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内科病咨询 求大佬们解答一下小生的对中医判断的问题,

附子能不能温暖腰膝,能不能引火下行,为什么还出血
服药一周,效果平平,主症并无改善,入睡尚可,解乏一般。相较12.7方,并无实质改善睡眠,入睡解乏起起伏伏。手足温低,这星期初温度下降,感冒又中招,鼻涕频多浓黄,小便偏黄居多,头屑问题依旧泛滥。。
舌暗红,苔薄黄,脉细
医生还是觉的我是阳虚....睡眠不好..
方如下,
附子18g 干姜10g 炙甘草30g...........这次没有加葱白..我的烟囱没啦@ @

另外下次见医生,我将汇总我以往吃的有效果的方子加以总结
 
本症用伤寒论顺思维是错的,逆思维难道不会吗,若不会只能无语。
貌似看的几位医生,最后辩证我都是阳虚为主,难道是我的表述哪里给医生产生了误导?
 
酸萝卜有敛阴血舒阳郁作用,如常人牙鼻出血有效,与症状不合则为害,所以要均衡饮食。天下没有所谓毒药与补药,合之则毒药变好药,不合人参亦变毒药。以本症论,少食是有益,长期食用则就阳气郁结,邪气滞留而生病变,因其心肺功能差而无能排出则为害,以它药制其害,则害变宝。听患者四处求医无果,是我辈习医无能之果。噫乎?痛之哉也。
听老师的,醋萝卜以后再食用,以量小多餐为主。
 
头皮屑多、头发痒臭、牙龈出血,是血虚血热引起的。
补骨脂温肾暖腰膝,有“引血(火)下行”的作用。

附子能不能温暖腰膝,能不能引火下行,为什么还出血

  一般认为肉桂才是温煦下焦肾阳而引火归原的要药。
  不过《景岳全书·本草正》提出附子“大能引火归原”,不是一般地引火归原,“大能引火归原”。

  但从整体药性上看,附子大辛大热,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附子不仅是“温暖腰膝”,而是“温五脏之阳”。
  所以用附子能不能引火归原,要看患者是不是下焦肾阳虚导致的虚阳上浮之证,如果夹杂有实热实邪,恐怕用附子这样“阳中之阳”的药就不能止上半身的出血之证了。

  而“补骨脂”只是一个“性温”的药,且除了“补肾助阳”,可用于“命门火衰引起的腰膝冷痛”之外,还能“固精缩尿,纳气止泻”,有一定的收敛固涩作用,所以有“引火(血)下行、止牙龈出血”的功效也不足为奇。
 
本症是手太阳阳明阴虚阳郁之症,岂可用足经之药哉,更不是寒邪直中之症。如此辨证岂会好哉。
这个观点比较新颖,能请教下大概的取方和用药等思路吗?
 
貌似看的几位医生,最后辩证我都是阳虚为主,难道是我的表述哪里给医生产生了误导?
另外你找医生的时候刻意找了经方派,你找个普通医生保证给你一票滋阴药下去。
再说你本来就阴阳皆虚,他们说你阳虚也没错,只是治疗上不能太偏
 
另外你找医生的时候刻意找了经方派,你找个普通医生保证给你一票滋阴药下去。
再说你本来就阴阳皆虚,他们说你阳虚也没错,只是治疗上不能太偏
服药一周,入睡稍好点,但解乏又很不佳,而且午饭后晕眩感又出现,症状返回到去年十月,右耳耳鸣,左耳刺痛,偶尔出现。嗳气时常出现,就诊以来几位医生,都是死循环。解乏入睡难,入睡容易解乏难。。
舌偏暗红胖,苔薄白,脉沉细少力
方如下,
附子 20g 茯苓15g 干姜15g 炙甘草30g 生晒参 10g

小弟我有点力不从心,已经不大再想去中医院了,首先各点症状,时间已然块四个月,可以说不管吃多少中药,都是泥牛入海。经历了3位中医院口碑都很好的医生,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得到丁点的改善,我有点怀疑可能自身的体质就是如此,惜命,识命,认命。
 
服药一周,入睡稍好点,但解乏又很不佳,而且午饭后晕眩感又出现,症状返回到去年十月,右耳耳鸣,左耳刺痛,偶尔出现。嗳气时常出现,就诊以来几位医生,都是死循环。解乏入睡难,入睡容易解乏难。。
舌偏暗红胖,苔薄白,脉沉细少力
方如下,
附子 20g 茯苓15g 干姜15g 炙甘草30g 生晒参 10g

小弟我有点力不从心,已经不大再想去中医院了,首先各点症状,时间已然块四个月,可以说不管吃多少中药,都是泥牛入海。经历了3位中医院口碑都很好的医生,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得到丁点的改善,我有点怀疑可能自身的体质就是如此,惜命,识命,认命。
  “天无绝人之路”,还有条自力更生的大道,可以不用求人、不用花钱、没副作用、效果全面:练太极拳或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或者其它“导引按跷”之术。

《易筋经_五禽戏_六字诀_八段锦》全集专家演示教学视频(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编).jpeg
生命在于运动,锻炼维系健康.jpg
 
