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每一人谈一石。



白术先生已谈过石膏, 请您再论一石。
 
我临床外用喜用雄黄。
【别名】明雄黄、黄金石、石黄
【来源】本品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主含三硫化二砷(As2S3)。采挖后,除去杂质。或由低品位矿石浮选生产的精矿粉。
【制法】雄黄粉:取雄黄照水飞法(附录Ⅱ D)水飞,晾干。取粉末适量,照上述二硫化二砷检查项下的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性状】本品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淡橘红色,晶面有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面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的臭气,味淡。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鉴别】
(1) 取本品粉末10mg,加水润湿后,加氯酸钾饱和的硝酸溶液2ml,溶解后,加氯化钡试液,生成大量白色沉淀。放置后,倾出上层酸液,再加水2ml,振摇,沉淀不溶解。
(2) 取本品粉末0.2g,置坩埚内,加热熔融,产生白色或黄白色火焰,伴有白色浓烟。取玻片覆盖后,有白色冷凝物,刮取少量,置试管内加水煮沸使溶解,必要时滤过,溶液加硫化氢试液数滴,即显黄色,加稀盐酸后生成黄色絮状沉淀,再加碳酸铵试液,沉淀复溶解。
【含量测定】
取本品粉末约0.1g,精密称定,置250ml 锥形瓶中,加硫酸钾1g、硫酸铵2g与硫酸8ml,用直火加热至溶液澄明,放冷,缓缓加水50ml,加热微沸3~5分钟,放冷,加酚酞指示液2 滴,用氢氧化钠溶液(40→100) 中和至显微红色,放冷,用0.25mol/L硫酸溶液中和至褪色,加碳酸氢钠5g,摇匀后,用碘滴定液(0.1mol/L)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2ml,滴定至溶液显紫蓝色。每1ml 的碘滴定液(0.1mol/L)相当于5.348mg 的二硫化二砷(As2S2)。
本品含砷量以三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肝、大肠经。《本草纲目》:夺、平、寒、有毒。
【功能主治】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用于痈肿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惊痫,疟疾。
【常见用法】(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肝癌 雄黄、老生姜等份 取老生姜一块,中心挖空,四周留半厘米厚,填塞以雄黄,用挖出的生姜末把洞口封紧,置陈瓦上,用炭火培干,约7~8小时,焙至金黄色脆而不焦,一捍就碎时即可研粉,过筛,放在一般膏药上,外敷肝肿大处。同时内服:紫胡12克,肉豆蔻、砂仁、枳壳、槟榔各9克,乌药、沉香、木香各6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迄症状缓解,肝肿大缩小,能延长生存期。乳腺癌 雄黄6克,露蜂房、山慈姑各15克 分别研,再和匀研细,分成24包,每包1.5克,每服1包,日服2次。能使癌肿缩小,溃疡修复。宫颈癌 雄黄、钟乳石各13.5克,蛇床子4.0克,血竭7.5克,没药9克,乳香、儿茶、冰片、硼砂、硇砂各10.5克,铅丹46.5克,白矾58.5克 共研细末为宫颈散,以适量涂敷宫颈,每周2次。同时内服愈黄丹:水蛭、虻虫、制乳香、制没药、黄连和6克,蜂房、全蝎、黄柏各9克,牡丹皮12克,龙胆草15克 共研细末,用银花9克煎水,泛制为丸,用雄黄9克研细为衣,忌高温烘,每服1.5克,日2次吞服。外敷内服,氨周身关节竣痛缓解,白带减少,宫颈光滑,获临床治愈。阴道癌 雄黄、三仙丹、硼砂各6克,蟾酥0.6克,蛇床子2克,轻粉3克,血竭、乳香、没药各4.5克,冰片7.5克,白矾270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最后加蛇床子、血竭、蝎酥和匀,用开水适量将白矾溶化后与药末拦和制成一分硬币大小的药片,外用。每次1片放癌组织处,隔2~3天换药1次。迄硬肿软缩,溃疡修复,淋巴结消除。