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8/05/05
- 帖子
- 5063
- 获得点赞
- 110
- 声望
- 38
作者:散仙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古代不少大家对此也有异议,准确地说应该是“冬伤于寒,春天可能患温病”,但为什么会出现“春必病温”这么绝对化的语言呢?这就是古文文法的限制,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字数对称,导致语言出现歧义或绝对化语言。这类的语言很多,如“诸疮痛痒,该属于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风掉眩,该属于肝”、“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等等。
当然,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是学术界喜欢说些绝对化的语言是一大通病也是一个方面,中医更甚,所以,中医学术给人不科学的看法,要知道凡事绝对化了就不科学,至少是不科学的态度。其实会读书就知道,中医人学说、说话不太科学,但实践还是实事求是的,我读那些中医古书,书中的观点往往比较绝对,但再看他们的医案,发现他们的实践与理论不相一致,这很有趣。事实上,这些中医大家假如按自己的偏激理论去实践,医术就不会这么高。比如:朱丹溪强调补阴,但他也温阳,张景岳强调温阳,他照样滋阴,如此现象众多,说明他们在实践中还是强调辩证的。
问题是这些古人由于学说偏激,导致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而不善读书的则迷惑不解。
所以,我们读古书必须要善读书才行,不然钻进古书堆里出不来。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古代不少大家对此也有异议,准确地说应该是“冬伤于寒,春天可能患温病”,但为什么会出现“春必病温”这么绝对化的语言呢?这就是古文文法的限制,追求语言的精炼和字数对称,导致语言出现歧义或绝对化语言。这类的语言很多,如“诸疮痛痒,该属于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诸风掉眩,该属于肝”、“气常有余、血常不足”等等。
当然,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是学术界喜欢说些绝对化的语言是一大通病也是一个方面,中医更甚,所以,中医学术给人不科学的看法,要知道凡事绝对化了就不科学,至少是不科学的态度。其实会读书就知道,中医人学说、说话不太科学,但实践还是实事求是的,我读那些中医古书,书中的观点往往比较绝对,但再看他们的医案,发现他们的实践与理论不相一致,这很有趣。事实上,这些中医大家假如按自己的偏激理论去实践,医术就不会这么高。比如:朱丹溪强调补阴,但他也温阳,张景岳强调温阳,他照样滋阴,如此现象众多,说明他们在实践中还是强调辩证的。
问题是这些古人由于学说偏激,导致千百年来争论不休,而不善读书的则迷惑不解。
所以,我们读古书必须要善读书才行,不然钻进古书堆里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