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王某,男,35岁,形体消瘦,素有咳嗽,痰中带血十余年,某年仲春,复感时邪,自觉微恶风寒,头晕,食欲不振,精神疲倦,午后夜间身热明显,面色潮红。
众医以清燥救肺为治。重用阿胶、二冬、二地、二母、百合、沙参、地骨皮、丹皮之类,至四月初,病势转增,卧床不起,渐至神志不清,每午必排青黑稀便,一次量不多,给予稀粥能吞咽。
四月中旬,请名医会诊。观患者面苍不泽,目睛能转动,齿枯,苔薄黑、无津,腹不硬满,少尿,每午仍排青黑便,肌肤甲错,腹额热,四肢微凉,六脉沉伏而数。
经过会诊最后诊断为:肾阴亏耗,阴柔滑肠
立法:滋补真阴,涩肠止泻
方药:《温病条辨》一甲复脉汤+西洋参
但吃了十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积证难复。但脉象稍有起色。
虽然疗效甚微,但不效也不更方,继续服至半个月后,脉不再沉,大便逐渐变少至不稀;
二十天后,患者全身哆嗦。服药后,全身发热汗出,二三天中,出汗便喝汤。
战汗过后,患者清醒,精神渐佳。
服药一个月后,患者可下床。
服药三、四个月后,痊愈。
众医以清燥救肺为治。重用阿胶、二冬、二地、二母、百合、沙参、地骨皮、丹皮之类,至四月初,病势转增,卧床不起,渐至神志不清,每午必排青黑稀便,一次量不多,给予稀粥能吞咽。
四月中旬,请名医会诊。观患者面苍不泽,目睛能转动,齿枯,苔薄黑、无津,腹不硬满,少尿,每午仍排青黑便,肌肤甲错,腹额热,四肢微凉,六脉沉伏而数。
经过会诊最后诊断为:肾阴亏耗,阴柔滑肠
立法:滋补真阴,涩肠止泻
方药:《温病条辨》一甲复脉汤+西洋参
但吃了十几天,一点效果都没有,积证难复。但脉象稍有起色。
虽然疗效甚微,但不效也不更方,继续服至半个月后,脉不再沉,大便逐渐变少至不稀;
二十天后,患者全身哆嗦。服药后,全身发热汗出,二三天中,出汗便喝汤。
战汗过后,患者清醒,精神渐佳。
服药一个月后,患者可下床。
服药三、四个月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