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经》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妥否? 河间金栋

河间金栋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9/12/26
帖子
6715
获得点赞
247
声望
63
年龄
62
《经》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妥否? 请同道网友发表高论。
 


一息,即一呼一吸。一般情况下,呼吸(息)与时间(分钟--min)的关系是16-18息/分。人一日一夜是24小时,应该呼吸(息)多少次,是多少息?

24小时×60分×(16-18)息=23040-25920息,即“人一日一夜”,当是23040-25920息,为什么又说是“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请讨论,发表高见。
 
回复 1# 河间金栋


《难经·一难》:“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回复 3# 河间金栋


《 灵枢·五十营》:

“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

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

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

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两刻,日行二十分。

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

两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
 
又,《灵枢•脉度》云:“手之六阳,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三丈。手之六阴,从手至胸中,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之六阳,从足上至头,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之六阴,从足至胸中,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跷脉从足至目,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都合十六丈二尺,此气之大经遂也。”

另,《难经•二十三难》云:“手足三阴三阳,脉之度数,可晓以不(否)?然:手三阳之脉,从手至头,长五尺,五六合三丈。手三阴之脉,从手至胸中,长三尺五寸,三六一丈八尺,五六三尺,合二丈一尺。足三阳之脉,从足至头,长八尺,六八四丈八尺。足三阴之脉,从足至胸,长六尺五寸,六六三丈六尺,五六三尺,合三丈九尺。人两足跷脉,从足至目,长七尺五寸,二七一丈四尺,二五一尺,合一丈五尺。督脉、任脉,各长四尺五寸,二四八尺,二五一尺,合九尺。凡脉长一十六丈二尺,此所谓十二经脉长短之数也。”
 


以上是经文所述,据《内》《难》之旨:“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是指人体经脉共长十六丈二尺(28条经脉的长度),是一周次(营),一息脉行六寸,环行一周次后,需要二百七十息;而人体经脉的总长度是16.2丈×50周次(营)=810丈,一昼夜环行五十周后,故总计需一万三千五百息,正好漏水下百刻。即在一天24小时,人一般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次,但与实际呼吸之数不相吻合,为什么?此乃“天人相应”的结果。因“天有二十八宿,地有漏水下百刻,人必应之”,如何应之呢?人体必须补足二十八条经脉,其长度当是16.2丈×50周次(营)=810丈,如此才能相应,否则很难达到。
 
回复 6# 河间金栋


《内经》“天人相应”观,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观点,至今一直指导着临床。《内经》认为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人体的形态结构与天地是相应的,这在《内经》多篇中有论述。但经详细检阅《内经》发现,有许多地方天人并不相应、不相合,可能出于理论需要,牵强附会明显,从而说明“天人相应”,并非皆然。

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是“天人相应”的结果,何也?这是因为天有二十八星宿,人则有二十八经脉,即如《灵枢•五十营篇》所说:“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的结果。

因天有二十八星宿,人则有二十八经脉。二十八经脉是指左右十二正经--24条、督脉-1条、任脉-1条、男子阳跷脉左右各1、女子阴跷脉左右各1,共计28脉。为什么男子是阳跷脉、女子是阴跷脉呢?正如《灵枢•脉度》所说道:“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这28经脉之长度共计十六丈二尺。

按照“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的计算方法,人体经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一息脉行六寸,环行一周次,需二百七十息,一昼夜环行五十周,故总计需一万三千五百息,即“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此乃“天人相应”的结果。28经脉之长度,非实际解剖而来,系推演之数字。推演的结果,则是或然性,即不确切。

一息等于一呼一吸。正常人呼吸16-18次/分,即16-18息/分。每次呼吸脉动4次,即一息四至,间或5次。正常人的脉搏次数为70-90次/分。而人的实际呼吸之数,一昼夜(24小时)应该是16-18次(息)/分×60分×24小时=23040-25920息/分,与一昼夜“一万三千五百息”是有出入的,是不相符合的。
 