血管肉瘤 雄黄、胆矾、丹砂、白矾、磁石各30克 共为末,置大砂锅内,用大瓷碗一个覆盖,将熟石膏粉用醋调成糊状封口,用黄砂土埋没,只露碗底,以重铁块镇压,用炭火先文后武烧一昼夜,往火研细为五烟丹,去火毒,用适量混以少量白灵药(水银,砂石、皂矾、白矾、食盐各30克 共研细末,以不见水银星珠为度,用降丹法炼制成丹),以极少量制成药捻外敷治疗。换药4次后,好坏组织已有明显分界,1个月后肿瘤缩小,2个月后坏死脱落。白血病 雄黄、巴豆、生川乌、乳香、郁金、槟榔、朱砂各等份 共研细末,以大枣肉合丸为抗白丹,配合回回蒜捣敷中脘穴周围。迄症状缓解,延长生存期。宜于急性白血病。骨世细胞瘤 雄黄、儿茶、赤芍、刘寄奴、血竭各9克,麝香0.2克,藏红花2克,冰片3克,乳香、没药各6克,当归12克 共研细末,水调外敷,3天换药,应保持湿润。同时内服:乳香、没药、玄胡、丹参、红花、刘寄奴、牛膝、续断、益母草各9克,苏木、血竭各6克,土鳖虫3克 水煎2次分服,日1剂。可使肿瘤缩小,局部肿胀、压痛消除。鼻咽癌 雄黄3克,甘草1.5克,炙马钱子、川芎、犀角、全蝎、蜈蚣各6克,炮山甲、当归各9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神农丸,每服1.5克,日2服。同时用:王瓜10克 切碎,浸于75%酒精75毫升、蒸馏水25毫升中,3天后再加蒸馏水50毫升,搅匀,用消毒纱布过滤,去渣,加甘油20毫升为王瓜液,滴鼻,每天3~6次。继续内服外滴,3周后鼻孔通顺,头痛好转,6周后癌肿缩小,全身症状基本消失。舌癌 雄蓝、熊胆、冰片、硼砂、血竭、葶苈子、沉香、乳香、没药各3克,牛黄、朱砂、蟾酥(人乳化)、麝香各6克,珍珠9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梅花点舌丹,绿豆大,每周1~2颗,用醋化开点舌上,日3次。同时用:全蝎、蛇蜕、蜂房等量 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3次。同时用:全蝎、蛇蜕、蜂房等量 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3次,温开水送。迄放射性疼痛等自觉症状缓解,高起的硬结肿块消失,适检无癌细胞。唇癌 雄黄、乳香、没药各15克,麝香0.3克,蟾酥1.5克,潮脑3克,朱砂、巴豆霜各6克,轻粉9克 共研细末,用适量以陈醋调匀,调敷肿瘤处。能使硬结软缩,溃疡修复。可结合放射线治疗。喉癌 雄黄3克,山豆根、山慈姑各30克,炮山甲、当归各9克,油马钱、川芎、蜂房、蜈蚣、犀角各6克,甘草1.5克,冰片1.2克,麝香0.3克 共研细要为冰麝散,吹喉或直接涂敷癌肿表面,日2次。迄咳嗽痰血、呼吸困难等症状缓解,颈部肿块缩小,活检无癌细胞。食道癌 雄黄60克,全蝎、山慈姑、蜂房、鸡内金各30克,人指甲9克 共研匀,制为丸剂,每服2克,早、晚各1次,用白花蛇舌草30克煎汤2次分送。能使症状缓解,癌肿缩小,吞咽顺利。胃癌 雄黄30克,全蝎、蜈蚣、油炸马钱子(炸至中心黄色为度)、鸡内金、丹参各15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丸,每服0.6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迄症状缓解,肿块逐渐消失,饮食好转。胰腺癌 雄黄、朱砂、麝香各9克,千金子(去油、取霜)30克,红芽大戟(焙)45克,山慈姑(焙)、文蛤(焙)各60克 共研细末,用糯米煮浓糊和作紫金锭,每锭3克。内服紫金锭6克,青黛、人工牛黄各12克,野菊花60克 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服3次。连续服药2个月,诸症显著改善。经5个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恢复饮食。恶性淋巴瘤 雄黄、血竭、枯矾、全蝎、蜈蚣、生水蛭各30克,轻粉2克,硇砂、苏合油、硼砂、白及各15克,天花粉、乳香、没药、朱砂各60克 研末,水泛为丸,每服1克,日3服,温开水送服。3个月后效果显著。此药缓解期较长,显效期为20~30天,连服6个月,未见毒性反应。皮肤癌 雄黄9克,朱砂3克,皂矾30克,铅丹60克 行将皂矾放入名册人烈火锻成液体,再将铅丹、雄黄、朱砂研成细末,缓缓放入,不断搅拌均匀,倒入盆中,于地面冷却,将晶块研成粉末为化癌散,撤于癌肿表面,每日换药1次。同时内服防风通圣散: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薄荷、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山栀、大黄、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 共研为末,每服6克,日2次,用生姜9克煎汤送下,日1剂。并肌注100%半枝莲注射液,每次2毫升,日2次。坚持治疗6个月,癌肿修复,治疗10个月后河检未见癌细胞,达到临床治愈。
