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读朱进忠先生的小方医案

还有些量小是药物本身因素,也算不得小剂量,或当按大量记。

郭* 男50岁

肝硬化腹水2个月,西药治疗10天无效,中药攻逐利水,时轻时重。
见:腹大如鼓,青筋外露,按之硬,脉弦缓。
此虽兼虚,而大实为主。

甘遂4.5 芫花4.5 大戟4.5 共为细末,荞面糊丸,大枣10个煎汤送服

药后微觉恶心欲吐,数小时候开始泄泻,前后行6次

次日腹胀好转,脉仍弦缓。弦者肝脉,缓者脾虚湿盛。合之于证,乃气血俱虚为本,气滞血瘀,水湿不化为标。

黄芪30 人参10 丹参30 当归10 苍术15 白术10 三棱10 莪术10 生地10 黄精10 青皮10 陈皮10 柴胡10 薄荷1夜交藤30 莱菔子10 砂仁10

三剂后,精神好转,腹胀加重。

再用前方攻逐,又下6--7次

再补

如此循环往复20此,果愈
 
甘遂【用法用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芫花【用法用量】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一次0.6~0.9g,一日1次。外用适量。
大戟【用量用法】1.5 ~3g。
 
今天刚听到一个同学给讲的,某医生给一心肌缺血患者开的处方:红参30g羌活15g防风15
患者吃了就休克了,然后家属就找到诊所来闹了
 
回复 23# 悬壶先生


说到治心病,想到李可老先生的方子,非功力深厚者,我还是力主不可轻试
 


案后朱老先生自注:《内经》云:壮火食气,少火生气。故东垣治虚实夹杂之虚劳证常以小剂,恐药物过剂而伤正气耳。本证正虚邪微,宜微扶正气,稍佐祛邪,故小剂而效宏。
 
一个中医用药风格的形成,有很多因素。其中跟临床中不断的经验总结、师承关系密切朱老先生的医案中就可以看到这样的轨迹

杜* 女 72岁
失眠、健忘、心悸怔忡五六年。归脾、建中、十全大补、天王补心、龟鹿二仙治之无效而反甚

见:头晕头胀,脑鸣耳鸣,形体消瘦,饮食难进,神疲难动,面色萎黄,说话乏力。并见胃脘满痛,食之更甚,按之益加,苔黄白,脉弦细而涩。

此气血阴阳大衰为本,寒实中阻为标。
枳实10 厚朴10 大黄4 干姜4 草果10 陈皮10 木香10
2剂,胃脘胀痛好转,饮食稍进。头晕耳鸣,失眠乏力,心悸心烦加重。
此消之而正气难支,当缓而攻之,微祛其邪。
枳实1 厚朴1 大黄0.2 草果1 陈皮1 木香1
2剂,脘痛大减,精神倍增,续服1月,证去六七.
 
“中医的不传之秘在计量”,是要好好琢磨。
 
宋* 女 56岁
荨麻疹数十年。西药未效,中药养血活血、补气温阳及秘方、验方近千剂而无功。
皮肤瘙痒,遇冷湿起大片丘疹。皮肤划痕症阳性,苔薄白,脉弦紧稍缓
此寒湿风邪所致,治宜祛风散寒除湿
羌活10 防风10 荆芥10 厚朴10 党参10 僵蚕10 蝉蜕10 藿香10 清茶1撮 川芎10 陈皮10 甘草10 茯苓10
2剂后,全身奇痒加剧,到处是连片的皮疹隆起。
反思:久病正气大虚,不任功伐,故病更甚也
羌活1 防风1 荆芥1 川芎1 厚朴1 党参1 茯苓1 陈皮1 甘草1 蝉蜕1 僵蚕1 藿香1 清茶2片
2剂 皮疹明显减少,瘙痒消减80%,继服15剂 证消而愈
 
阳药宜轻用,阴药宜重用。
另外脾胃弱的话,服药也要注意。
少量频进也是一法。
 


经验所得,值得学习

只是常见‘火神’用药,桂附多取大量,其间也有可取处,似量之大小与阳药阴药非必相关共同探讨
 
朱老小方风格受李翰卿影响颇大:



https://www.tcmbe.com/threads/1586

1965年冬,尝治一患者,女,41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办狭窄与闭锁不全,心力衰竭2年多,遍用中、西药物治疗不效。查其浮肿尿少,胸腹积水,咳喘短气,不得平卧,心烦,心悸,身热口渴,舌质红绛,苔净,脉细疾促而无力。急邀某医诊治。云:此心肾阴虚。宜加减复脉汤养阴清热。处方:生地15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白芍12克,人参15克,阿胶10克,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元参15克。药进1剂,诸证加剧。不得已,改邀李翰卿先生治之,云:治宜真武汤加减。处方:附子0.6克,人参0.4克,茯苓l克,白术0.6克,白芍0.6克,杏仁0.3克,服药2剂后,诸证大减,尿多肿减,呼吸微平。此时患者家属睹见所用之药剂量既小,药味又少。乃怒斥我云:如此危重之疾,竟予些许小药,岂能治病!不得已,乃以原方10倍量为方予之,服药2剂,诸证加剧,家属亦慌恐备至。急求李翰卿先生再治,云:原方原量可也,不必改动。余遵嘱,再处:附子0.6克,人参0.4克,茯苓1克,白术0.6克,白芍0.6克,杏仁0.3克。药后诸证果减,患者家属云:余只知重剂能挽危重证,实误也。
 
耿X X,女,50岁。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昏迷7个昼夜。医予西药和中药清瘟败毒饮、安宫牛黄丸、银翘白虎汤加减等治之不效。邀余诊治。查其神昏,二便失禁,舌苔薄白,舌质淡黯,肢厥脉微。综合脉证,诊为亡阳证:急处四逆汤为;方:附子4克,干姜4克,炙甘草4克。服药1剂后,神清肢温,体温由38.9℃降到37.5℃。某医目睹此状,云:此病如此之严重,反用微剂微量治之,岂能挽生命于顷刻之间,为了对病人负责任,必须用大方大剂治之。且人参大补元气,亦当加之。乃处:附子40克,干姜40克,人参40克,炙甘草10克。药进1剂后,是夜又见神昏肢厥,身热,体温39.8℃。急邀余再次往诊。余云:此病正虚邪实,只可以微药以助少火,不可以大剂以实壮火,否则邪盛正衰难挽矣。先宜三甲复脉以补阴敛阳,后宜四逆微量以助少火。果愈。

一个中医形成自己的风格很重要,初期难免会有时成为一种定式,先入为主的用药施治.临床疗效的提高,就是在这种总结、实践、再总结、再实践中实现,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总结提高的实践是盲目的,这些也许还不是朱老医案给我们的全部、、期待我们更深入的学习体会
 
回复 32# 三先生

妙妙妙!!!
 
回复 28# 三先生


你第二剂,也就比第一方量小点,药位没变化啊
咋效果不一样呢?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