回复 7# 河间金栋


请看晚清著名医家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所云:

“所谓‘一呼一吸,脉行六寸,一日一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者,语虽本于《甲乙》,著于《灵枢》,又为杨上善《太素》所采录,其源甚古,久已视为圣经贤传,万世不刊,似不当于二三千载之后,忽生异议。

然按之事实,平心言之,则有必不可通者,是不可以不辨。盖一呼一吸之间,血脉随气而行,洵是必然之事,但其行动之迟速,又必随其人之老弱强壮为等差,必不能执一以概其余。即曰以平人大略而言,尚无不可,然血行脉中,既不易测量其运动之迟速,又何能知其一呼一吸之必行六寸?

此法计算,则本于《脉度》篇之‘手六阳经,共得三丈;手六阴经,共得二丈一尺;足六阳经,共得四丈八尺;足六阴经,共得三丈九尺。又加以跷脉之一丈五尺,督、任之九尺,都合为十六丈二尺’,乃以一呼一吸之脉行六寸计之,必二百七十息,而适符此一十六丈二尺之数,则知为二百七十息,而脉行一周。复以所谓昼夜五十度周于身者计之,则一日一夜,共为漏水百刻。而二百七十息,当为漏水下二刻之时。故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

然须知手足十二经,六阴六阳,循行之道,颇有迂曲直径之异。《经脉》篇文,言之凿凿,乃《脉度》篇则以三阴三阳,等而齐之,已是太不近理。至于奇经八脉,亦是气血周流必由之道,而《脉度》篇则仅列親(跷)与督任,不及二维、冲、带。取舍之间,果以何者为准而显有区别。乃可谓吾身脉道,共长一十六丈二尺,岂敢信为生理之真?且也人之呼吸,不甚相远。

南海河西池已谓‘人一日一夜,岂知一万三千五百息?’桐乡陆定圃《冷庐医话》亦谓尝静坐数息,以时辰表验之,每刻约二百四十息,则一日一夜百刻,当有二万四千息,虽人之息,长短不同,而相去必不甚远,必不止一万三千五百息。近之西学家言,则谓每分钟当得十八息,平人脉动,以七十至与八十至为中数。……则每漏水一刻,当得二百七十息,是《甲乙经》所谓‘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者,仅得其半,必有讹误无疑。今人吴涵,尝有《脉学刍言》一篇,谓古书‘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二句,当以凡以‘凡’改作‘各’字,则古今可无歧异。未尝非读书之得间者,持论甚近,颐极佩之。惟与‘一呼一吸,脉行六寸’及‘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周于身’之说,万不能合。则脉行六寸之数,本属无凭。且《脉度》之十六丈二尺,尤其臆说,正不足据。……可知古人‘一日一夜,脉行五十度周于身’之说,全非事实。《难经》此节,各家注文,皆欲勉强为本经护取,决不可拘泥不化。”

人体每天呼吸之数,即“16-18息/分×60分×24小时=23040--25920息/天(一昼夜)”,与“桐乡陆定圃《冷庐医话》亦谓尝静坐数息,以时辰表验之……当有二万四千息”所言相合,甚是。
 
回复 1# 河间金栋


《经》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并非如此,不妥。
 
“天人相应”的结果,未必皆然。
 
有学者认为,“漏水下百刻是指的24小时,其实是12小时。”(互联网《明医网•内难钩玄》fayuan _guo),此与张山雷《难经汇注笺正》所引“今人吴涵,尝有《脉学刍言》一篇,谓古书‘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二句,当以凡以‘凡’改作‘各’字,则古今可无歧异。”一致。

但与经文相左,何者为是?谁又为非?经典理论的正确性是否被撼动?
 
