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也谈如何学中医

徐明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10/10/14
帖子
3757
获得点赞
22
声望
38
年龄
45
作者:左右(QQ名) 华夏中医论坛网名:为往圣继绝学

首先声明,本文谈的是如何学好纯中医,立志于中西医结合的中医不在本文之列

开篇首先点出最重要之处,要学好中医,最关键之处是建立一个中医思维的大脑,背几个方,认几味药,不是中医

中医思维的头脑如何建立,或者说如何训练出来,为什么我要说训练呢,因为我们现在不具备了,我们从小不是读四书五经长大的

我们用的也不是繁体字了,我们是学的西方的逻辑思维长大的,不是中国古人的天地思维了,不是阴阳五行的思维了

不是用子丑寅卯来记时间,吃饭和睡觉了,所以说我们不具备学习中医的基础性东西了,而我们又要学中医,怎么办?

只有训练我们回到中国古人的思维方式,我们才能解迷中医,了解中医,拿到中医进门的钥匙。

曾经和一个30年的执业中医聊天,他说,学中医的人须是鲁迅笔下咸亨酒店里那个说茴香豆的茴字有五种写法的前清秀才

那样的人才学的好中医,是啊,古言也有:秀才学医,笼中抓鸡 之说,可以试问一下,我们现在哪个晓得茴字的五种写法?

没有! 所以说要训练,如何训练? 我自己的一点体会如下,奉献给大家:

首先这个思维,不是要坐到医院,或是堂上,或是诊所,你才去训练,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训练,警察不是穿上衣服才是警察,脱了衣服他一样是警察,我们医者也一样

日常训练,你要别着自己用阴阳五行来看你接触的所有事物,喝茶,拿起茶杯,哪是阴?哪是阳?杯子外壳是阳,里头的水是阴嘛!

看路边的树,问下自己什么是阴什么是阳? 树根扎在地下吸收养分,属阴,树枝叶接受阳光,产生光合作用,属阳嘛

又有养分,又有了阳光,阴阳平衡,树自然就长的枝繁叶茂了嘛,所以,阴阳无时无处不在,关键是你用不用它来作为一个方法观察事物

如果你不用,对不起,你不用学中医了,因为中医就是以它们来观察天,地,人的,阴阳五行就是中医的宇宙观,方法论

这个训练过程可长可短,悟性高的很快就掌握了,悟性差的可能一辈子也无法理解。

掌握了的同学看过来,首先恭喜你,你上路了,入门了,入道了。中医的思维,你开始具备了

有了这个思维,事情就好办了,你再去看古人的书,就不是永远的蒙蒙懂懂了,你开始体会到古人的意思,明白他们写出来的那些字的缘由了

你就能够透过字里行间看到古人在油灯下写这些东西时的想法,看到奥妙处你甚至要手舞足蹈,拍案叫绝了。

所以很多人学某派,比如学李东垣,以为学个补中益气汤就是学过李东垣了,差的远哩,差十万八千里呢,学到李东垣的思想才是学到李东垣了

这些,都要求你必须具备一个中医的思维头脑,如果你不具备这个头脑,你满脑壳的血压,血糖,对不起,你永远学不到!

絮絮叨叨的言说了一大堆,希望对正在学习中徘徊,苦闷的同学能有所帮助!
 
楼主此文,说出了我一直想说的话,是否建立了中医思维,可以说是判定有没有进入中医大门的准则。看到流涕,你首先是想到风寒客肺,还是鼻粘膜卡他性炎症?看到麻黄,你脑海里先冒出来的是太阳伤寒,还是麻黄碱?摸到脉,是感觉到脏腑之气机,还仅仅是桡动脉的搏动?这样大约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真正的建立了中医思维了。这一关,不但初学者要过,即便很多从医多年的老医生,也都不一定都经得起验证,在看到CT影像时,在看到化验报告时,在看到B超结果时,如此等等,你的诊断用药思路,会不会被其左右呢?
 
感谢各位斑斑的厚爱,大家共同的心愿,振兴中医,造福华夏子孙万代!
 


这就是中医“西化”的问题所在了,我们的教育管理者看似好心的让我们又学中又学西,希望我们全面,须不知反造成对我们的干扰

而且这个干扰对于掌握真正的中医精髓是很坏的,包括很多老先生在里头困扰一生都出不来,这也就是邓铁涛老先生说的, 最后就是 西医不通,中医不精!
 