(2)祛痰镇惊,用于痰盛惊风:痰鸣哮喘 雄黄500克 研末,面糊为丸制成1000丸。成人每天服药1丸,温开水送。小孩2~4岁服1/4丸,5~9岁1/3丸,10~15岁1/2丸。亦治慢性支气管炎。痰盛惊风 雄黄、胆南星(酒蒸)、珍珠(豆腐制)、朱砂、法半夏、制白附、僵蚕(麸炒)、薄荷、钩藤、天竺黄各1.5克,麝香、冰片各0.6克,琥珀1克,牛黄1.2克,天麻、防风各3克,全蝎4.5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牛黄镇惊丸,丸重2克。每服1丸,日1~3次,温开水送下。破伤风痉 雄黄、草乌各3克,防风6克 研末为发表雄黄散。每服3克,温酒调服,里和日可三服。
(3)杀虫疗疮,用于虫疥疮症:虫疥湿癣 雄黄、蛇床子各30克,水银15克 前二味研细,入水银研至不见星珠,以猪油调和,早、晚以汤洗净后涂搽。虫菌阴痒 雄黄、羊蹄各30克 水煎熏洗,宜于滴虫性、念珠菌性及湿癣导致的外阴瘙痒。
(4)消炎退肿,用于炎症肿痛:腮腺炎 雄黄、明矾各50克,冰片3克 共研细末,每次用3~5克酌加75%酒精调成糊状,涂于局部,日2~3次。1~2天后即明显消肿,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症状完全消失。水田皮炎 雄黄、炙角各1克,麝香4.5克,乳香、没药(去油)各30克 研匀,黄米饭30克,捣和为丸,晒干(忌火烘)。每服9克,陈酒送服。亦治瘰疬、痰核、横痃、流注。妊娠忌用。
【用法用量】 0.05~0.1g,入丸散用。外用适量,熏涂患处。
【注意】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密闭。
【摘录】《中国药典》
药物] 为矿物雄黄的矿石。产于甘肃、陕西、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
全年可采,雄黄在矿中质软如泥,见空气即变坚硬,可用竹刀取其熟透部分,除去杂质泥土,精选后碾细,生用。
[药化] 含少量镁、铁等盐类。
[药理] (1)有抗肿瘤作用,能抑制移植性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并对细胞有腐蚀作用。
(2)吸收后,对神经有镇痉、止痛作用;体内外均有杀虫作用。水浸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人体结核杆菌、变形杆菌、绿脓球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3)肠道吸收后能引起吐、泻、眩晕甚至惊厥,慢性中毒能损害肝、肾的生理功能。
[药性] 辛、苦、平。有毒。归心、肝、脾、胃、大肠经。
[药效] 败毒抗癌、祛痰镇惊、杀虫疗疮、消炎退肿。
(2)祛痰镇惊,用于痰盛惊风:痰鸣哮喘 雄黄500克 研末,面糊为丸制成1000丸。成人每天服药1丸,温开水送。小孩2~4岁服1/4丸,5~9岁1/3丸,10~15岁1/2丸。亦治慢性支气管炎。痰盛惊风 雄黄、胆南星(酒蒸)、珍珠(豆腐制)、朱砂、法半夏、制白附、僵蚕(麸炒)、薄荷、钩藤、天竺黄各1.5克,麝香、冰片各0.6克,琥珀1克,牛黄1.2克,天麻、防风各3克,全蝎4.5克 共研细末,炼蜜和为牛黄镇惊丸,丸重2克。每服1丸,日1~3次,温开水送下。破伤风痉 雄黄、草乌各3克,防风6克 研末为发表雄黄散。每服3克,温酒调服,里和日可三服。
(3)杀虫疗疮,用于虫疥疮症:虫疥湿癣 雄黄、蛇床子各30克,水银15克 前二味研细,入水银研至不见星珠,以猪油调和,早、晚以汤洗净后涂搽。虫菌阴痒 雄黄、羊蹄各30克 水煎熏洗,宜于滴虫性、念珠菌性及湿癣导致的外阴瘙痒。
【考证】出自《神农本草经》。
1.《名医别录》:雄黄,生武都山谷,煌山之阳,采无时。
2. 陶弘景:(雄黄)好者作鸡冠色,不臭而坚实。若黯黑及虚软者不好也。
3.《唐本草》:出石门名石黄者亦是雄黄,而通名黄金石。石门者最为劣尔。
4.《日华子本草》:雄黄,通赤亮者为上,验之可以虫死者为真,臭气少,细嚼口中含汤不激辣者通用。
5.《本草图经》:雄黄,今阶州山中有之。形块如丹砂,明澈不夹石,其色如鸡冠者为真。又阶州接西域界,出一种水窟雄黄,生于山岩中,有水泉流处。其石名青烟石、白鲜石,雄黄出其中,其块大者如胡桃,小者如粟豆,上有孔窍,其色深红而微紫,体极轻虚,而功用胜于常雄黄。
6.《本草蒙筌》:误中(雄黄)毒者,防己解之。
 