互联网《明医网•明医论坛•内难钩玄》“fayuan_guo”先生认为:

“《灵枢•五十营》是中医经典中的经典,其中没有错误可挑。如果硬要挑错也就是能挑出一处漏简和一处笔误,再挑错那就是读者的错了,自己功力不足硬要鸡蛋里挑骨头,最后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原文中有‘十息气行六分,日行两分。’中间有一处漏简‘二十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修改后应为:‘十息气行六分。二十七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日行两分。’原文中有‘日行二十五分’,其中的‘五’是多写的,可能是传抄的笔误所致。

常见的认识错误如下:
1、人气被误认为是经络之气,其实是指星象。
2、二十八脉是十四经加上跷脉,其实就是左右的十四经。
3、漏水下百刻是指的24小时,其实是12小时。

二十八脉是《五十营》中首先提出的概念。由于文中没有具体说明有哪二十八脉,因此成为历史疑案。文中提供的线索是这二十八脉长度为十六丈二尺,可分成上下、左右、前后三个方位。
《灵枢•营气》给出了经脉循行的具体内容,也就是十四经。如果十四经是对称的,二十八脉的疑案就解决了。可惜的是自《内经》成书以来人们就认为任督二脉在前后正中线上,所以二十八脉就成了疑案。

《灵枢•脉度》以任督二脉为前后各一条的观点把二十八脉进行了详解,结果被迫加入跷脉来凑数。由于跷脉有阴阳之分左右共有四条,在数量上又多了一倍。因此又改为‘男用阳跷,女用阴跷’来计算,结果是不伦不类。文中的问题还有任督二脉的长度都是一样的‘督脉任脉各四尺五寸’这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因为督脉任脉是明显不等长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解决任督二脉是否是左右对称的问题。《内经》中有文提到督脉是左右对称的两条的情况:其一是《素问•刺腰痛论》中有‘夹脊之脉’;其二是《灵枢•经脉》中提到督脉的感传是‘夹膂上项’。因此《内经》中早期的文献是认为任督是左右对称的,后来被误认为是在前后正中线上,各一条。如果刺激列缺穴诱发任脉的经络感传、刺激后溪穴诱发督脉的经络感传或做气功大周天,我没可以发现任督二脉是左右对称的。如果在任督二脉穴位的附近寻找敏感点,我们发现敏感点并不在正中线上,左右敏感点相距1cm。

以任督二脉是对称的观点再来测量一下人体经脉的长度我们发现督脉的长度正好是七尺五寸(从人中经过脊柱会阴上到肚脐,督脉是绕同侧小腹后再任脉旁下行到会阴)。这样人经脉的中长度是十六丈二尺。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总长度只是二十八脉循行的有效长度或者计时时用的最短长度。经脉的分支长度没有计算在内。自此我们对《五十营》提示的上下(手足经脉)、左右(十四经对称)和前后便有了正确的认识。《灵枢•营气》讲述的十四经循行正是二十八脉的一侧循行情况,文中把另一半给简化了。

《灵枢•五十营》中说:‘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说得很明白,就是用漏水下百刻的标准来划分昼夜,也就是说‘白昼漏下一百刻,黑夜漏下一百刻’,一天漏下两百刻。《内经》成书的时代生硬的把这句话给理解为一天漏下一百刻是错误的,尽管当时刻壶滴漏的标准已经改为每天一百刻,但是《五十营》成文时的标准还没有统一,可以是一天两百刻。
文中的标准是一日刻壶滴漏一百刻,日是指白天十二小时,后来才被引申为一天24小时。《内经》成书时,日的概念还是指白天(一日一夜),但是当时硬是把人经气循行一日五十营生生地给改成一日一夜五十营,结果人的心律呼吸凭空少了一半,给后人造成误解。连续测量某一经络点的皮肤到电量发现人一天有100个到电量的波峰,正和一日(十二小时)《五十营》之说。
《五十营》是中医人早期的实验报告,是中医发现的人体规律,是中医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基础。

《五十营》计时方法:
1、星象计时法:以星象图为表盘,以人气星为指针,一天转两周。
2、日行计时法:以太阳运行的角度计时。
3、刻壶滴漏计时法:本文以一天两百刻为计时标准。公元前1100年左右统一为一天100刻的国家标准。
4、心率计时法:以正常人心条的次数为标准计时。
5、呼吸计时法:以正常人的呼吸次数为标准计时。
6、经脉中的经气运行次数计时法:正常人经脉中经气的运行次数为一天一百次。
古人很怕后人把计时给搞错,所以使用多种计时方法来提示后人,可是后人还是不能理解,硬是给每天经络运行的次数给搞错了。结果认为古人一天的呼吸和心率比现代人少了一半。可悲呀!

