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2021年4月起,论坛网上药店重新开放!详情查看
  • 从2023年10月10日开始,华夏中医论坛启用备用域名tcmbe.com 详情查看
  • 关于论坛电子书等资源下载权限的说明!详情查看
  • 论坛官方2000人QQ群,欢迎加入!详情查看
  • 对所有可能涉及版权的资源,论坛均不再公开展示!详情查看

【传播中医】中医师承入门必读——最正宗、最正统的四小经典

王氏千金

声名鹊起
正式会员
注册
2013/08/18
帖子
811
获得点赞
5
声望
18
中医学,博大精深,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经久不衰的四大经典名著(《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八十一难经》《伤寒杂病论》)。四大经典名著构建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的一个整体系统。然而,千百年来,四大名著皆为阳春白雪,并非人人能识,迨后世,中医启蒙著作叠出,众人方可入门!
欲想学得中医有成,必先从启蒙开始!医林浩瀚,然启蒙必先走入正轨,方能搭上博学的快车,在诸多中医启蒙专著中,广为流传的四小经典才是上乘的入门经典。
中医四小经典究竟是那几本书,众说不一,但大部分皆以“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医学三字经”为最正宗、最正统的四小经典。
1.药能治病,医乃传方。所以,首先要学习《珍珠囊补遗药性赋》。此书是中药入门的上乘启蒙书,既能知道药物有些什么作用,还知道怎样加减变化,还可以一窥本草之貌。比龚廷贤的《药性歌括》要实用得多。
2.熟悉中药,巧计汤头。所以,紧接着要学习《汤头歌诀》。此书是方剂入门的最佳读物,总结了仲景以后至清初的常用方剂。掌握了这些常用方剂,于临证中自然就会如见古人,笔下有神。
3.脉学传神,中医精粹。所以,读完方药之后,就要学习《濒湖脉学》。此书是中医最为传神的脉诊的入门佳作,初学者必先熟练掌握此书后,再学习《脉诀汇辨》《脉经》以及四大经典,必能洞察中医之神奇妙绝。
4.临证处方,活法圆通。在学完前面三部之后,就要对中医有一个全面的概要性认识,《医学三字经》则必须要读。此书是中医入门的第一启蒙佳作。此书将中医的来龙去脉以及临证的理法方药精明扼要地胪列,让初学者能够窥一斑而见全豹。
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也不应该忘记自己国家的文化、科技和文明。中医学是我国文化、科技和文明的佼佼者,传播中医乃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我本布衣,但亦是一个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以及祖国所留下的和人民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的炎黄子孙,怎么舍得让原本可以璀璨绽放的明珠成为遗落沧海的玄珠呢?
 
四小经典或许是初学者的必读之作。
 
学习正统的中医,就应该回归经典,学习经典里面的东西,并消化理解
 
学习正统的中医,就应该回归经典,学习经典里面的东西,并消化理解

多谢版主加分。
学中医,应该回归经典。读经典,很重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读经典对于中医来说,不可或缺。
 
老师分析正确,真乃小辈学习的明灯
 
回归经典对当代中医有百益而无一害。
 
本帖最后由 王氏千金 于 2014-1-14 10:46 编辑

第一部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原著 元•李杲
简介
《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又名《雷公炮制药性赋》、《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简称《药性赋》。是元代医家李杲在其师张元素《珍珠囊》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内容包括总赋(包括寒、热、温、平四赋);用药发明(总论用药大法);主治指掌(记90种常用药的功用和主治);用药须知;本草(分别将玉石、草、木、人、禽兽、虫鱼、果品、米谷、蔬菜等9部中主要药物的性味、功能和主治编成歌赋,便于习诵)。以其深受众多医家喜爱,故版本较多、流传较广,是一部适用于初学药性的名著。
李杲,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年(1180年),卒于元宪宗元年(1251年),字明之,晚年自号东垣老人,从师于张元素,著名医学家,他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属易水派,他十分强调脾胃在人身的重要作用,是中医“脾胃学说”的创始人,也被称作“补土派”。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用药法象》、《医学发明》、《兰室秘藏》、《活法机要》等。
现行《药性赋》仅是《珍珠囊补遗药性赋》的一个开篇,还有更多博大精深而又引人入胜的内容尚在后面压轴,此著已多年不见,如今也该重出江湖,为初学中医药者导航,岂不美哉!
原著中有象牙、熊胆、犀角、虎骨等国家禁捕动物的药用成分,用药处方时,应用其他药效与之类似的代替。
 
后退
顶部