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6/19
- 帖子
- 838
- 获得点赞
- 10
- 声望
- 0
作者:柯新桥
一曰“引血下行”。此法主要适用于中风初起,以突然发生舌强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候为主者。此时多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素问、调经论》),故治当滋阴平肝熄风,引上逆之血下行。方用镇肝熄风汤为主,除以白芍、玄参、天冬、龙骨、牡蛎等味外,张锡纯特指出代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气,牛膝能“引气血下行”,即可减轻脑中之充血也,“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脑充血门》)。对重证之人用量竟达90克之多。此外,生麦芽、川芎,枳壳等,亦有引血下行之功。如此则肝平风熄,血不上逆,诸症自可渐退好转。
二曰“凉散血热”。此法主要适用于心肝火盛,迫血妄行,气血逆乱之证。除上述见症外,病情往往深重而突然昏仆,面赤身热,舌红绛苔黄。治此宜在乎肝熄风、引血下行或涤痰开窍的同时,重点选用犀角,生地、玄参,茜草、生大黄等凉血散血之品。脑出血较严重者,还可增用三七、生地炭、大黄炭,蒲黄炭等味,既可凉散血热,又可活血止血。
三曰“活血化瘀”。此法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尤其对慢性患者更是如此。常用药物如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酒大黄、三棱、莪术、牛膝、三七、玄胡、庶虫、土鳖虫、乌梢蛇、蜈蚣等皆可视病情用之。阻滞于头部,经络之间的瘀血一去,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自可消除。正如张锡纯所云:“血活风自去”。笔者体验,不仅中风后遗症当以此法为主,而且对急性缺血性中风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亦当以此法治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四曰“益气养血”。运用此法之目的大致有二:其一用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此阶段临床医生大都喜用攻血破瘀之品,用若太久,必伤正气,故此时提倡用此法辅之,以防破瘀之药伤正;其二,无论是患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一旦留下后遗症而经久不愈者,往往气血俱虚,肢体、经脉失养,此时运用益气养血之法显得尤为重要。补气,宜重用黄芪,党参、炙草;养血,则选当归、丹参,鸡血藤、三七、白芍,这几味既能养血,又可行血,对此病情甚为合拍。如果虚象明显,还可加用枸杞,熟地,更增强养血之力。
当然,中风是一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因而运用上述治血四法之时,不可死守于某一法、某一味药,而必须视病情之缓急,针对病机之不同,或一法首先运用,或数法合而用之,使之恰到好处。
一曰“引血下行”。此法主要适用于中风初起,以突然发生舌强言蹇、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候为主者。此时多困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素问、调经论》),故治当滋阴平肝熄风,引上逆之血下行。方用镇肝熄风汤为主,除以白芍、玄参、天冬、龙骨、牡蛎等味外,张锡纯特指出代赭石能“降胃平肝镇安冲气,牛膝能“引气血下行”,即可减轻脑中之充血也,“愚生平治此等证必此二药并用,而又皆重用之”(《医学衷中参西录·脑充血门》)。对重证之人用量竟达90克之多。此外,生麦芽、川芎,枳壳等,亦有引血下行之功。如此则肝平风熄,血不上逆,诸症自可渐退好转。
二曰“凉散血热”。此法主要适用于心肝火盛,迫血妄行,气血逆乱之证。除上述见症外,病情往往深重而突然昏仆,面赤身热,舌红绛苔黄。治此宜在乎肝熄风、引血下行或涤痰开窍的同时,重点选用犀角,生地、玄参,茜草、生大黄等凉血散血之品。脑出血较严重者,还可增用三七、生地炭、大黄炭,蒲黄炭等味,既可凉散血热,又可活血止血。
三曰“活血化瘀”。此法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尤其对慢性患者更是如此。常用药物如丹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酒大黄、三棱、莪术、牛膝、三七、玄胡、庶虫、土鳖虫、乌梢蛇、蜈蚣等皆可视病情用之。阻滞于头部,经络之间的瘀血一去,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自可消除。正如张锡纯所云:“血活风自去”。笔者体验,不仅中风后遗症当以此法为主,而且对急性缺血性中风者(如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亦当以此法治之,常可取得较好疗效。
四曰“益气养血”。运用此法之目的大致有二:其一用于中风后遗症患者,此阶段临床医生大都喜用攻血破瘀之品,用若太久,必伤正气,故此时提倡用此法辅之,以防破瘀之药伤正;其二,无论是患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一旦留下后遗症而经久不愈者,往往气血俱虚,肢体、经脉失养,此时运用益气养血之法显得尤为重要。补气,宜重用黄芪,党参、炙草;养血,则选当归、丹参,鸡血藤、三七、白芍,这几味既能养血,又可行血,对此病情甚为合拍。如果虚象明显,还可加用枸杞,熟地,更增强养血之力。
当然,中风是一极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因而运用上述治血四法之时,不可死守于某一法、某一味药,而必须视病情之缓急,针对病机之不同,或一法首先运用,或数法合而用之,使之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