《五十营》的现代生理学意义:
人的经脉是由微循环聚集而成的毛细血管管网状结构,微循环的开放是局部的和循经性的。循经微循环的开放频率是每天一百次。微循环开放进行的速度是56.25寸/分钟。

不是我的理论是古人的理论,我只不过重复一下古人的实验而已。《灵枢•五十营》里没有说一日一夜五十营,但是有一日五十营的意思。一日一夜五十营是后人包括编撰《内经》时给改的。改的原因是刻壶滴漏的标准已经改变了,可是《五十营》的标准没有改正过来,我们不能要求前朝人使用后来的标准,因此要以当时的标准来检验当时的医学实验。

《内经》中的经文前后不符很正常。因为《内经》中的文章并非一时一人所作。以为《内经》没有错误是不对的。重复《内经》中的实验,一条一条的验证《内经》中的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发展扩充才是正确的思路。

您可以算一算人一日一夜的呼吸次数是一万三千五百息还是两万七千息。是《五十营》说的一日一万三千五百息对还是《难经》说的一日一夜一万三千五百息对。这么简单的道理还用问吗?《难经》没有重复《内经》的实验,盲目的抄录经文造成大错,后人也是如此。难道今人也要如此吗?难怪有人说中医不科学了。

⑴【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十息,气行六尺,日当行0.75(0.746667)分,不是日行二分。
这一段中明显的是有漏简而不是计算错误。先从息数来看:一息、十息、二百七十息、五百四十息、两千七百息、一万三千五百息。在十息和二百七十息之间跳度过大,缺乏一个二十七息;其次从日行数来看二分、二十(五)分、四十分、五宿二十分和二三十八宿,其中最低的量词是整数分。分以下的小数不予记载(一息)。十息的数小于一分故亦应不予记载。那么二分的日行数就应当是漏简二十七息的,故予以补充。”

金栋评言:“言之有理。读《经》明白之君,值得敬佩,谢谢了。”
 
这位大哥依我看,内经里糊涂账太多了,好多东西本来就是不了义的,内经就那么一说,您哪也就那么一看就完了,何必强为古人言呢!
好比您说的“天人相应”这档子事,内经里绝不止于天圆地方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还有他说,因此首先人所应之天都不一样,何况其他,至于如何安排人去具体相应各家各派定有不同。非要言之凿凿的强说五十营里面的问题,圆了此处那别处呢。
内经在我们这班学医的人中似乎有着无上的地位,我们总是愿意拿着放大镜来看他,其实大可不必。我认为内经中不论关于阴阳五行,还是关于气血脏腑等的论述,不可能自圆其说,甚至多说并行,都还只是模糊的大概的。时至今日对于内经的学习,就不要还真的在斤斤计较了。
 
这位大哥依我看,内经里糊涂账太多了,好多东西本来就是不了义的,内经就那么一说,您哪也就那么一看就完了,何必强为古人言呢!
好比您说的“天人相应”这档子事,内经里绝不止于天圆地方那么简单,除此之外还有他说,因此首先人所应之天都不一样,何况其他,至于如何安排人去具体相应各家各派定有不同。非要言之凿凿的强说五十营里面的问题,圆了此处那别处呢。
内经在我们这班学医的人中似乎有着无上的地位,我们总是愿意拿着放大镜来看他,其实大可不必。我认为内经中不论关于阴阳五行,还是关于气血脏腑等的论述,不可能自圆其说,甚至多说并行,都还只是模糊的大概的。时至今日对于内经的学习,就不要还真的在斤斤计较了。
 
回复 1# 河间金栋


个人认为,具体还是不能太看具体的数字,我一般把这一条理论用在针灸上,就是不留针!