服药一周,入睡稍好点,但解乏又很不佳,而且午饭后晕眩感又出现,症状返回到去年十月,右耳耳鸣,左耳刺痛,偶尔出现。嗳气时常出现,就诊以来几位医生,都是死循环。解乏入睡难,入睡容易解乏难。。
舌偏暗红胖,苔薄白,脉沉细少力
方如下,
附子 20g 茯苓15g 干姜15g 炙甘草30g 生晒参 10g

小弟我有点力不从心,已经不大再想去中医院了,首先各点症状,时间已然块四个月,可以说不管吃多少中药,都是泥牛入海。经历了3位中医院口碑都很好的医生,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得到丁点的改善,我有点怀疑可能自身的体质就是如此,惜命,识命,认命。
早就说了不能这样用附子干姜,加生晒参也没用,不仅贵,对睡眠质量不会有任何提高。继续吃只会耳鸣更重。
如果你一定要继续吃,我建议把附子降低到6,干姜降低到8,然后加入山萸肉9,当归9,柴胡4
 
早就说了不能这样用附子干姜,加生晒参也没用,不仅贵,对睡眠质量不会有任何提高。继续吃只会耳鸣更重。
如果你一定要继续吃,我建议把附子降低到6,干姜降低到8,然后加入山萸肉9,当归9,柴胡4
无论怎么用附子干姜,都是没用的!
 
在这一贴,还真是长见识,还可以这样?分析出错,用药不管用了就转而介绍运动功法?
不思量温补是助热补充能量,而运动是散热消耗能量的,完全相反的法则就这样无障碍转换过来了,实在是佩服!
 
建议你,不要继续找医院里面的中医了,就算是专家也没有用。还是去找民间中医吧,不要在意人家是否有证书,是否开诊所,只要求人家有疗效,按看病给诊脉的去找,从脉诊你就可以甩掉很多无效的庸医。
别听那些人说什么四诊合参的鬼话,那只不过是不会脉诊的庸医的借口。过去老百姓看中医,都是毕恭毕敬的把手腕伸出来,医生问啥答啥,然后听从医生的指示,恭敬的接过药,回家按时服药的。哪有那么多患者絮絮叨叨的说个没有完,现在西医也不愿意患者絮叨述说病情呢。
把脉诊当摆设的有,但是疗效会打他的脸的,这个放心。
非常赞同先生的观点,看病本来求的是疗效,不知从何时起,职称等于了疗效,但事实是职称越高,效果未必越好,究其实质是国人的假大空跟做人漂浮。
 
早就说了不能这样用附子干姜,加生晒参也没用,不仅贵,对睡眠质量不会有任何提高。继续吃只会耳鸣更重。
如果你一定要继续吃,我建议把附子降低到6,干姜降低到8,然后加入山萸肉9,当归9,柴胡4
好的,听先生的,那么我就把方子改成

附子 6g 茯苓15g 干姜8 g 炙甘草30g(这个甘草比例是否要降?) 生晒参 10g(我觉得目前有没有什么用)
山萸肉9,当归9,柴胡4
再加入后面的罗列3味
这个星期的药我就先不吃了,因为我看到这些药打转,自己都没有信心

中医院真的没啥用。我昨天走了远路,路过我们这边的主干道,一家名为 陈玉峰中医诊所 引入眼帘...上面写着,专治疑难杂症。。好像进去看看
 
非常赞同先生的观点,看病本来求的是疗效,不知从何时起,职称等于了疗效,但事实是职称越高,效果未必越好,究其实质是国人的假大空跟做人漂浮。
事实证明,我们这的省中医院,完全没有什么疗效。那么问题来了,一般人的思维,省中医院都没有用,那市井那怎么可能有效?不过我已经对中医院死心了,经过这些洗礼,也明白了很多,应该去诊所不会被人敲........
 
  “天无绝人之路”,还有条自力更生的大道,可以不用求人、不用花钱、没副作用、效果全面:练太极拳或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或者其它“导引按跷”之术。

  有些人不知道阴阳转化的道理,只知道运动耗散热量,既不晓得中医讲的“动生阳、静化阴”,也不了解西医说的“机体的过度代偿是锻炼效果可以积累从而增强体质的原因”。

  中医的治疗方法多得很,诸如砭石针推、导引按跷等等诸类。
  如果在汤药上屡撞南墙还不转换方法,如果求人无果还不反观内求,那就真是绝路了。

砭、针、灸、药、按跷、导引是古老中医的六大医术。
砭术居首位,药物的运用仅仅占据六分之一的位置。

砭、针、灸、药、按跷、导引是古老中医的六大医术。砭术居首位,药物的运用仅仅占据六分之一的位置,汉代谚语“有病不治,常得中医”.jpg
 
学了两年中医,看了一本书,没见治好过一个案例,就在那里大放厥词!
脸都得有磨盘大了!
懂阴阳?不要侮辱这两个字,好不?
 
我非常感谢各位老师,与我无识,又不于已有利,不吝发言。各位都是有中医精神的医者
 
不管怎么狡辩都改变不了辩证错误,建议失败的结局啊!
中医的疗法再多,也不能挽救某些人的无知!
没有悟性不要学人学中医了!还老是霸屏!误人误己啊!
我又操心了!:014: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