雄黄外用可消无名肿毒。
 
回复 23# 王家祥

好,谢谢,我第一次比较全面地认识雄黄。
 


那我就说一下我比较喜欢用的另外一味芒硝,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便秘患者用得较多。主要成分为十水硫酸钠。
 


好,芒硝大名顶顶,如大承气汤。外用也很好。谢谢。
 
我常用硝石来洗眼!硝石其实就是芒硝,常年可以用来释水滴眼!
 
回复 4# 牙混混

从化工的角度看,应该强调物质的纯净度吧?杂志要低于多少才可以作为化工原料的吧?
牡蛎里面有很多有机物,都被你无视了,反而谈什么碳酸钙,碳酸钙那是纯度大于99.99%的可以作为分析级用的,象牡蛎含那么多杂志还能拿碳酸钙说事?真懂假懂?
再者说,珍珠粉就是牡蛎(或者说是一种叫珍珠贝的贝壳)磨的粉呀,你以为是珍珠磨的粉吧?
 

好像钻石和石墨、焦炭的成分都一样,那也应该都差不多吧!
 
云母石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镇静,止血。用于心悸失眠,咯血,吐血。外用治创伤出血。
 
陈石灰用来止血。
我老家哪里有用陈石灰加未睁眼的七只小老鼠砸碎,晒干备用,我堂奶奶说叫刀枪药。止血效果很棒。
还有就是取陈石灰塞塞到赖蛤蟆肚子里,放阴处阴干,也是做止血用。
还有一个偏方就是陈石灰的澄清水上的一层结晶,也是止血。
 
硫磺,一般外用,用来治疗疥疮。
但也可以内服。治疗内寒,尤其是妇人生育后,受寒导致腹泻。
这个我是听我母亲说的,她生我哥哥后,受寒导致腹泻、怕冷。后来,一医生就是给一枚如鸡蛋大小的硫磺。煎水服。一剂治愈。
 
我也首推“石膏”!
 