因为一留针了,就是气走远了,已经不在针下了。

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fayuan_guo先生是个神人,因为他夜观天象能从恒星中发现有一组人字星象时针那样12小时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 fayuan_guo先生有可能成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星象学家.



作者:fayuan_guo回复日期:2010-08-2823:15:15

《黄帝内经》并非一时一人的作品,其成书时有几篇较晚的文章同样对《五十营》中刻壶滴漏标准产生了误解。因此把一日五十营,改成了一日一夜五十营。这个问题我几经强调好几遍了。
二十八宿的概念在《五十营》中就是一个钟表表盘。以现代人地球自转的科学知识理解很容易的被理解为24小时。可是您知道为什么表盘的指针不是24小时而是12小时吗?这是西方人根据星象来决定的。我曾经夜观天象,还真的有一组人字星象时针那样12小时围绕北极星旋转一周。反过来想古人与今人不一样,他们白天是不能观测星象的。一天24小时的做实验也是不可能的。12个小时的工作就不错了。
刘先生很有专研精神啊。我研究此文时遇到的难点都被你想到了。可敬可佩!
 
(灵枢五十营篇全)黄帝曰∶余愿闻五十营奈何?岐伯答曰∶天周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五十营者,即营气营运之数,昼夜凡五十度也。以周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相因,共得一千零八分。人之脉气,昼夜营运一周,亦合此数。)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二十八宿义见前章。人之经脉十二,左右相同,则为二十四脉,加以跷脉二,任督脉二,共为二十八脉,以应周天二十八宿,以分昼夜之百刻也。二十八脉及十六丈二尺详义见前十七。)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日行二分。(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以行呼吸而通经脉,凡一呼一吸是为一息,脉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其日行之数,当以每日千八分之数为实,以一万三千五百息为法除之,则每十息日行止七厘四毫六丝六忽不尽。此云日行二分者,传久之误也。下仿此。呼吸脉再动,详脉色类三,所当互考。)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气行交通于中,一周于身,下水二刻,日行二十五分。(凡一百三十五息,水下一刻之度也,人气当半周于身,脉行八丈一尺;故二百七十息,气行于身一周,水下当二刻,日行当得二十分一厘六毫为正。)五百四十息,气行再周于身,下水四刻,日行四十分。(气行二周,脉行三十二丈四尺,日行当得四十分三厘二毫为正。上文言二十五分者太多,本节言四十分者太少,此其所以有误也。)二千七百息,气行十周于身,下水二十刻,日行五宿二十分。(气行十周,脉行一百六十二丈,日行当得五宿二十一分六厘为正。)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此一昼夜百刻之总数,人气亦尽而复起矣。)所谓交通者,并行一数也。(此释上文交通二字之义。并行一数,谓并二十八脉通行一周之数也。)故五十营备,得尽天地之寿矣,凡行八百一十丈也。(使五十营之数常周备无失,则寿亦无穷,故得尽天地之寿矣。八百一十丈,脉气周行昼夜五十营之总数也。)
 
《经》曰:“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 妥否? 请同道网友发表高论。
妥的,一点问题都没有。
不知道你的16-18息/分和一息脉动4次是怎么来的。


于是我用手机秒表自测5次,脉动81/分和69/分,呼吸8息/分、25息/133秒、25息/144秒。
平均计算脉动75/分,呼吸11息/分。一日呼吸11息x1440=15840息,差距不大。
这是我白天所测数据,晚上入睡状态应该低于8息/分。
正常人如此,何况心平气和的作者
根据书上的数据来推测经典的数据非常不妥。

另外星宿与星宿之间并不是等距的,也不是等角的。古人观测时按实际用时来记录,而并不是根据理论值推算。
 
最后编辑: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