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2008/12/31 #1 【伤寒论】的许多方剂为什么都是只煎一次然后或顿服或分两三次服。我们现代人服药为什么一副药要煎两次或者三次。这两种服法那个更好呢?还有就是古人一副药【每味60克】煎一次分三次服,如果我们现在把古人的一副药【每味20克】分成三副,每副煎两次分六次服完。这两种服法效果是否相同?
【伤寒论】的许多方剂为什么都是只煎一次然后或顿服或分两三次服。我们现代人服药为什么一副药要煎两次或者三次。这两种服法那个更好呢?还有就是古人一副药【每味60克】煎一次分三次服,如果我们现在把古人的一副药【每味20克】分成三副,每副煎两次分六次服完。这两种服法效果是否相同?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2009/01/01 #4 回复 3# 正气 的帖子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以上是桂枝加附子汤方的煎服法。请问正气先生这是不是煎一次分三次服?
回复 3# 正气 的帖子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劈)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如桂枝汤法。 以上是桂枝加附子汤方的煎服法。请问正气先生这是不是煎一次分三次服?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1/01 #6 我的看法,伤寒就是伤寒,与杂病不同,现代人把伤寒和杂病混为一谈,此缪久也.
林盛进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21 帖子 719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09/01/01 #7 其实按照现代药物分析,头三煎的药物煎出量都比较多.第四煎以上药物煎出量就少.药物一次煎分二三次服,用的药量必须大,不过药物成份煎出量最多,效果也最好.用药物煎二次服用,用药较少,比较节省,效果也不错.从节省的角度来说,现代的这种煎法其实也不错,又节省,效果也好.一次煎三次服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浪费.不过.还有更节省药的方法,就是煮散.宋代就多用这种方法.用药少,效果也好.这就是为什么宋代的药方为什么药物用量很少的原因.
其实按照现代药物分析,头三煎的药物煎出量都比较多.第四煎以上药物煎出量就少.药物一次煎分二三次服,用的药量必须大,不过药物成份煎出量最多,效果也最好.用药物煎二次服用,用药较少,比较节省,效果也不错.从节省的角度来说,现代的这种煎法其实也不错,又节省,效果也好.一次煎三次服的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浪费.不过.还有更节省药的方法,就是煮散.宋代就多用这种方法.用药少,效果也好.这就是为什么宋代的药方为什么药物用量很少的原因.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2009/01/01 #9 回复 6# liujianli0371 的帖子 请问刘老师伤寒论就是光讲外感病吗?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2009/01/01 #10 原帖由 经方 于 2009-1-1 21:29 发表 其实按照现代药物分析,头三煎的药物煎出量都比较多.第四煎以上药物煎出量就少.药物一次煎分二三次服,用的药量必须大,不过药物成份煎出量最多,效果也最好.用药物煎二次服用,用药较少,比较节省,效果也不错.从节省的角度 点击展开... 但是我们实践中对比,第一煎和第二煎真的还是相差比较大,第一煎明显比第二煎浓。有些方,你煎到第三煎已经淡的不行了。
原帖由 经方 于 2009-1-1 21:29 发表 其实按照现代药物分析,头三煎的药物煎出量都比较多.第四煎以上药物煎出量就少.药物一次煎分二三次服,用的药量必须大,不过药物成份煎出量最多,效果也最好.用药物煎二次服用,用药较少,比较节省,效果也不错.从节省的角度 点击展开... 但是我们实践中对比,第一煎和第二煎真的还是相差比较大,第一煎明显比第二煎浓。有些方,你煎到第三煎已经淡的不行了。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2009/01/01 #11 回复 7# 经方 的帖子 经方老师您能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吗? 就是古人一副药【每味60克】煎一次分三次服,如果我们现在把古人的一副药【每味20克】分成三副,每副煎两次分六次服完。这两种服法效果相同吗?
liujianli0371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23 帖子 2445 获得点赞 16 声望 38 2009/01/01 #12 回复 9# 中医学徒 的帖子 从伤寒论的初衷来看,就是外感,当然不包括温病,读<伤寒论>自叙就会明白,伤寒论里面当然包含张仲景治疗杂病的经验.,如果脉证相合,也可用于杂病,其区别就在这里,你可以对比一下<金匮要略>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和联系.
回复 9# 中医学徒 的帖子 从伤寒论的初衷来看,就是外感,当然不包括温病,读<伤寒论>自叙就会明白,伤寒论里面当然包含张仲景治疗杂病的经验.,如果脉证相合,也可用于杂病,其区别就在这里,你可以对比一下<金匮要略>就会发现其中的差别和联系.