硼砂,以石化石
 
谢谢!太好啦,学了很多。大家再添添新的石。把此帖建成美丽的中药城堡。
 
回复 31# 董兴辉

太好了,胜过云南白药。
 
炉甘石
【出处】出自《外丹本草》
【拼音名】 Lú Gān Shí
【英文名】 Calamine
【别名】甘石、卢甘石、芦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来源】
药材基源: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mithsonite;Hydrozincite
采收和储藏: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原形态】
1.菱锌矿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
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
资源分布: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栽培】天然矿石。
【性状】
性状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但由于铁质污染,结晶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结晶体菱面体清楚,粒径一般为0.01mm,粒与粒镶嵌紧密。折射率Ne=1.849,No=1.621;双折射率Ne-No=0.228。干涉色呈高级彩色,较碳酸盐矿更鲜艳;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2)浮水甘石(水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微带黄色,往往呈环形针状和粒状。针体常沿解理裂隙分布,长0.03mm;粒状菱面体清楚,粒径0.01-0.02mm。折射率Np=1.640,Nm=1.736,Ng=1.750;双折射率Ng-Np=0.110;干涉色鲜艳(较高);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0%。
【化学成份】
1.炉甘石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少量氧化钙(CaO)0.27%,氧化镁(MgO)0.45%,氧化铁(Fe2O3)0.58%,氧化锰(MnO)0.01%。其中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有的尚含少量钴、铜、镉、铅和痕量的锗、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2.浮水甘石 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并含铅、镉、镁、铁、铝等杂质。
【药理作用】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广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水混悬液(洗剂),亦有用油膏者。外用可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生长。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收敛、保护作用;尚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
【鉴别】
(1)取本品在紫外光灯(253.7nm)下检视,显浅蓝紫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将此气体涌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发生折色沉淀。(检查碳酸盐)(3)取本品稀盐酸溶液,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蓝色沉淀。(检查锌盐)(4)取本品1小块,置具有圆孔软木塞试管内,灼烧,在管壁有水生成(检查水锌矿);在管壁无水生成。(检查菱锌矿)
【炮制】
1.炉甘石,用砂罐一盛一盖,于炭火中煅令通赤,以童便或黄连水淬之,再煅再淬,九次,细研水飞过用。
