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是手太阳阳明阴虚阳郁之症,岂可用足经之药哉,更不是寒邪直中之症。如此辨证岂会好哉。
服药一周,效果平平,主症并无改善,入睡尚可,解乏一般。相较12.7方,并无实质改善睡眠,入睡解乏起起伏伏。手足温低,这星期初温度下降,感冒又中招,鼻涕频多浓黄,小便偏黄居多,头屑问题依旧泛滥。。附子能不能温暖腰膝,能不能引火下行,为什么还出血
头皮屑多、头发痒臭、牙龈出血,是血虚血热引起的。
补骨脂温肾暖腰膝,有“引血(火)下行”的作用。
附子能不能温暖腰膝,能不能引火下行,为什么还出血
服药一周,入睡稍好点,但解乏又很不佳,而且午饭后晕眩感又出现,症状返回到去年十月,右耳耳鸣,左耳刺痛,偶尔出现。嗳气时常出现,就诊以来几位医生,都是死循环。解乏入睡难,入睡容易解乏难。。另外你找医生的时候刻意找了经方派,你找个普通医生保证给你一票滋阴药下去。
再说你本来就阴阳皆虚,他们说你阳虚也没错,只是治疗上不能太偏
“天无绝人之路”,还有条自力更生的大道,可以不用求人、不用花钱、没副作用、效果全面:练太极拳或健身气功(易筋经、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或者其它“导引按跷”之术。服药一周,入睡稍好点,但解乏又很不佳,而且午饭后晕眩感又出现,症状返回到去年十月,右耳耳鸣,左耳刺痛,偶尔出现。嗳气时常出现,就诊以来几位医生,都是死循环。解乏入睡难,入睡容易解乏难。。
舌偏暗红胖,苔薄白,脉沉细少力
方如下,
附子 20g 茯苓15g 干姜15g 炙甘草30g 生晒参 10g
小弟我有点力不从心,已经不大再想去中医院了,首先各点症状,时间已然块四个月,可以说不管吃多少中药,都是泥牛入海。经历了3位中医院口碑都很好的医生,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得到丁点的改善,我有点怀疑可能自身的体质就是如此,惜命,识命,认命。
早就说了不能这样用附子干姜,加生晒参也没用,不仅贵,对睡眠质量不会有任何提高。继续吃只会耳鸣更重。服药一周,入睡稍好点,但解乏又很不佳,而且午饭后晕眩感又出现,症状返回到去年十月,右耳耳鸣,左耳刺痛,偶尔出现。嗳气时常出现,就诊以来几位医生,都是死循环。解乏入睡难,入睡容易解乏难。。
舌偏暗红胖,苔薄白,脉沉细少力
方如下,
附子 20g 茯苓15g 干姜15g 炙甘草30g 生晒参 10g
小弟我有点力不从心,已经不大再想去中医院了,首先各点症状,时间已然块四个月,可以说不管吃多少中药,都是泥牛入海。经历了3位中医院口碑都很好的医生,可以说,没有一个方面得到丁点的改善,我有点怀疑可能自身的体质就是如此,惜命,识命,认命。
无论怎么用附子干姜,都是没用的!早就说了不能这样用附子干姜,加生晒参也没用,不仅贵,对睡眠质量不会有任何提高。继续吃只会耳鸣更重。
如果你一定要继续吃,我建议把附子降低到6,干姜降低到8,然后加入山萸肉9,当归9,柴胡4
非常赞同先生的观点,看病本来求的是疗效,不知从何时起,职称等于了疗效,但事实是职称越高,效果未必越好,究其实质是国人的假大空跟做人漂浮。建议你,不要继续找医院里面的中医了,就算是专家也没有用。还是去找民间中医吧,不要在意人家是否有证书,是否开诊所,只要求人家有疗效,按看病给诊脉的去找,从脉诊你就可以甩掉很多无效的庸医。
别听那些人说什么四诊合参的鬼话,那只不过是不会脉诊的庸医的借口。过去老百姓看中医,都是毕恭毕敬的把手腕伸出来,医生问啥答啥,然后听从医生的指示,恭敬的接过药,回家按时服药的。哪有那么多患者絮絮叨叨的说个没有完,现在西医也不愿意患者絮叨述说病情呢。
把脉诊当摆设的有,但是疗效会打他的脸的,这个放心。
好的,听先生的,那么我就把方子改成早就说了不能这样用附子干姜,加生晒参也没用,不仅贵,对睡眠质量不会有任何提高。继续吃只会耳鸣更重。
如果你一定要继续吃,我建议把附子降低到6,干姜降低到8,然后加入山萸肉9,当归9,柴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