三先生 声名远扬 杏叶会员 注册 2008/12/01 帖子 3155 获得点赞 212 声望 63 2009/01/02 #13 是个好问题, 现在的煎药机好像又恢复到一次了 对中药效果究竟有多大影响,还真的没琢磨过,,,,,,,
gqdxk 声名远扬 高级会员 注册 2008/09/08 帖子 3237 获得点赞 47 声望 48 2009/01/02 #14 说这么多,有没有人能肯定的告诉我:中医的没落,中医疗效的下降是由于不继续古人一次煎药法导致的! 有吗?如果有,理由是什么?证据在哪里?
林盛进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11/21 帖子 719 获得点赞 30 声望 28 2009/01/02 #15 回复 11# 中医学徒 的帖子 从药物的析出量来和人每次服用药物的有效量,我认为效果是一样的.<伤寒论>中的方子,后世医家都改用现代的煎服方法,其效果也很好.这就是证明.
花香丁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7774 获得点赞 84 声望 38 年龄 44 2009/01/02 #16 有些医生,在某些病上,还弃掉第一煎,专用第二煎。说明在疗效上,或者说在病和煎法上,可能有点讲究
诚信中药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7/13 帖子 3150 获得点赞 21 声望 38 2009/01/03 #17 因为中药治病是取之于药材的四气五味,正如明*李念莪所言:“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其轻且薄者,已无余味。”显而易见,不仅首次煎取液的有效成份的浓度比第二、第三次煎的浓度高,更重要的是第二、第三煎的有效成份的“成份”与首煎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影响到方剂的功能主治。因此古人服药只煎一次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服药也是值得提倡的。
因为中药治病是取之于药材的四气五味,正如明*李念莪所言:“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其轻且薄者,已无余味。”显而易见,不仅首次煎取液的有效成份的浓度比第二、第三次煎的浓度高,更重要的是第二、第三煎的有效成份的“成份”与首煎也有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影响到方剂的功能主治。因此古人服药只煎一次是有一定道理的。它的这种方法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服药也是值得提倡的。
8 8879444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06 帖子 11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1/04 #18 原帖由 三先生 于 2009-1-2 10:07 发表 是个好问题, 现在的煎药机好像又恢复到一次了 对中药效果究竟有多大影响,还真的没琢磨过,,,,,,, 点击展开... 不知道沙锅煎的和煎药机的效果是否一样? 就象果木烤鸭和其他的烤鸭是否味道一样? 烧柴火作的大锅菜我总感觉比煤气炉子做的好吃! 这三轮不知道和原装三轮是否质量一样? 哎~……~~ 附件 三轮.jpg 40.6 KB 查看: 98
原帖由 三先生 于 2009-1-2 10:07 发表 是个好问题, 现在的煎药机好像又恢复到一次了 对中药效果究竟有多大影响,还真的没琢磨过,,,,,,, 点击展开... 不知道沙锅煎的和煎药机的效果是否一样? 就象果木烤鸭和其他的烤鸭是否味道一样? 烧柴火作的大锅菜我总感觉比煤气炉子做的好吃! 这三轮不知道和原装三轮是否质量一样? 哎~……~~
8 8879444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06 帖子 11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1/04 #19 原帖由 花香丁 于 2009-1-2 22:01 发表 有些医生,在某些病上,还弃掉第一煎,专用第二煎。说明在疗效上,或者说在病和煎法上,可能有点讲究 点击展开... 是啊是啊! 茶道也有此讲究!! 附件 1883568_3279414656e67ea987702ee148f57b3c.jpg 51 KB 查看: 133
8 8879444 惊鸿一瞥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9/06 帖子 11 获得点赞 0 声望 0 2009/01/04 #20 原帖由 诚信中药 于 2009-1-3 22:32 发表 因为中药治病是取之于药材的四气五味,正如明*李念莪所言:“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其轻且薄者,已无余味。”显而易见,不仅首次煎取液的有效成份的浓度比第二、第 点击展开... 恩~~ 有理!! 附件 杨氏针灸.jpg 6.4 KB 查看: 110
原帖由 诚信中药 于 2009-1-3 22:32 发表 因为中药治病是取之于药材的四气五味,正如明*李念莪所言:“药渣再煎,殊非古法,味有厚薄,气有轻重,若取二煎,其厚且重者尚有功力,其轻且薄者,已无余味。”显而易见,不仅首次煎取液的有效成份的浓度比第二、第 点击展开... 恩~~ 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