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2/26
- 帖子
- 6715
- 获得点赞
- 247
- 声望
- 63
- 年龄
- 62
《质疑录•论三焦有几》-张介宾
人身十二脏腑经络,《灵枢》《素问》详辨,各有定名部分,独三焦之名,在经文亦多臆说;后贤之详其义者,更多旁杂,而无一定之论,是不能无疑,而为之考究,以正其指归。即如王海藏,为东垣高弟,亦致疑于三焦之名,而问之曰“三焦有几”?启其端而究未能定其说。是以总会经文与诸贤之论而详之,已知三焦有“三三焦”,而后之人不能明其义,故多岐而未有以正其名也。
所谓三焦之有“三三焦”也,即以经文正之。《灵》《素》之论三焦,与《难经》之论三焦,已自不同矣。
《灵枢》曰:“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关冲,小指次指之端。三焦下腧,在足大指之前,少阳之后,出腘中外臁,足太阳以络于手少阳。”此论手少阳三焦经脉之所行也。
又曰:“脐下膀胱至足,为足三焦。下焦别回肠,注膀胱以渗入。”此论足太阳膀胱,为三焦一腑之所属也。手三焦之经为少阳,主于上;足三焦之腑为膀胱,主于下,是二三焦也。故《本脏篇》曰:“密里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里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论勇》曰:“勇士,三焦理横;怯士,三焦理纵。”而《素问•五脏别论》又曰:“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五者,为天气之所主。”夫三焦、膀胱,与胆、胃、大小肠四腑病言,而又有厚、薄、结、直、纵、横之意,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腑,正“有形有状”之三焦也。
若《灵枢》又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三焦为一气之所主,故《三十一难》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出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此三焦者,即《灵枢》所谓如雾、如沤、如渎之三焦也。故《难经》又继言之,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以终始。三焦者,原气之别使。原气在两肾中间之动气,为人之生命,十二经根本,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气,正王叔和所谓“有名无状”之三焦也。是又一三焦也。
论其经则手少阳三焦主之于上,论其腑则足太阳三焦主之于下,论其气则两肾原气之三焦以行于中。故曰《灵》《素》之论三焦,与《难经》之论三焦,名各不同也。
《灵》《素》之论手少阳三焦与足太阳三焦,是“有形之腑”也。《难经》之论上中下之三焦,是“无形之原气”也。有形之腑,与胆、胃、大小肠为配;无形之气,游行于五脏六腑之中,温分肉而充皮肤,是即肾间之原气,自下而中,自中而上,东垣所谓有名无形,主持诸气,统领周身之气,熏肤充身泽毛者也。三焦只有三者,此也。
王海藏问“三焦有几?”,独能辨手少阳三焦主上,足太阳三焦主下,而不及《难经》所云原气之三焦为命门之别使,是以使后人疑而莫辨耳。故王叔和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者,即是肾间原气之三焦也,不可谓尽非也。独是陈无择以脐下之脂膜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著内一层,形色最赤者为三焦;虞天民以包涵肠胃之总司,指腔子为三焦;是皆说之不可稽者也。至金一龙舍手足之三焦不言,而易以前三焦、后三焦,尤诞妄而支离矣。予初注三焦论,漫引《灵枢》肺腧在三焦,心腧在五焦,膈腧在七焦,肝腧在九焦,脾腧在十一焦,肾腧在十四焦之间,以躯体之外称焦,而从虞天民包罗六腑五脏之脂膜,以证三焦之说。自马仲化以肺腧、心腧之“焦”为椎,则予之说要,亦可议而未有当焉也。
河间金栋按:以上乃张介宾晚年之作,独得日人·丹波元简赏识。张介宾认为三焦共有三个:⑴手少阳三焦之经脉,主于上;⑵足三焦之腑为膀胱,主于下;⑶两肾原气之三焦,主于中。与其早年作品《类经》之注三焦,大相径庭。
明•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三》注说:“观本篇六府之别,极为明显,以其皆有盛贮,因名为府。而三焦者曰‘中渎之府,是孤之府’,分明确有一府,盖即藏府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六府之形。《难经》谓其‘有名无形’,诚一失也。是盖譬之探囊以计物,而忘其囊之为物耳。遂致后世纷纷,无所凭据,有分为前后三焦者,有言为肾傍之脂者,即如东垣之明,亦以手三焦足三焦分而为二。夫以一三焦,尚云其无形,而诸论不一,又何三焦之多也?画蛇添足,愈多愈失矣,后世之疑将焉释哉?余因著有《三焦、包络、命门辨》,以求正于后之君子焉。”
