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10/07/21
- 帖子
- 839
- 获得点赞
- 102
- 声望
- 28
- 年龄
- 68
这一章是我的读书笔记一部分,也是我学中医历程的一部分,主要是选取名老中医的医话为主。这也是我比较偏爱的一部分,因为它对我一生的临床影响比较大的。我不爱看别人评注的医案,我觉得有点隔靴挠痒,揣测臆想,离本人的原意甚远。医话不一样,那是医者本人用药、施方、认证,体会的自注,可靠性大,且是医者本人一生最得意之处,最有把握之点。说句老实话,我的中医之路,即非科班出身,亦非家传师承,完完全全是自学。虽说自修过糸统的中医函授教材,但临床部分却是从大量的名老中医医案医话中一招一式的学来的。非不愿拜师学艺,而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无人引荐,无师可拜,只能是自找门路,自己琢磨。那么怎样才能无师自通,自学成材呢?我找到的窍门就是,从名师名案名话中取经。我在读中医函授教材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枯燥无味,不好记忆,不好理解。相反医案医话,尤其是医话,通俗易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爱不释手。我从医话中一味一味中药的学,一个一个方子的记,一条一条不同认证的思,一案一案治法的理,积少成多,验于临床,很快就掌握了中医的基本技能。隨着阅历的增多,时间的推移,经验自然而然的就多了。经常有人问我中医是跟谁学的,上过什么名牌大学,我答之:自学。很多人不相信,现在就利用这个章节,部分还原我学中医的过程,以供后学者参考。
麻黄临证功效多
麻黄的三大功用:发汗、平喘、利水,在临床上疗是可靠的。四川省万县郑惠伯主任医师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麻黄的功用远远不止上述三种,其用途甚广。麻黄除用于治风寒表证、外感喘咳、风水浮肿等证之外,对重症肌无力、颜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遗尿及子宮脱垂等病,也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单用麻黄治之,而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于方中加入麻黄,即见奇效。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证范围。1 959年郑医师曾治一例。患者系女教师,三十余岁。其咀嚼肌、吞咽肌、眼肌都麻痹,每日饭前必须注射新斯的明,才能咀嚼吞咽。中药曾用温补脾肾之类,如黄芪、附片、党参、白术、仙茅、淫羊藿、当归、川芎及人参再造丸,疗效不明显。后于方中加入麻黄,剂量由6克增至1 5克,患者病情大有好转,最后不用新斯的明,亦能自己进食。
颜面神经麻痹,中医谓风中经络,多以牵正散为主,辅以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收效缓慢。郑医师曾治何某,已用牵正散加味及针灸治疗一周无效。便在原方(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蛻、防风、荆芥、当归、川芎、桂枝、白芍、白芷)中加入麻黄、葛根,服三剂患者颜面即牵正。此后,凡遇此病,开始就加入麻黄,疗效明显提高。
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将麻黄加入补阳还五汤中,经多例的临床观察,均获较好的疗效。
遗尿,是小儿常见病,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常用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速效。如加入麻黄,收效即快。
用麻黄治子宫脱垂的来历,乃四川忠县黄天星医师用加味乌头汤治风湿痹,于无意中治愈老年妇女多年不愈的子宫脱垂(三度下垂),后在当地推广,曾治愈近百例二至三度子宫下垂。其方中有麻黄24克,他曾将麻黄减量,则效果较慢;若去麻黄,则基本无效。其方如下:黄芪24克,麻黄24克,二乌各1 5克,川芎1 2克,白芍1 2克,黄芩12克,生地1 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
麻黄的以上妙用,古今已有所论,并非独创。至于麻黄的广泛运用,尚有不少新的苗头,如用于心律过缓、抗过敏、脑血栓等。麻黄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奥妙,则非管窥所能见其全貌也。
【岐黄用意】---巧治疑难杂症
大汗用大剂麻黄取效之验谈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之说,几乎尽人皆知,“有汗不可用麻黄”亦成为戒条。而大汗用重剂麻黄取效者亦有之,特录于后:
江西名老中医姚荷生教授于抗战期间曾遇—40余岁患者,男性,常近酒色,炎暑外出经商,中途步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欣然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食、纳、二便以及神色、舌苔均无特殊表现,尺沉稍欠流利。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内经》所谓“湿热不攘”着则生痿蹵”者无疑。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患者的生活史,当挟有肾虚。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谁知患者连服六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患者焦急难耐,欲请“草药郎中”,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姚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未几,草医果来,一见来及问病,即指患者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呵!”姚已叹其诊断之神,及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三天下床行走,更觉得有观其处方之必要。见其药用满纸,几达廿余味,反复玩味, 似不出麻黄,杏仁,苡仁,甘草大法,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患者处方后,对麻黄用至二两深有顾虑,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四两,你们害怕,今用二两决不可少”。为此,患者坚称如姚老不作主,决不进服。姚老根据现场见闻,再三考虑,该草医既然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用药又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早有先例,但恐万一大汗亡阳,嘱其预备参末,以防不测。患者闻之,认为有备无患,立即进药,与此同时也敷了草药。服药后大汗顿减,下床行走,一如预言。姚老叹服之余,只有暂时归功于无法探询之外敷草药。谁知不久,气候更加炎热,居室主人之姨妹,素业冒暑营生,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其子背负登门求诊于姚老,亦见其汗出淋漓。仑促之间,乃授前例而用之麻杏苡甘汤合三妙散(麻黄连根节用量仅24克)一剂,翌晨患者即能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细思本例与前例比较,起病为短,但并未使用外敷草药,可见原以为归功于外敷草药,其实未必尽然。现在虽时隔四十余年,姚老对此仍念念不忘。
考古代名医善用麻黄者,首推张仲景,从其配伍的麻黄方剂来看,无汗用麻黄的方剂固为多数,但有汗用麻黄的方剂亦有成例,如麻杏石甘汤证之“汗出而喘”、越婢汤证之“续自汗出”等,不过二方有汗用麻黄皆以石膏配任而且石膏的剂量超过麻黄剂量的1/3或1/2。石膏为里药,麻黄为表药,里药重于表药, 自然就影响了麻黄解表发汗的作用。而草医所开的处方并无石膏,麻黄剂量又远远超过了历代文献。如此大剂量的麻黄不仅未发汗,倒反起到了止汗的作用,这对麻黄的用量和功用,确实是一个新的发现,说明麻黄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具有双向的作用。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巳极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我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用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症,物及必反,内闭过甚,正邪相搏,故反汗出。用此,辨证必须明病机,才能达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目的。
【长江医活】---龚子夫
按:从上两则医话我从中学到了治面瘫牵正散里加麻黄,以提高疗效;加麻黄治遗尿;用麻黄治汗出哮喘也是受后案启发。但是麻黄的发汗、平喘、利尿的基本功用也是要记住,因为这方面的案例多,就不选了。总之要学会运用每种药的用药思路和增加使用的广泛性。
麻黄临证功效多
麻黄的三大功用:发汗、平喘、利水,在临床上疗是可靠的。四川省万县郑惠伯主任医师的多年临床经验,认为麻黄的功用远远不止上述三种,其用途甚广。麻黄除用于治风寒表证、外感喘咳、风水浮肿等证之外,对重症肌无力、颜面神经麻痹、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遗尿及子宮脱垂等病,也都有很好的疗效。但并非单用麻黄治之,而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于方中加入麻黄,即见奇效。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痿证范围。1 959年郑医师曾治一例。患者系女教师,三十余岁。其咀嚼肌、吞咽肌、眼肌都麻痹,每日饭前必须注射新斯的明,才能咀嚼吞咽。中药曾用温补脾肾之类,如黄芪、附片、党参、白术、仙茅、淫羊藿、当归、川芎及人参再造丸,疗效不明显。后于方中加入麻黄,剂量由6克增至1 5克,患者病情大有好转,最后不用新斯的明,亦能自己进食。