2.黄连菊花煅甘石:取炉甘石装砂嘟噜内,煅至红透取出,趁热倾入水盆内、待晾后捞出晒干研粉;再用水飞法取细粉置下药之煎汤内,捣拌均匀,晒干即可。炉甘石1kg,用黄连、菊花各式各120g。薄荷黄连菊花蝉蜕荆芥桑叶防风煅甘石取以下药料加水2桶,共煎过滤,将炉甘石倒入滤液中,不断搅拌,10余天后取沉淀细粉,供药用。每炉甘石5kg,用薄荷250g;黄连、菊花、蝉蜕、荆芥各120g,桑叶60g,防风各60g。四黄栀子煅甘石:取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加水煎汤汁备用。另将炉甘石置坩埚内,入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汁中,待汁被吸尽时出,水飞后干燥。每炉甘石1kg;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各6g。
3.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100斤,用黄连12斤8两
【用法用量】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注意】忌内服。
【附方】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简易方》;治目眩昏花方《卫生简易方》;治下疳阴疮方《秘传经验方》;治阴汗湿痒《仁斋直指方》
【各家论述】
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6.《玉楸药解》:医痔痿下疳。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胃经。
【功能与主治】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用于目赤肿痛,眼缘赤烂,翳膜胬肉,溃疡不敛,脓水淋漓,湿疮,皮肤瘙痒。
【贮藏】置干燥处。
释名: 亦名炉先生。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1、眼睛突然红肿。用炉甘石(火煅、尿淬)、风火消,等分为末。每次取少许,加清水化匀点眼。
2、各种翳膜。用炉甘石、青矾、朴硝,等分为末。每次取一小茶匙,化在开水中,等稍冷,即用以洗眼。一天洗三次。
3、一切目疾。用炉甘石半斤,加锉成小粒的黄连四两,放在瓦罐里,煮两沸。去掉黄连,单取炉甘石研末,加片脑二钱半。共研匀,贮存在小瓦罐中。每次用少许点眼。多次必有效。又方:煅炉甘石一钱,盆硝一钱,共研细。热水泡来洗眼。
4、目中诸症(视物如五轮八廓)。用炉甘石半斤,煅赤,研细;另取黄连四两,切片煎水浸泡炉甘石粉,澄清后,取粉晒干。用时,每次取这种炉甘石粉三分,加铅粉(二连水浸过后再炒)三分、雄黄粉一分、片脑半分,共研匀,点眼。很有效。
5、目暗昏花。用炉甘石(火煅,童便淬七次)、代赭石(火煅,醋淬七次)、铅丹(水飞过)各四两,共研细;另取蜂蜜半斤,在铜锅里炼去白沫,加入清水五、六碗,熬沸后,投入上述三种药粉,继续用文武火熬成一碗,滴水不散。倾入夹层纸中滤过,收存瓷缸中。随时取出点眼。
6、两眼烂边,迎风流泪。用炉甘石(火煅,童便淬七次)四两,放在地上出毒三日,研细后点眼。点前用椒汤洗目。临卧点三、四次,次晨,温茶洗去。又方:炉苦石(火煅)一斤,用黄连四两煎的水淬七次。研累炉甘石,加片脑少许,点眼。又方:炉甘石、石膏各一钱,海螵蛸三分,共研细,加少量片脑加麝香,点眼。又方:先用黄连一两煎水,加入童便半碗,再煎,又加入朴硝一两,再煎。另取炉甘石二两,火煅后放入先制的煎水中淬过。淬后又煅,煅后又淬,反复七次,研成细末。加蜜陀僧一两,共研后贮存,用时点眼。
7、耳流脓汁。用炉甘石、矾石各二钱,胭脂半钱,麝香少许,共研细,吹耳内。
8、牙齿稀疏。用炉甘石(煅过)、石膏,等分为末,每次用少许擦牙,忌用牙刷。日久,牙渐密。
9、下疳阴疮。用炉甘石(火煅、醋淬五次)一两、孩儿茶三钱,共研为末,调麻油,敷患处。
10、阴汗湿痒。用炉甘石一分、蚌粉半分,共研为末,敷患处。
【炮制】: 1.制炉甘石 取原药30放入锻锅中,用烈火煅烧通红,取出迅速投入预备好之药汁(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归尾、赤芍,山栀、荆芥、龙胆草、木贼草、簿荷、连翘、防风、羌活、生地、川芎、白菊花、生甘草、细辛各93克,用水煎成头、二汁,合并过滤,得药汁15公斤)中浸淬,使其吸收药汁,冷后呈黄色,连药汁用石磨磨成浆状,滤去杂质,将滤过之混悬液,倒入瓷钵中研靡,研至无声为度,一般须细研10天左右,将甘石悬液,倒入填有丝绵纸之笾内摊簿,晒至七成干时,用小刀划成2cm见方小块,晒干备用。
2.三黄汤制甘石 取原生甘石5公斤,按上法煅后投入(黄连、黄芩、黄柏各150克,煎二次,滤出之药液约3公斤),药汁中,按上法飞制备用。
3,黄连水拌甘石 取制甘石100公斤,与黄连12.5公斤煎汁相拌匀,吸尽晒干或烘干,再研细粉备用。
 
