳虚脱者的急救方剂。
 
回复 56# 火山杨西强


四逆,就是 四肢厥逆,手或足冷叫做厥(伤寒论: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上冷至肘,下冷至膝叫做逆。为什么不叫四厥汤,因为厥与逆发病程度不一样(伤寒明理论: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厥,阳气亡失已极,所以都属于难治的死证。而逆能有所回挽,较厥为轻。
 


四逆的名字是根据四肢症状而定的,但四逆汤主要作用是回阳,不是专治四肢。
 
回复 57# 乔木

《伤寒论》第296 条明确指出“少阴病 ,吐利 , 躁烦四逆者 , 死。”
细看本条1、仲景明言“四逆者死”,又岂会再开治疗四逆的四逆汤?四逆汤当为回逆汤传抄之误,因为它只能治疗一逆,再逆,伤寒论明言“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又明言“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可以印证。
2、有人说四逆,就是 四肢厥逆,手或足冷叫做厥(伤寒论: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上冷至肘,下冷至膝叫做逆。为什么不叫四厥汤,因为厥与逆发病程度不一样(伤寒明理论: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成氏望文生义此言一出,后人懒于思考随声附和。全然不看仲景所说。
 
回复 60# 火山杨西强


1、 黄帝内经《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所谓无胃气者,但得真脏脉,不得胃气也。/
2、仲景水平高可以治疗一逆,再逆,故伤寒论明言“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又明言“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并制定回逆汤系列方。
但“脾居中央、灌溉四旁,脾脏有病,四脏皆伤”若三逆,四逆即多脏衰,仲景也没办法治疗。尤其是四逆,
3、仲景煞费苦心告诫子孙:见到四逆者,你就溜。把它写在了296条。(296念出来不就是“尔就溜”吗?)为什么?必死了,再治就人财两空落埋怨。
4、《伤寒论》第296 条明确指出“少阴病 ,吐利 , 躁烦四逆者 , 死。”这是后人断句错误非仲景之意。当是“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 , 死。”显然四逆是指吐逆、利逆、躁逆、烦逆,此四逆同时出现,必死无疑,你就溜吧!
5、四肢冷,最多是一逆,即冷的重时称厥逆。何谈“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真是笑话!
 
道家修身的学说,有一句是:取坎填离。 坎中满、离中虚,坎卦中间为阳爻,离卦中间为阴爻。 如果把离卦中间的阴爻,易之以坎卦中间的阳爻,离卦就变为三爻皆阳而为乾。修道的目的是反本归原为乾卦,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少阴病 ,吐利 , 躁烦四逆者 , 死

如果四逆者都是死证,自然没有开四逆汤的道理。
但本条四逆者死 是 在少阴病的病机,烦躁的辨证基础上,以至四逆者死。而不是所有四肢逆冷的都是死证。这点要搞清楚。
太阳病也能死人,而太阴病相对来说更危险,这就是程度。

退一步来说,回逆 、四逆皆通,因为本方以回阳救逆为主,逆是关键。
 
回复 63# 乔木

四逆我已说过不是四肢冷,四非四肢,而是特指吐、利、躁、烦四种症状
伤寒论》第296 条明确指出“少阴病 ,吐利 , 躁烦四逆者 , 死。”这是后人断句错误非仲景之意。当是“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前面这四种症状都很重之意)者 , 死。”显然四逆是指吐逆、利逆、躁逆、烦逆,此四逆同时出现,必死无疑,你就溜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