颜面神经麻痹,中医谓风中经络,多以牵正散为主,辅以针灸治疗,有一定疗效,但收效缓慢。郑医师曾治何某,已用牵正散加味及针灸治疗一周无效。便在原方(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蛻、防风、荆芥、当归、川芎、桂枝、白芍、白芷)中加入麻黄、葛根,服三剂患者颜面即牵正。此后,凡遇此病,开始就加入麻黄,疗效明显提高。
治疗多发性神经根炎后遗症,将麻黄加入补阳还五汤中,经多例的临床观察,均获较好的疗效。
遗尿,是小儿常见病,多为肾气不足,膀胱虚寒。常用方如缩泉丸、桑螵蛸散,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速效。如加入麻黄,收效即快。
用麻黄治子宫脱垂的来历,乃四川忠县黄天星医师用加味乌头汤治风湿痹,于无意中治愈老年妇女多年不愈的子宫脱垂(三度下垂),后在当地推广,曾治愈近百例二至三度子宫下垂。其方中有麻黄24克,他曾将麻黄减量,则效果较慢;若去麻黄,则基本无效。其方如下:黄芪24克,麻黄24克,二乌各1 5克,川芎1 2克,白芍1 2克,黄芩12克,生地1 5克,甘草6克,蜂蜜60克。
麻黄的以上妙用,古今已有所论,并非独创。至于麻黄的广泛运用,尚有不少新的苗头,如用于心律过缓、抗过敏、脑血栓等。麻黄的临床应用,还有一些奥妙,则非管窥所能见其全貌也。
【岐黄用意】---巧治疑难杂症
大汗用大剂麻黄取效之验谈
麻黄发汗、麻黄根止汗之说,几乎尽人皆知,“有汗不可用麻黄”亦成为戒条。而大汗用重剂麻黄取效者亦有之,特录于后:
江西名老中医姚荷生教授于抗战期间曾遇—40余岁患者,男性,常近酒色,炎暑外出经商,中途步行,双足灼热难忍,于清溪中欣然洗濯,顷刻间脚痿不能任地,遂抬回家中,延姚诊治。见其榻前堆置毛巾甚多,频频拭汗,尤以下肢为甚,但双足不冷,亦不恶风,口微渴,食、纳、二便以及神色、舌苔均无特殊表现,尺沉稍欠流利。姚老根据季节、病史判断其属于《内经》所谓“湿热不攘”着则生痿蹵”者无疑。但据大汗、脉尺沉以及患者的生活史,当挟有肾虚。以苓桂术甘汤合二妙散化气行湿兼清热而不碍正虚之法,自以为考虑周全,私心窃慰。谁知患者连服六剂,仅汗出稍减,足痿毫无起色。患者焦急难耐,欲请“草药郎中”,但此医常以猛药治疗顽疾,又未敢轻易领教,故而拜托姚老主持判定。姚自忖无能速效,半出虚心,半出好奇,不得不于另室窥之。未几,草医果来,一见来及问病,即指患者脚曰:“你这是冒暑赶路,骤投冷水得的呵!”姚已叹其诊断之神,及闻其不但确有把握治愈,并刻期三天下床行走,更觉得有观其处方之必要。见其药用满纸,几达廿余味,反复玩味, 似不出麻黄,杏仁,苡仁,甘草大法,另草药外敷未见写处方,患者处方后,对麻黄用至二两深有顾虑,草医有所察觉而申言:“照本意要用四两,你们害怕,今用二两决不可少”。为此,患者坚称如姚老不作主,决不进服。姚老根据现场见闻,再三考虑,该草医既然认识本病的发病原因,用药又无原则性错误,况大汗用麻黄《千金》早有先例,但恐万一大汗亡阳,嘱其预备参末,以防不测。患者闻之,认为有备无患,立即进药,与此同时也敷了草药。服药后大汗顿减,下床行走,一如预言。姚老叹服之余,只有暂时归功于无法探询之外敷草药。谁知不久,气候更加炎热,居室主人之姨妹,素业冒暑营生,突遇暴雨,两脚痿废,其子背负登门求诊于姚老,亦见其汗出淋漓。仑促之间,乃授前例而用之麻杏苡甘汤合三妙散(麻黄连根节用量仅24克)一剂,翌晨患者即能步行复诊,取效之速,超出前例。细思本例与前例比较,起病为短,但并未使用外敷草药,可见原以为归功于外敷草药,其实未必尽然。现在虽时隔四十余年,姚老对此仍念念不忘。
考古代名医善用麻黄者,首推张仲景,从其配伍的麻黄方剂来看,无汗用麻黄的方剂固为多数,但有汗用麻黄的方剂亦有成例,如麻杏石甘汤证之“汗出而喘”、越婢汤证之“续自汗出”等,不过二方有汗用麻黄皆以石膏配任而且石膏的剂量超过麻黄剂量的1/3或1/2。石膏为里药,麻黄为表药,里药重于表药, 自然就影响了麻黄解表发汗的作用。而草医所开的处方并无石膏,麻黄剂量又远远超过了历代文献。如此大剂量的麻黄不仅未发汗,倒反起到了止汗的作用,这对麻黄的用量和功用,确实是一个新的发现,说明麻黄既能发汗又能止汗,具有双向的作用。汗出有虚实之分,闭脱之异,凡表虚自汗,阳虚自汗,阴虚盗汗以及一切脱证的自汗,麻黄当在禁例;上述两个病例,凡遇暴热暴冷使人体经络,腠理骤然闭阻,以致邪正相搏过甚,内闭巳极致汗出淋漓,这种汗势出之较猛,通过大剂麻黄使经络腠理之闭阻得以疏通,从而汗出自止。或许有人问,闭证多无汗,何以反汗出?我认为闭证有轻重缓急之分,如属骤用剧烈刺激者多为重闭症,物及必反,内闭过甚,正邪相搏,故反汗出。用此,辨证必须明病机,才能达到审证求因,审因论治的目的。
【长江医活】---龚子夫
按:从上两则医话我从中学到了治面瘫牵正散里加麻黄,以提高疗效;加麻黄治遗尿;用麻黄治汗出哮喘也是受后案启发。但是麻黄的发汗、平喘、利尿的基本功用也是要记住,因为这方面的案例多,就不选了。总之要学会运用每种药的用药思路和增加使用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