也有不少大师是兼通两门的。西为中用,也是必要,必先中而兼懂西(以往中医学院是先三年中,后学西)。如西是空白,常误事也。
 


请试举误事具体例子,供大家一起讨论
 
我在江门中医院实习。遇到一老中医,他为眼科医生(中医)。他犯链球菌感染时,全身为风湿热,请另一中医治,结果,心内膜受损,风湿心,残废终身。 老医生对我说“有些病是要中西结合,不可单用中医,不然一辈子后悔!”我出国前已主管一附院病区,中医管理局强调中医治疗,医院也有规定,如纯中医不达到某种百分比就扣奖金。许多病纯中没办法(我院有名老每周查房)。还有,许多病还是要诊断清,不然很盲目。我虽是死硬的中医派, 但我觉得中医生要懂些西医, 以便提高对预后的判断,便于和同行及病人沟通。如我的观点有错,请网友批评。近代中医大师章次公,经常要病人到西医院检查。我在这里也经常劝病人去查清。 是我开不了方吗?不是。是把病人的安危放在首位。当然,运用中医药治病时应遵中医的道。而不是用西医来指导中医药。
 
回复 4# 为往圣继绝学


有些叫得很响的中医常是没料(我不点名)。我最佩服的中医是能解决难题的中医(象刘赤选,罗元凯,刘仕昌等)。 那些总觉得自己中医很厉害而批评人的,没术也没德。
 


学术争鸣,实是一种加深学习的方法,讨论话题,对案不对人,几点疑惑如下

此案究竟是责之中医不懂西医?还是中医理论不行?或是我们使用中医理论的水平不够?

如果责之中医不懂西医,那SARS病毒在全球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的时候,西医自己尚且不懂SARS病毒是何物,中医治疗为何效果显著?

广州中医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抗击非典,取得零死亡,零感染的效果不正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中医药取得的吗?何来耽误一说?可见中医理论也没有问题!

那问题就只有出在我们这些使用中医理论的人身上了,我们对理论是否胸有成竹的掌握了,还是将信将疑?如果是治SARS的大夫来治这个链球菌会是什么样子?

又如果,张仲景来治这个风心病会怎么治?治不治的了? 如果是癌症,我们对症治疗了,又何来耽误之说?

治疗癌症,连钟南山自己都说,西医是 切了瘤子,人死了! 放疗化疗更是杀人快刀,中药扶正,何来耽误?

综上所述,我们后人要检讨的是对祖师爷的东西学艺不精,实在是惭愧!

======================================================================

关于章次公老,我一向也是很景仰的,但是我们回顾中医学几千年的历史,无可否认的近100多年的西风东渐,是中医史上最衰退和低谷的时期

满大街的西医院和病人看病90%首选西医是不争的事实,既然我们处于这个时代,那300年后写几千年的中医史,我们这个时代又有几个能称得上是和张仲景

孙思邈 朱丹溪 张景岳 相比肩的“大师”呢?
 
首先,这不是中西之争。我代表的是中医。我们只是对知识结构的讨论。孙思邈 朱丹溪 张景岳 的书很有价值。当代的中医应“知中医之长,懂西医之长和短”才能在现代的强烈竟争中有市场。我也得承认,有些病中医不如西医有效。
 
“如果是癌症,我们对症治疗了,又何来耽误之说?”

癌症治疗重在早期发现。这是我们的短。我们的手段没有现代仪器和检验快。许多癌症早期发现处理,病人能活10年以上。如耽误,不论多高明的医生,吃任何药,大多预后不好。
 
我讲的一些话可能不合许多网友的心理。这就是论坛的目的。当您临床几十年后,您会有不同的看法。论坛就必须有不同声音和见解。
 
前面讨论的是纯中医的入门路径,强调建立中医思维无疑是正确的。后来引起中西医之争,也算是已经偏离讨论的方向了。我认为:建立纯中医的思维方式,也绝不要排斥西医,更不能因此否定西医。在当下的时代,一个好的中医,如果完全脱离的西医的基础,那也是不可想象的。我自己是从学西医入的行,因为后来对中医有了更高的热情,才决定改向中医方向发展,但自已感觉在中医西医二者之间,只要正确对待,完全可以互相补充,并不矛盾。具体做法就是人们常说的“西医诊断,中医治疗”,先弄清西医是什么病,目前什么程度,将来预后怎样,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西医能顺利解决的病,多半也轮不到中医来看,如果西医不能顺利解决的,来看中医了,这时候又必须要从纯中医的思维方式对认识病情,继而辨证用药。举一例子,曾经有一个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病人,肝区疼痛,反复多年,西医化验病毒复制活跃,但使用抗病毒、保护肝脏等方法治疗,转氨酶升了又降,降了又升,都在担心将来要发展到肝硬化了。到我这边以后,是选择中药杀病毒、护肝呢?还是另想办法呢?这时候,我才不管它病毒复制不复制呢,首先辨证,唇发黯,舌质、指甲瘀斑,苔薄白微腻,脉细带涩,是中医胁痛病,属于瘀血阻络,气机不畅,挟湿热未清,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服后一个月左右转氨酶即顺利降至正常,胁痛消除,继服一个月,一直正常,病人欲停药,当时复诊舌质指甲瘀斑仅退去三分之一左右,我说病没有彻底好,停药可能还会反复。不信,果然于停药三个月复查时转氨酶又出现轻微上升,后来坚持用药达半年,唇、舌、指甲灰黑斑几乎全部消除。现停药已数年了,复查一直正常,再未波动,身体恢复健康。
回头再想,当时如果中医也是继续抗病毒、保护肝脏,病人能彻底治愈吗?
 