河间金栋按:此论三焦尚属正确,独得今人时贤龙伯坚先生赏识,在其著作《黄帝内经概论》中说道:“这是张介宾早期对于三焦的解释。他到了晚年对于三焦的解释又改变了,详见张介宾《质疑录•论三焦有几》条。张介宾早期的解释是正确的。他晚年的解释愈说愈令人糊涂。”
人身十二脏腑经络,《灵枢》《素问》详辨,各有定名部分,独三焦之名,在经文亦多臆说;后贤之详其义者,更多旁杂,而无一定之论,是不能无疑,而为之考究,以正其指归。即如王海藏,为东垣高弟,亦致疑于三焦之名,而问之曰“三焦有几”?启其端而究未能定其说。是以总会经文与诸贤之论而详之,已知三焦有“三三焦”,而后之人不能明其义,故多岐而未有以正其名也。
所谓三焦之有“三三焦”也,即以经文正之。《灵》《素》之论三焦,与《难经》之论三焦,已自不同矣。
《灵枢》曰:“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关冲,小指次指之端。三焦下腧,在足大指之前,少阳之后,出腘中外臁,足太阳以络于手少阳。”此论手少阳三焦经脉之所行也。
又曰:“脐下膀胱至足,为足三焦。下焦别回肠,注膀胱以渗入。”此论足太阳膀胱,为三焦一腑之所属也。手三焦之经为少阳,主于上;足三焦之腑为膀胱,主于下,是二三焦也。故《本脏篇》曰:“密里厚皮者,三焦、膀胱厚;粗里薄皮者,三焦、膀胱薄。”《论勇》曰:“勇士,三焦理横;怯士,三焦理纵。”而《素问•五脏别论》又曰:“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五者,为天气之所主。”夫三焦、膀胱,与胆、胃、大小肠四腑病言,而又有厚、薄、结、直、纵、横之意,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腑,正“有形有状”之三焦也。
若《灵枢》又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此三焦为一气之所主,故《三十一难》因之曰:上焦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出治在膻中;中焦在胃中脘,主腐熟水谷,其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主分别清浊,出而不内。此三焦者,即《灵枢》所谓如雾、如沤、如渎之三焦也。故《难经》又继言之,三焦为水谷之道路,气之所以终始。三焦者,原气之别使。原气在两肾中间之动气,为人之生命,十二经根本,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此所谓三焦者,属之于气,正王叔和所谓“有名无状”之三焦也。是又一三焦也。
论其经则手少阳三焦主之于上,论其腑则足太阳三焦主之于下,论其气则两肾原气之三焦以行于中。故曰《灵》《素》之论三焦,与《难经》之论三焦,名各不同也。
《灵》《素》之论手少阳三焦与足太阳三焦,是“有形之腑”也。《难经》之论上中下之三焦,是“无形之原气”也。有形之腑,与胆、胃、大小肠为配;无形之气,游行于五脏六腑之中,温分肉而充皮肤,是即肾间之原气,自下而中,自中而上,东垣所谓有名无形,主持诸气,统领周身之气,熏肤充身泽毛者也。三焦只有三者,此也。
王海藏问“三焦有几?”,独能辨手少阳三焦主上,足太阳三焦主下,而不及《难经》所云原气之三焦为命门之别使,是以使后人疑而莫辨耳。故王叔和所云三焦无状空有名者,即是肾间原气之三焦也,不可谓尽非也。独是陈无择以脐下之脂膜为三焦;袁淳甫以人身著内一层,形色最赤者为三焦;虞天民以包涵肠胃之总司,指腔子为三焦;是皆说之不可稽者也。至金一龙舍手足之三焦不言,而易以前三焦、后三焦,尤诞妄而支离矣。予初注三焦论,漫引《灵枢》肺腧在三焦,心腧在五焦,膈腧在七焦,肝腧在九焦,脾腧在十一焦,肾腧在十四焦之间,以躯体之外称焦,而从虞天民包罗六腑五脏之脂膜,以证三焦之说。自马仲化以肺腧、心腧之“焦”为椎,则予之说要,亦可议而未有当焉也。
河间金栋按:以上乃张介宾晚年之作,独得日人·丹波元简赏识。张介宾认为三焦共有三个:⑴手少阳三焦之经脉,主于上;⑵足三焦之腑为膀胱,主于下;⑶两肾原气之三焦,主于中。与其早年作品《类经》之注三焦,大相径庭。
明•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三》注说:“观本篇六府之别,极为明显,以其皆有盛贮,因名为府。而三焦者曰‘中渎之府,是孤之府’,分明确有一府,盖即藏府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藏,一腔之大府也,故有中渎、是孤之名,而亦有六府之形。《难经》谓其‘有名无形’,诚一失也。是盖譬之探囊以计物,而忘其囊之为物耳。遂致后世纷纷,无所凭据,有分为前后三焦者,有言为肾傍之脂者,即如东垣之明,亦以手三焦足三焦分而为二。夫以一三焦,尚云其无形,而诸论不一,又何三焦之多也?画蛇添足,愈多愈失矣,后世之疑将焉释哉?余因著有《三焦、包络、命门辨》,以求正于后之君子焉。”
河间金栋按:此论三焦尚属正确,独得今人时贤龙伯坚先生赏识,在其著作《黄帝内经概论》中说道:“这是张介宾早期对于三焦的解释。他到了晚年对于三焦的解释又改变了,详见张介宾《质疑录•论三焦有几》条。张介宾早期的解释是正确的。他晚年的解释愈说愈令人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