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药毒性的思考
其实对于药物而言,作用越猛,毒性越大,或者说偏性越大,其实中医治病就是在用药物的偏性来矫正人体的偏性,如果“南辕北辙”了,用的还是偏性很大的药物,那么势必会造成中毒~
在俺理解,药物的毒性就是药物的偏性,有记载的常见的有毒的药物就不说了,一些没有毒的药物,如果用的不合适的话也完全是有毒性的,这里要说所谓的毒性是什么,通俗点来讲就是吃过后有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的不同,毒性的大小也不同,其实西医的所谓的过敏反应,那是说的好听的,其实说白了那就是中毒。
言归正传,比如说一些脾胃虚寒的患者,用了一些常用的“无毒”的清热药,药物本身记载的是没有毒性的,但是如果这个患者用了呢?肯定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量过大,也会有生命危险的,所以才说
一,药物的毒性就是偏性,偏性越大(比如说附子,大黄)毒性越大
二,所谓的毒性是相对的,用错了,N多“良民”药也能杀人,用对了,N多“刁民”药也能救人
所以才有了是“药三分毒”“三分治,七分养”之说
所以啦,俺认为说药物的毒性还得结合具体的病人,结合辩证,正所谓有病病挡着,无病人受之
因此不能见到有毒的药物就惧怕它,不敢用,殊不知,一些情况非他们不可治也
也不能滥用,其实总结来说就四个字,对症就好.
还有药物的炮制确实能矫正药物的一些性质,更好的为病人服务,一些方法还是非常有必要掌握的
我觉得药物的炮制也是和中医的阴阳五行密切相连的,药有四气五味,整体来讲也就是阴阳两大类
一些炮制的手段,比如说炒,煅,炮,飞,焙,煮,洗,漂等等方法也不离水火,或水,或火,或水火结合,
而水火是什么,阴阳之兆征也
拙见,欢迎指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