【中文名称】: 炉甘石
【简写拼音】: LGS
【英文名称】: Calamine
【所属类别】: 皮肤病用药
药物说明:
【别名】异极石
【主要成分】炉甘石。
【药理作用】本品有收敛、止痒、抑菌和轻度防腐等作用。
【适应证】用于治疗湿疹、皮炎、痱子、荨麻疹等,亦可用于静脉曲张性溃疡、癣症及瘙痒。
【用法用量】洗剂含本品10%,氧化锌5%。洗剂、软膏剂均外用,每日数次涂于患处。
【注意事项】①洗剂振摇均匀后涂搽患处。②密闭保存。
【规格】 炉甘石洗剂(含炉甘石15%、氧化锌5%)。
药理作用
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广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水混悬液(洗剂),亦有用油膏者。外用可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生长。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收敛、保护作用;尚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
中药化学成分
1.炉甘石 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少量氧化钙(CaO)0.27%,氧化镁(MgO)0.45%,氧化铁(Fe2O3)0.58%,氧化锰(MnO)0.01%。其中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有的尚含少量钴、铜、镉、铅和痕量的锗、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2.浮水甘石 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并含铅、镉、镁、铁、铝等杂质。
功效
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
考证
出自《外丹本草》
科属分类
锌化合物类
拉丁文名
Calamina(Smithsonitum and Hydrozincitum)
主治
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生态环境
1.产于原生铅锌矿床氧化带。主要由闪锌矿氧化分解产生易溶的硫酸锌,交代碳酸盐围岩或原生矿石中的方解石而成。
2.产于矿床的氧化带中,为次生矿物。主要由闪锌矿蚀变而成。与菱锌矿共生。
各家论述
1.《纲目》:炉甘石,阳明经药也,治目病为要药。时珍常用炉甘石(煅,淬)、海螵蛸、硼砂各一两,为细末,以点诸目病甚妙。入朱砂五钱,则性不粘也。
2.《玉楸药解》:炉甘石生金银矿,秉寒肃燥敛之气,最能收湿合疮,退翳除烂。但病重根深,不能点洗收效,必须服药饵,用拔本塞源之法。
3.《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4.《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5.《本经逢原》:点眼皮湿烂及阴囊湿肿。
6.《玉楸药解》:医痔痿下疳。
7.《现代实用中药》:用于慢性溃疡、下腿溃疡之不易收口者,有防腐生肌之功。
采收和储藏
采得后,除去杂石、泥土。
资源分布
两者均产于湖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选方
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简易方》;治目眩昏花方《卫生简易方》;治下疳阴疮方《秘传经验方》;治阴汗湿痒《仁斋直指方》
用药禁忌
忌内服。
动植物形态
1.菱锌矿 晶体结构属三方晶系。单个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常呈钟乳状、块状、土状、皮壳状集合体。纯者白色,常被染成灰白、淡黄、浅绿或浅褐色。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或暗淡土状光泽,晶面上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5-5,性脆,断口参差状。相对密度4-4.5。
2.水锌矿 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呈块状、土状、多孔至致密状、皮壳状、具细纤维构造的同心带状。白色至灰黄、褐紫、浅紫色。土状光泽,亦呈绢丝光泽。硬度4,相对密度3.5-3.8。
功效分类
外用药;收涩药
药用植物栽培
天然矿石。
炮制方法
1.炉甘石,用砂罐一盛一盖,于炭火中煅令通赤,以童便或黄连水淬之,再煅再淬,九次,细研水飞过用。
2.黄连菊花煅甘石:取炉甘石装砂嘟噜内,煅至红透取出,趁热倾入水盆内、待晾后捞出晒干研粉;再用水飞法取细粉置下药之煎汤内,捣拌均匀,晒干即可。炉甘石1kg,用黄连、菊花各式各120g。薄荷黄连菊花蝉蜕荆芥桑叶防风煅甘石取以下药料加水2桶,共煎过滤,将炉甘石倒入滤液中,不断搅拌,10余天后取沉淀细粉,供药用。每炉甘石5kg,用薄荷250g;黄连、菊花、蝉蜕、荆芥各120g,桑叶60g,防风各60g。四黄栀子煅甘石:取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加水煎汤汁备用。另将炉甘石置坩埚内,入炉火中煅至红透,取出立即倒入汁中,待汁被吸尽时出,水飞后干燥。每炉甘石1kg;黄连、黄柏、黄芩、大黄、栀子各6g。
3.煅甘石:取净炉甘石,打碎,置坩埚内,在无烟的炉火中煅烧至微红,取出,立即倒入水盆中浸淬,搅拌,倾出混悬液,将石渣晾干,再煅烧3-4次,最后将石渣弃去。取混悬液澄清,倾去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黄连水拌甘石:取黄连煎汤,加入上述煅甘石细粉,拌匀并使吸尽,烘干。(每煅甘石细粉100斤,用黄连12斤8两)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至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2)浮水甘石(水锌矿) 多为白色,孔隙较多。体轻,质松软,有较强吸水性,舐之粘舌。均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显微鉴别 (1)生甘石(菱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薄片中无色透明,但由于铁质污染,结晶较差些,往往呈褐棕色,结晶体菱面体清楚,粒径一般为0.01mm,粒与粒镶嵌紧密。折射率Ne=1.849,No=1.621;双折射率Ne-No=0.228。干涉色呈高级彩色,较碳酸盐矿更鲜艳;平行消光。一轴晶;负光性。(2)浮水甘石(水锌矿) 透射偏光镜下:微带黄色,往往呈环形针状和粒状。针体常沿解理裂隙分布,长0.03mm;粒状菱面体清楚,粒径0.01-0.02mm。折射率Np=1.640,Nm=1.736,Ng=1.750;双折射率Ng-Np=0.110;干涉色鲜艳(较高);平行消光。二轴晶;正光性。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0%。
药物应用鉴别
炉甘石与儿茶,二药均能收湿敛疮。但炉甘石长解毒明目退翳。儿茶善于生肌止血。
性味
甘;平;温;无毒
中药化学鉴定
(1)取本品在紫外光灯(253.7nm)下检视,显浅蓝紫色荧光。
(2)取本品粗粉1g,加稀盐酸10ml,即泡沸,将此气体涌入氢氧化钙试液中,即发生折色沉淀。(检查碳酸盐)
(3)取本品稀盐酸溶液,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发生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蓝色沉淀。(检查锌盐)
(4)取本品1小块,置具有圆孔软木塞试管内,灼烧,在管壁有水生成(检查水锌矿);在管壁无水生成。(检查菱锌矿)
药材基源
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的矿石。
用法用量
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出处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楼主,请你回家睡觉吧,别瞎折腾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