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有了张仲景,不再学华佗?

焦三仙

声名远扬
正式会员
注册
2008/05/05
帖子
5063
获得点赞
110
声望
38
作者:曹东义(河北省中医药研究院)

张仲景与华佗都是著名的中医学家,也都生活在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时期,但是没有史料说他们互相认识,更没有说他们之间有过医学交流。尽管如此,他们既然同时生于那个时代,必定会面对相似的医学难题,比如伤寒病的流行、疫病造成的大量人口死亡等等,因此,他们都留下了关于伤寒病诊治的医学著作。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既收录了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也把华佗的有关论述记录下来,成了两人对于那段难忘历史如何认识的珍贵史料。
华佗在《素问•热论》的基础上,尽管也是使用汗法和泄法治疗外感热病,但是他的发汗方法有了发展,既使用针刺发汗,也使用摩膏火灸发汗,还有药物发汗,治疗手段不断丰富。并且还认为伤寒病“四日在胸,宜服藜芦丸,微吐之则愈。”第五天病邪入腹,就可以使用下法了。错过了时机,就会造成“胃烂斑出。”下法使用得过早或者过迟,都会发生不良后果。可见华佗对于伤寒病也是很在意的,谨守《热论》对于发病日期的告诫,小心翼翼地进行治疗,一点也不敢大意。
张仲景对于伤寒病的治疗,也吸收《素问•热论》的经验,按照六经辨证治疗。但是,仲景不按发病日期用药,而是根据临证实际的病状表现,“随证治之”,主张辨证治疗。他治疗的方法也不是汗法、吐法、下法三种,而是发展出更为细致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和解、温里、攻下、活血、逐瘀、回阳救逆等等,据说有三百多法。仅仅一个汗法,张仲景就有许多“变数”,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张仲景自己也说:“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
王叔和感叹说:“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一毫有疑,则考校以求验。故伤寒有承气之戒,呕哕发下焦之问。”尽管如此,却出现了“遗文远旨,代寡能用,旧经秘述,奥而不售”的现象,张仲景学术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王叔和尽管整理了张仲景的著作,在论述伤寒传变的时候,他学习的还是华佗的“六部传变”,而不是张仲景的“六经辨证”。
葛洪《肘后方》说:“伤寒有数种,人不能别之。”陈延之《小品方》说:“考之众经,其实殊矣。”孙思邈感叹:“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所以医人未能钻仰。”医学家们尽管不明白仲景学术的深奥蕴含,但是对于张仲景的医学贡献是非常推崇的。因此才会出现“江南诸师秘仲景方不传”的现象。孙思邈说:“尝见太医疗伤寒,惟以大青、知母等诸冷物投之,极与仲景本意相反,汤药虽行,百无一效。”
张仲景《伤寒论》的高深理论,奥妙的医学思想,到了宋代才开始被人们所认识。随着大量研究性著作的出现,逐渐出现了一个伤寒学术空前繁荣的局面。经过宋金元长达几百年的不断完善和补充,后世对于外感热病的理论认识和治疗方法,已经难以完全用张仲景的六经辨证体系来容纳了,因此,瘟疫、温病学家纷纷创立新说,发展外感热病的诊治思想。
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尽管有温病和伤寒的学术争鸣,但都属于辨证论治,而不是基于解剖实证的分歧。
如果说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而解剖实证是西医基石,那么,中医与西医是在什么时候分道扬镳的呢?
毫无疑问,在指导理论上,《内经》建立的方法论与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建立的方法也是不同的。在临床上,许多治疗疾病的方法,反过来会对指导理论有一定的需求。在西方,像化脓性阑尾炎、胃穿孔、宫外孕、肠梗阻等疾病在《希波克拉底文集》里,在《剑桥医学史》里,大部分是需要做手术的,需要切开引流,否则就会死亡。事实证明,在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在止血技术不过硬,在没有**物的西方世界,上述急腹症病人大多是要死亡的。依靠手术侥幸活下来的病人,也要在鬼门关里走几个来回的,其间痛苦万状,难于言表的细节,实在是罄竹难书。
在华佗和张仲景的故乡,这一类病人的遭遇可能要好得多。他们有时候可以遇到华佗,可以开膛破肚切除病灶,可以刮骨疗毒治疗伤痛,还可用活血化瘀、托毒生肌的中药,既可以防治感染,也可以止痛、止血,病人的痛苦要小得多。
假如一个腹部硬满,疼痛难忍的病人,他遇到的不是华佗的传人,而是遇到了张仲景的信徒,经过大黄牡丹皮汤、大小柴胡汤、大小承气汤、大小陷胸汤一番治疗,再加上针灸、按摩、导引、点穴,可能病情逐渐缓解,腹内化脓物质逐渐吸收,梗阻的肠道恢复传输,也许病人又活过来了。也就是说,在华佗那里受的手术之苦,或者因为“错投了”仲景之门,或者由于没有找到华佗弟子,各种急腹症就依靠张仲景的方子治好了,内科治疗“替代了”华佗外科。
假如没有张仲景,没有他建立的六经辨证治热病,也没有他的脏腑辨证治杂病,而只有华佗的手术刀。难道中医们会让珍贵的麻沸散失传了吗?
假如中医只有华佗指引的道路,需要经常做手术治疗疾病,难道中医们会放弃研究人体解剖吗?
张仲景将内科治疗发挥到极致的辨证论治,以不争的优势战胜了华佗的外科手术,中医的传人们放弃了对于华佗技术的追求,纷纷拜倒在张仲景的门下,成了辨证论治的岐黄传人。
 
华佗存留的资料太少了,这个也是其术不传的原因。或者传了,但是秘而不公
 
楼主的逻辑有误.张仲景和华佗的关系不是"既生瑜何生亮 "的关系,而是华佗唯一的医书<青囊书> 没有流传下来.
 
中国有外科并不晚,但是发展不大,内科过于强大应该是是主要原因。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