回复 13# 德生堂主人

不是中西之争,是现实的讨论(知识领域)。我不论治任何病,只要用中药,必用辩证论治,效果良好。 在这里我从来不用西药。我认为没把握的,便请病人找其他科。
 
学医贵在悟心,用药如将用兵,我自学中医几十年,一要学好阴阳五行,二要学好药证方证。晚辈出羞了,对不起,请前辈批评
 
回复 15# 罗也可以

说得好!遵中医之理,博采众方,勤于临证,勤于思考,多读书,多读案。临床就好。
 


对,我也赞成你的此观点,这就涉及到分工不同了,“术业有专攻”外科,手术,就一定要找西医,中医不必去争

现在的问题是一部分中医对自己没信心了,犯了想“大而全”“小而全”的错误

比如以前,一个大的厂矿企业,自己搞学校,搞电视台,搞医院,什么都想搞,自己想搞成一个社会

但是我们要问,你搞学校,搞的能有清华好? 搞电视台,能搞的有凤凰卫视好?你搞医院,能搞的有协和好?

同样,硬要我们中医学着动手术,能有欧美留学的西医专家搞的好?

具备一定的西医知识,是必要的,但决不是在学院学生这个层面用1/3的课程去教西医,那学的是西医和是中医呢?

最后培养出来的很可能就是对中医不相信,对理论不明白,因为自学中医不通,最后喊着要废除中医的“张功耀之流”

这也就是邓铁涛老先生说的,“培养的都是中医的掘墓人”
 


对于西医治疗癌症,附上西医院士前天文章一篇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10-11-05 08:43:53


新华报业网讯 20年前,胃癌化疗费每人次平均100元,如今涨到15050元,虽然诊断精度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了,但胃癌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昨天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教授在南京医科大学作了一场题为“关于医学技术发展的价值思考”的报告,严厉抨击当前医疗高消费。
韩启德指出,当前医学技术的过度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高新医疗技术应用导致医疗费用大幅提高;“技术至上”盛行导致医学离人渐行渐远。

韩启德院士举例说, 20年前,胃癌诊断只需440元,而现在基础诊断需要2830元,如果运用最高端诊断技术所需的花费则上升至8千到1万元;胃癌的化疗从20年前的每人次平均100元已提高到现在的15050元。虽然诊断的精度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了,但调查显示,胃癌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他还举例2010年4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的一种肿瘤生物治疗药物,临床应用的统计学结果显示,该药物只能延长病人4.1个月的生存寿命,却要付出约合人民币30万元的高昂代价。

20世纪前医疗技术不发达,缺医少药,但医生都是上门服务,医患间彼此和睦、亲密、信任。随着医院的兴起,患者去医院就医取代了医生的上门服务;随着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重视局部忽视整体,见病不见人。医生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品和手术,忽视病人的主诉。在谈到这一点时,韩启德说了已故医学专家裘发祖遇到的一件事,一位腹部不适的病人去裘老处就诊,裘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轻柔地给他做了腹部触诊,病人感动得当场落泪,因为他之前在六七家医院看过病,却没有一位医生摸过他肚子,可见医生的态度和行为对病人的重要性。

韩启德认为,医药生产、流通企业对医疗技术的过度使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还有就是高技术本身研发及审批成本很高,势必会把这部分成本转嫁到患者的身上。韩启德指出:限制医疗技术发展是不切实际的,但可以通过效价评估等方式限制医疗技术的准入,通过设立应用规范控制医疗技术的使用范围;通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社会医疗公平。南医宣 蔡蕴琦
 
我同意您的回帖。第一,学中医的就得业中医,当个好中医。这是艰苦的路。第二,先进仪器也带来医疗费用的提高,也是个问题。在读您的贴后,我连发三个主题。为的是让初学者知道如何当医生而少出事。 我同意您关于如何进行中医思维的观点。
 


确实,您的经验也让我很收益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