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9/11/09
- 帖子
- 16496
- 获得点赞
- 257
- 声望
- 63
前面关于中医理论谈了不少,不知对关心中医的人能否有帮助.但是我还想说几句,虽然诊断对了,立法也对了,但是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药也得对.因为还得靠吃药治病啊.首先就是药量,再就是配伍.我碰到过这样的医生,方歌背的挺熟,但药量全是15g,这个方子的疗效肯定不会好.就好像你炒一盘白菜,白菜,肉,盐,花椒面,味精都是15g,这菜肯定没法吃.张仲景老前辈,非常重视药物的配伍,同样的厚朴,大黄,枳实三味药,厚朴是大黄用量的一倍,就叫"厚朴三物汤,"用以行气,大黄用量是厚朴的一倍,就叫"小承气汤"意在攻下荡实.书中药量变化另成一方的比比皆是.所以在临床也应该细体会,每种药的适宜量是多少?在和别的药物配伍时,适当的比例又是多少?我感觉张锡纯在药量上就下了不少功夫,值得学习.但是由于所处地域不同,所以还是应该摸索出在本地区合适的用量.开始时应该从药物少的处方做起,用成方时尽量不改变原来的比例,等到对配伍有了认识,再扩大范围.下面我介绍几个小方剂,供大家参考,这个用量在东北地区应该是适当的.泽泻汤:方出<金匮>原方泽泻五两白术二两.治疗眩晕.用于美尼尔症很有效果.但是量应该变一下:白术15---20g,泽泻不超过10g,否则患者小便次数过多,会感觉乏力.大黄甘草汤:<金匮>治疗食已即吐,原方用量是大黄四两,甘草一两.临床用于幽门水肿,贲门失弛缓,神经性呕吐都有效,前提是用中医辨证属于热证.建议用量:大黄10--15g,甘草10g.有的患者饮水亦吐,可以用大黄,甘草各5g捣碎,用开水冲泡,晾凉后每次一口,过10分钟再喝一口,如果没吐就逐渐增加服用的量,也很有效.提起大黄我还想多说两句,此药功能很多,除了攻下,还可以清热,逐淤,吐血,行气,可以炒炭,酒制.但是在不同的环境,用量也不同.比如黄疸,初起时可用25--30g,服后大约要泻2--4次,第二剂就应该减到15g,连续用药不应该超过5天.再用不仅不泻,反而会便秘.而用于吐血,最多不超过10g.清热行气也是如此.还应注意的就是药量与病人的职业,新病或久病,老住户还是外地新来的,都有差别,需要细心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